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步亦趨|雙語資訊真的足夠嗎?
因為疫情,我們突然發現社區裡有許多少數族裔未能及時得知社會資訊,到封區、強制檢測之時,往往表現愕然。事實上,如此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並非一日之寒。一直以來,香港均缺乏少數族裔語言的譯者,而即使找到相關譯者,亦沒有合適的校對人手,往往放上Google Translate看看意思是否大致準確就交貨,比起其他語言的翻譯,嚴謹程度大打折扣。
翻查政府網頁,可見具備少數族裔語言的網頁大多為公共衛生相關資訊,而新聞公報則只有簡體、繁體中文和英文。不但如此,少數族裔語言和英文版網頁通常只有部份資訊,如官員受訪回應等同樣關乎公眾利益的版面則往往標示「請同時參閱中文版」的字句,似乎假定香港所有人均為雙語人士。因此,少數族裔人士目前只能依靠融樂會、TranslateforHer等機構自發提供翻譯服務。口譯服務方面,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融匯-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提供公共服務的傳譯,但目前只有政府部門可申請即時傳譯服務,少數族裔人士處於被動狀態,只能看服務場所有否提供服務,有時更出現傳譯員不足或未有出現的狀況。有些人甚或被公營服務機構要求自行安排傳譯人員。如此種種均令他們無法與本地市民享有同等公民權利,更不用說閱讀報紙及得知最新社會資訊了。
當然,少數族裔語言翻譯人員不足是無可否認的問題。由於人手不足,只好翻譯最精華的資訊,反正還有雖然不完整但已經更有用的英文版網頁。但即便是香港人,有時看全英文資訊還是會覺得吃力甚至無法掌握,更何況是上了年紀的少數族裔人士呢?他們可能中年才移居香港,已經過了學語言的黃金時期,即便懂外語,可能也只限生活會用到的詞彙,要看醫生或申請社會資助時,即使職員已經使用英文對答,他們仍然可能一頭霧水,甚至因而做錯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原生語言的翻譯對資訊充權(information empowerment)就變得非常重要。
截至2019年,少數族裔人口(撇除外傭)佔全港人口3.8%,即逾26萬人,並非一個小數目。然而,學校和社會上都缺乏對他們的語言支援,本地學生亦缺乏誘因深入學習少數族裔語言。到最後,這些族群只能依靠他們當中少數較高學歷的人士自發提供翻譯服務,而本地人跟少數族裔社群則隔了一層認知的高牆。也難怪有學者評論香港並非「culturally diverse(文化多元)」的城市,充其量只是「culturally different(擁有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地方而已。
==========
人二譯社|InBetween Translators’ Collaborative 🏠👯♀️
Translation | Transcription|Proofreading|Reviewing|Copyediting|Copywriting | Typesetting
.
Enquiries ✉️: [email protected]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inbetween.trans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