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反而讓人覺得更好?避免掉入陷阱的策略《金錢心理學》

小豆
·
·
IPFS

本書作者為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以及財經作家傑夫.克萊斯勒 Jeff Kreisler,以下選取幾個書中觀念介紹

【書中內容】

我們常常無法直接評估一件事物的價值,在這情況下,便往往以價格聯想價值,當缺乏其他明顯的價值線索時,就尤其會用價格來推斷價值

書中舉了一 些實驗

1

給實驗參與者一種名為「VeladoneRx」的假止痛藥(實際上是維他命C膠囊),並附上詳細的說明手冊,還請來一位身穿白袍、扮演醫藥專家的角色。這些止痛藥被標上昂貴的價格,每顆2.5美元。接著,研究人員對實驗參與者進行電擊測試,以檢測他們的疼痛忍受度。結果顯示,幾乎所有參與者在服用「VeladoneRx」後都感覺疼痛減輕了。

後來,丹和他的團隊再度進行相同的實驗,但這次把藥丸的價格標籤改為每顆10美分,結果發現,這些參與者的疼痛減輕程度只有標價2.5美元時的一半

2

用「SoBe」能量飲料做了類似的實驗,當參與者看到虛構的科學報告說這種飲料能提神、提高解謎能力時,他們在測試中的表現確實比沒看過這些報告的人要好

而另一項實驗則發現,喝了打折的能量飲料的人,表現比喝原價飲料的人差。這個實驗表明,那些買了打折飲料的人因為覺得便宜,所以預期效果也不好,結果真的在體驗上感覺效果更差,這完全是被價格帶來的心理暗示所影響。

【金錢、目的、手段】

當人們思考一項事物時,例如工作,儘管這其中涉及了許多東西,但金錢非常具體、明確、可衡量,所以人們很快就想到報酬多少,使得它在我們的決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個例子是關於飛行哩數最大化:

人們經常選擇飛行曲折航線,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累積里程,但整個過程其實降低了整體的飛行愉悅度,因為曲折航線經常會發生班機延遲、座位不舒服

金錢不是生活中的最終目的,只是達成各種目標和目的的一項工具;但是,相較於快樂、幸福、人生目的,金錢更有形,所以我們在做決策時,往往聚焦於錢,而不是聚焦在最終更有意義的目的

我們當然知道金錢非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例如臨終者絕對不會說,他們懊悔此生沒有花更多時間和金錢相處,但是,因為金錢比生命的意義更容易衡量、考慮起來不那麼嚇人,所以我們聚焦在金錢上

【策略】

那該如何? 書中提到一些建議

有個財務決策策略,就是假裝錢並不存在

若我們有時把錢從考量中剔除,會如何?

例如若我們不以金錢成本(費用)來考量一次度假,而是量化這次度假將使我們犧牲多少部電影或多少酒呢?

或例如換季添購新裝時,若我們考慮的不是金錢,而是必須少加多少汽油,或放棄多少次腳踏車維修、犧牲多少天的特休所得呢?

當我們從比較錢與東西,改成直接比較東西與東西,就可以從新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選擇

【心得】

這確實帶來啟發,有時候我們做決策,反而會被價格去影響到心理

除了書中內容之外,有一些文章,裡面提到價格常常會反過來影響感受,即使相同的東西,但因為賣比較貴,會讓人有比較好的感受

這也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購買產品還是服務,都應該對價格與感受之間的關係保持警覺,思考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和滿意度,才不會因此花更多的錢,而是去回到更本內心,去體會一下過程和事後感受

dq.yam.com/post/3101

www.forbes.com/sites...

我用休閒方式作為舉例

有時候,即使是依些花費較高的休閒方式,也未必能帶來更大的放鬆效果或更多的快樂,但是因為它比較有商機所以被宣傳較多,因此容易被人提起

這些活動,真的適合自己嗎? 不一定

貴的東西,不代表就能夠帶來比較好的休閒效果

這裡我想先分享一個小時候的經驗

以前我小時候去親戚家的時候,通常會和其他小孩一起在房間裡面,例如看看影片、玩手遊、玩桌遊、聊天、猜謎等,這些其實不需要花太多錢,在家裡也能玩得很開心。

不過,那時候家裡某些長輩們好像很喜歡往外跑,年節時總會想要出去玩,去很多地方

可是對我們來說,出門反而是一種阻礙,因為外面並不一定比在家裡有趣,例如有些景點人超多,在有些長輩面前有些話又不能說

我們更喜歡待在房間裡,就跟年紀相似的一起,像上面提到的看影片、玩桌遊、聊天、猜謎等,這些活動常常都更有趣

我想,會不會是大人們受到了「花錢多就比較快樂或值得」的觀念影響,認為比較貴的旅行才是更好的選擇,但其實這些旅行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忽略我們內心體驗

這樣的思考方式也都能用到現在

有時候,想想看一下,我在這上面的花費,是自己用多少時間心力去換來的,這樣子值得嗎? 這樣比較能夠抑制住一些消費,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事情吧

如果要旅行,我會考慮到需要花費的錢和時間,以及這活動樂趣或成長有多少,跟我的興趣是否有關,通常沒有足夠成長或興趣的話,就真的可以考慮排除

金錢之外,時間也會考慮進去,這段時間我是不是可以用來做其他事情?比如完成某篇在寫得文章或是學校報告

或者一些活動,如果沒有樂趣或成長,這段時間能拿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像是長大後,和家中某些長輩一起吃飯,如果那真的讓我感到不快樂又不具有成長性,那我就會盡量拒絕參加

上面幾點和大家分享,可供參考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豆會寫些閱讀的筆記、實踐、想法等,以及各種事情的想法和思考,也有在經營方格子和Dcar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要送什麼?把「時間」當成禮物!?

【隨筆】《回不去的遊戲時光》

大學選課迷思:學費相同,選越多課越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