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eenLines|Once:讓觀眾和主角一樣聽不懂吧
2006年上映的愛爾蘭電影《Once》以音樂為主題,講述一對熱愛音樂的年輕男女在都柏林街頭偶遇,繼而成為知己,一起創作歌曲、錄製唱片,慢慢互生情愫。劇情聽來雖然老套,但這部低成本的電影,卻以其平淡溫暖的細節感動觀眾,獲得多項電影獎項。
電影女主角是捷克移民,與媽媽、女兒一同生活,她們相處時會用捷克語溝通。記得男主角第一次到訪女主角家中,媽媽用捷克語誇他「靚仔」,他一臉茫然,需要女主角幫他翻譯。有幾幕用捷克語交談的情境,字幕都沒有處理,似乎想任由觀眾和男主角一樣處於無知狀態。這些對話內容觀眾大概可以從畫面推斷,猜測是女主角和家人、鄰居的寒暄,因此即使沒有翻譯,也不影響對故事的理解。
直至女主角說出整齣戲的關鍵對白「miluju tebe」,字幕才出現第一句亦是唯一一句捷克語翻譯。當時男女主角騎電單車到海邊,男主角得知女主角的前夫在捷克,看見她略帶憂傷的眼神,他問「你還愛他嗎」的捷克語是什麼。女主角說「miluješ ho」,他就問「miluješ ho?」結果女主角回答「miluju tebe」,字幕譯作「我愛的是你」。這是唯一一句有翻譯的捷克語對白,男主角當然聽不懂,他追問意思,女主角卻只是笑笑,沒有回答。
不少外國電影都不只出現單一語言,當多於一種語言出現時,譯者會怎樣處理不同語言的字幕翻譯呢?像《Once》這樣譯一句不譯一句的,又會否造成混亂呢?事實上,如果主角聽不懂那些外語,譯者就沒必要翻譯,這樣觀眾就會獲得和主角一樣的認知。但若主角聽得懂,而且那些句子又對情節發展有影響,譯者就應該要翻譯了。有些情況,主角會解釋那些外語詞句,這樣譯者當然不必額外再處理,只需翻譯主角的解釋就可以了。
如此看來,《Once》女主角刻意不解釋「miluju tebe」,而男主角也聽不懂,譯者是否也不應該翻譯這句捷克語呢?據說男主角Glen Hansard在拍攝時的確聽不懂這句對白,劇本上也沒有解釋,所以他的不解完全出於真實反應。有些版本的電影字幕的確沒有處理這句對白,很多觀眾都是看完電影後自己去搜尋才明白意思。這句台詞似乎成為了感受電影情感的關鍵。有了翻譯,觀眾獲得全知視覺,讀懂了男主角不懂的意思,為最後二人無法一起而更加惋惜;但沒有翻譯,觀眾與男主角一樣,不斷揣摩猜測,似乎懂了,又似乎不懂,這種似是而非的感覺,不是能讓這段感情更深刻嗎?或許,這也是另一種觀賞體驗呢。
如果你是譯者,你又會如何作出決定呢?
==========
人二譯社|InBetween Translators’ Collaborative 🏠👯♀️
Translation | Transcription|Proofreading|Reviewing | Copyediting|Copywriting | Typesetting
.
Enquiries ✉️: [email protected]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inbetween.trans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