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人二譯社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譯微知著|「殘奧」與「帕運」,你又會點揀?

人二譯社
·
·
說到底,語言還是人類發明、運用的。意有何指,只有當事人才最明白。帶着岐視之心說話,不論是說「殘奧」、「帕運」,都聽着刺耳;帶着尊重說話,即使說了「殘奧」,也不會令人感覺有貶抑之意。

(潮流尾班車是我 :D)

最近有不少人都在討論「Paralympics」的英文名應該譯作「殘奧」還是「帕奧」或「帕運」。「殘奧」一向是香港和中國的譯名,而「帕運」則源自台灣。有人認為「Paralympics」一詞本身並無殘疾的意思,而是強調任何人都有同等的運動能力,中文譯作「殘奧」一詞反而強調殘疾,與原文本義相違;而「帕運」雖為音譯,但至少無殘疾貶義,較為中性。此事在網絡世界引起熱烈討論後,香港某些媒體(例如100毛)開始跟隨台灣採用「帕運」一詞,有些則避用「殘奧」,直接稱之為「Paralympics」。一時之間,大家突然醒覺用了幾十年的詞語一直是「錯」的。

不過,大家討論多日後,香港輪椅羽毛球代表陳浩源現身說法,表示「殘」一 字對他而言並無貶義,因為「殘」只是客觀描述自己身體有殘缺,最重要的是殘而不廢,著大家不用過份擔心譯名問題。

作為譯社,當然要用nerdy一點的方式看待這件事。事實上,這次事件引伸出幾個翻譯問題。首先,在判斷翻譯好壞前,我們必須了解每個翻譯背後都有自己的邏輯脈絡。「殘奧」一詞明顯是某程度上的意譯,雖然「殘」並無翻譯「para」的意思(「para」作為前綴,有超越、接近、輔助之意),但至少將語境翻譯了出來,畢竟「Paralympics」的確是供殘疾人士參與的運動會。對一般大眾來說,這樣直截了當、「畫公仔畫出腸」的翻譯最容易理解,連街上的姨媽姑姐也會知道這個運動會的特色。

不過,台灣譯者可能考慮到「殘奧」無法帶出「para」的意思,所以採用了更為中性的翻譯策略,也就是音譯。讀翻譯的時候,總有人會說用音譯就像沒有翻譯過一樣。記得高中時讀姚克的劇本《西施》,當中提到「克利婀琶特拉女王」這號人物,當下思索良久,才驚覺「噢,原來係埃及妖后(aka Cleopatra)咋!(好彩歷史堂有聽書!)」當然姚克寫劇本的五十年代流行音譯,所以將「Cleopatra」原封不動照譯「克利婀琶特拉」實在不足為怪,但後代讀者讀起來,就略嫌有點吃力。同理,將「Paralympics」譯作「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固然非常中性,但在普羅市民看來,可能未必能夠快速了解這個運動會為何物。做資料搜集時,發現大學時的翻譯系組仔在Facebook留下了非常精妙的分析:「完全音譯精確在於它完全沒有任何譯者的詮釋(如果選用的單字沒有褒貶義/其他引申義的話),但不精確在於⋯⋯在用得足夠多足以內化成譯語內的詞語前,譯語讀者都無法望文生義。」

談到這裏,出設姐姐就問:「奧林匹克都係音譯,但都無咩問題?」不同的是,「Olympic」真的是一個地方名,而「para」則是具有含義的前綴。翻譯成「帕拉林克」固然非常方便容易,但有沒有更好的翻譯方法,能夠免除「殘」所給人貶義的意思之餘,又能凸顯「para」所指「超越、接近、輔助」的意思?例如「無界限運動會」、「平等運動會」?不過,在說「無界限」、「平等」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假設了殘疾人士做運動必然受到「限制」,或者地位必然有所差別?

Well,說到底,語言還是人類發明、運用的。意有何指,只有當事人才最明白。帶着岐視之心說話,不論是說「殘奧」、「帕運」,都聽着刺耳;帶着尊重說話,即使說了「殘奧」,也不會令人感覺有貶抑之意。

大家又比較喜歡「殘奧」還是「帕運」呢?又或者會不會有更好的譯法?


【圖片來源】Tokyo Organising Committee of the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

人二譯社|InBetween Translators’ Collaborative 🏠👯‍♀️

Translation | Transcription|Proofreading|Reviewing | Copyediting|Copywriting | Typesetting

.

Enquiries ✉️: [email protected]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inbetween.trans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