雜草地01

Motonokia
·
(修改过)
·
IPFS
·
沒有結果的各式片段 還有新人自介

我看文學只在乎人性


《我的名字叫紅》 奧罕 · 帕慕克

一個好看的故事,僅此而已,和看冰與火之歌也沒什麼區別。看來我的帕慕克之旅到這結束了。 想了很久,才知道我為什麼沒很喜歡這部作品。雖然作者嘗試用了許多視角刻劃不同角色,但所有的人物都像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的口氣,一樣的有野心,每個人都充滿衝勁,不會猶豫,就連心態上的轉折都快速無比,做任何決定彷彿不需思考。

這些是正常人嗎?整部小說裡沒有人唯唯諾諾,猶豫不決。我想刺瞎自己的眼睛,所以刺了;我想砍下敵人的人頭,就砍了;我娶了暗戀十二年的女人,就硬了。這一切一切,裡面不該有個”為什麼”嗎? 再加上作者喋喋不休實在令人不耐。 作者近期的“我心中的陌生人”在這方面做的好多了。


《我心中的陌生人》奧罕 · 帕慕克

人的思緒猶如被濃濃迷霧包裹著的橫衝直撞想突圍的不規則的表面崎嶇的頑劣石頭。能直視前方不顧一切割裂重重包圍的是思想家,而平常人也就任思想被包裹被深藏,讓思想被疲憊帶來的網好好保護著。畢竟思考那麼費力,我們就只要剛好尊崇上帝給的準則行事就萬事圓滿。


《暗星薩伐旅:非洲大陸的晃遊報告》 保羅 · 索魯

老頭六十歲時還堅持一路搭破火車、野機車、拼車完成旅程,看到他被劫伙的過程我也心驚膽跳起來。不禁自問干我啥事阿?

老頭過人之處是夠老,老到到處都有朋友。非洲頭非洲尾都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罩他。而在非洲中部的烏干達,國家總理還是他青年時期的同事兼玩伴。也因為如此,本書有一種YY小說之感:主角總是逢凶化險,貴人處處。

但以上都只是背景。老頭年青時就參加和平團在非洲待過六年,此次返回非洲不如說帶著一種孺慕歸鄉之情。想知道離開那麼多年,曾經充滿年輕回億的地方,它還好嗎? 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呢?老頭60年代到非洲開始他的和平隊生涯,而本書在千禧年之初完成,三十年間老頭失望於非洲沒半點進展,非洲人依然過著向NGO乞討的生活。而現在呢?在本書完成的將近二十年後的現在,非洲又有多大的進步呢?能自立更生了嗎?


《印度:受傷的文明》 V . S . 奈波爾

奈波爾在本書中描寫出印度各方面的落後以及他所見各種事物的荒繆。對一個父輩移居千里達的印度後裔而言,他急於去印度尋求他的過往。在幾次去印度的旅途中,他描寫看到的種種不慣及落後,即便是在甘地夫人執政後的戒嚴時期,種種不便也不能停止他對印度的探索。

他批判了低階種性印度人慣於貧窮,因為宗教教育他們天性如此,甚至印度中產階級也天生認為低種姓就該慣於貧窮、甚至讚美貧窮。作者說到在一孟買聚會中,他聽到一位久居外國偶爾才回國的一位夫人說「孟買的窮人很漂亮」、「他們比現場的人都漂亮」。可惜這位夫人是不會讓自己陷於貧窮境地的。作者認為她不過是利用窮即是美的概念,鋪墊她的政治理念而已。窮即是美這概念有一部份來自甘地的儉樸,在甘地被當作神的印度,他做的任何事都有人仿效。不過中產階級只是拿這概念來當遮羞布,窮人拿來自我安慰,換句話說「一個甘地各自表述」,各取所需。

印度教和種姓制度讓印度人沒有自我,他們不過是枷鎖下塑型的產物。他們從宗教經典中找尋能解決人生疑難的方法,卻只顧著專注於自身無視外界環境的變化。婆羅門菁英的理想,就是找塊森林做隱士沉思。

這就是60,70年代的印度,在年輕的作者看來簡直荒繆絕倫。不過90年代後當他又出版了另一本有關於印度的大部頭,他已認為印度人正群起反抗套在他們身上的枷鎖,對印度發起改革。不過這是30年後了。


《成為我自己》歐文 · 亞隆

本書是歐文亞隆回憶錄,他在書中毫無保留的分享自我:小時候對鄰居小女孩爆粗口、他和父親之間的冷戰衝突、甚至曾經為了解除壓力抽過K他命。我想誠實面對自我就是一件很難的事,而誠實的面對讀者更不知道需要多少的勇氣。書中也花了許多篇幅描述他與存在主義之間的關係,無論他的治療方式或是寫作來源,存在主義對他的思想佔了重要的部分。

看完這本書也許會覺得這個人周遊列國一生順遂,沒遇過什麼重大變故或是深刻的挫折。事實上在書中他也寫到的確有他的病人提到這點,認為作者身為心理醫師卻沒有經歷什麼痛苦如何使病人信服?但是歐文亞隆也提出他自己的看法:「妳說我沒有悲劇經驗是錯的。我常不由自主地想到死亡。我們在一起時,我常常想像,如果我的妻子罹患癌症會如何,每次我的內心都充滿難以言喻的悲傷。我知道,完全清楚,我的人生路已走了一大段,現在更跨入人生另一個階段。年老的所有徵象:膝蓋軟骨磨損、視力減退、腰酸背痛、老人斑、鬚髮變白、夢見自己死掉–在在告訴我,我正朝生命終點邁進。」

換句話說,就歐文亞隆而言,不論人一生際遇好壞與否,最終都必須面對最大的痛苦:死亡。也只有在死亡面前,治療師和病人可以拋開一切而處於一樣的高度。對他而言,他不過是在教導病人如何在邁向死亡之前了解自己並了無遺憾而已。

在邁向死亡的途中勇於面對自已並且不斷掙扎,這的確很存在主義。


新人自介

HI~Matters的大家大家好啊~

我是Motonokia,很開心來到這個園地,是真的很開心呀。
一開始是在Line閱讀群組上看到@閱讀筆耕 分享這空間,就跟過來瞧瞧。

文章主要是以我的讀書心得為主。雖然很久以前大學時念的是經濟系,但讀書口味也是雜七雜八什麼都讀,未來也想試著寫寫遊記啦,無所謂的東西南北的觀察報告之類的哈哈。

一個發文能得夠回應的網路空間,真是太難得了~
尤其是閱讀那麼小眾的群體,能夠有同好能一起討論真是太好了。

還可以賺likecoin,這到底是什麼神仙機制阿?

非常感謝 @WrightFu 給了我人生第一筆在Matters寫文章而獲得Donate,我會一直記得的。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Motonokia追尋幽黯的角落。[email protected]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