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95《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12:一個幫大夫打諸侯的諸侯!?

鱷魚把拔
·
·
IPFS
·
一個幫大夫打諸侯的諸侯!?

──────────原文──────────

八年,晉范、中行氏反晉,告急於鄭,鄭救之。晉伐鄭,敗鄭軍於鐵。

十四年,宋景公滅曹。二十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而常相於齊。二十二年,楚惠王滅陳。孔子卒。

三十六年,晉知伯伐鄭,取九邑。

三十七年,聲公卒,子哀公易立。

哀公八年,鄭人弒哀公而立聲公弟丑,是爲共公。共公三年,三晉滅知伯。三十一年,共公卒,子幽公已立。幽公元年,韓武子伐鄭,殺幽公。鄭人立幽公弟駘,是爲繻公。

繻公十五年,韓景侯伐鄭,取雍丘。鄭城京。

十六年,鄭伐韓,敗韓兵於負黍。二十年,韓、趙、魏列爲諸侯。二十三年,鄭圍韓之陽翟。

二十五年,鄭君殺其相子陽。二十七,子陽之黨共弒繻公駘而立幽公弟乙爲君,是爲鄭君。鄭君乙立二年,鄭負黍反,復歸韓。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

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并其國。

──────────翻譯──────────

鄭聲公在位第八年,晉國的「范氏」、「中行氏」反叛晉國,他們向鄭國告急,鄭國救助他們。晉國因而攻打鄭國,在「鐵丘」那裡打敗鄭軍。

鄭聲公在位第十四年,「宋景公」滅亡了曹國。

鄭聲公在位第二十年,齊國的「田常」殺死了他的國君「齊簡公」,田常擔任齊國國相。

鄭聲公在位第二十二年,「楚惠王」滅亡陳國。這一年,「孔子」去世。

鄭聲公在位第三十六年,晉國「知伯」討伐鄭國,奪取了九個城邑。

鄭聲公在位第三十七年去世,兒子「鄭哀公」「易」即位。

鄭哀公在位第八年,鄭國人殺死了哀公,擁立聲公的弟弟「丑」為國君,這是「鄭共公」。

鄭共公在位第三年,三晉滅掉了知伯。

鄭共公在位第三十一年去世,兒子「鄭幽公」「已」即位。

鄭幽公在位第一年,「韓武子」討伐鄭國,殺死了幽公。鄭國人擁立幽公的弟弟「駘【音台】」為國君,這是­「鄭繻公」。

鄭繻公在位第十五年,「韓景侯」討伐鄭國,攻取了「雍丘」。鄭國在「京邑」建築都城。

鄭繻公在位第十六年,鄭國討伐韓國,在「負黍」那裡打敗了韓國軍隊。

鄭繻公在位第二十年,韓國、趙國、魏國的國君被列為諸侯。

鄭繻公在位第二十三年,鄭國圍攻韓國的「陽翟」。

鄭繻公在位第二十五年,鄭君殺死他的國相「子陽」。

鄭繻公在位第二十七年,子陽的黨羽共同攻殺繻公「駘」,擁立鄭幽公的另一個弟弟「乙」為國君,這是「鄭君」。

鄭君「乙」即位兩年,被鄭國占領的「負黍邑」的人反叛,「負黍邑」又歸屬了韓國。

鄭君「乙」在位第十一年,韓國討伐鄭國,奪取了「陽城」。

鄭君「乙」在位第二十一年,「韓哀侯」滅亡了鄭國,吞併了鄭國。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篇的最後,鄭國國相子產去世了。子產擔任鄭國國相期間,讓之前常常遭到晉、楚兩國攻伐的鄭國躲過了戰爭。關於這點,到底是子產的個人魅力?抑或是當時的時勢所造成的呢?本以為讀歷史應該得淡化點個人色彩才對,但讀完了這幾段之後,還是覺得有些人的出現,真的會影響歷史的發展吧!?

以子產去世後的鄭國來看,面對隔壁鄰居──「晉國」內部的大夫崛起一事,鄭國竟然選擇出手支持,讓好久沒有被晉國攻打的鄭國,再次遭到晉軍攻打,並且又一次被晉軍擊敗。倘若此時子產還在的話,是否會出兵援助晉國的「范氏」與「中行氏」呢?我個人是覺得應該不會,畢竟這根本就是支持「以下犯上」,如果真的贊助此事,不就也會鼓勵鄭國內部以下犯上嗎?

另外,就在晉國內部出現奪權之爭時,鄭國內部似乎也不安寧。在位八年的鄭哀公遭國人殺害,鄭國人改擁立哀公的叔叔「鄭共公」即位。為何鄭哀公會被國人所殺?司馬遷在這裡並沒有特別加以說明,搜尋了一下資料似乎也沒有得到答案,但從接下來是哀公的叔叔即位來看,應該是想當國君的鄭共公慫恿鄭國人殺害哀公,藉此奪取權力吧!?這種叔叔搶姪兒權力的戲碼,之前已經看過很多次了,所以早已見怪不怪了。

但令人感到比較奇怪的是,面對新崛起的韓、趙、魏三國,鄭國似乎沒有太在乎。此時的鄭共公並沒有任何防範下,他在位三十一年去世後,兒子「鄭幽公」一上任就被韓國所殺害,看來這三十多年來,新崛起的韓、趙、魏三國的國力似乎已經不是鄭國可以比擬的了!雖然鄭國一度還可以擊敗韓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鄭國又發生國君與大臣的相互攻伐下,國力早已無法與韓、趙、魏三國相抗衡下,最後這個老牌的諸侯國就這樣被新興的韓國所滅,令人不勝唏噓。

關於子產去世後一百二十年,鄭國遭到滅亡一事來看,有兩件事情值得說明一下:

其一,這一百二十年來的內容,司馬遷再度用非常快的筆法帶過,感覺可以多講一點的奪權之爭,司馬遷也沒有細究。為何司馬遷在鄭國最後這一百二十年的歷史部分,會寫得如此簡略呢?是因為急著趕快寫完?應該不是。我想或許是因為這些資料都遭到焚毀,加上之前還有《左傳》可以參考,戰國時代的史料相較之下更加缺乏下,司馬遷才會寫得如此簡要吧!

其二,則是這個老牌的諸侯國為何最終慘遭新興諸侯國所滅呢?我想,當年選擇救援「范氏」與「中行氏」,應該就是鄭國滅亡的關鍵吧!?身為諸侯國的鄭國,卻支持跟諸侯奪權的大夫!?難道鄭國國君忘了自己也是諸侯國嗎?難道不擔心鄭國內的大夫們有樣學樣嗎?

總之,鄭國的滅亡可說是「咎由自取」。那麼,司馬遷會為鄭國留下哪些評論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