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我的人生饭桌 · 第七天

馬特市自由寫「七日書」|八月十一日:需要練習

陳伯軒
·
·
IPFS
·
材料都平平無奇,但卻都經歷巧手改造,變成受人喜愛的物品,一塊蛋糕或一則故事。

「你覺得要買乳酪絲還是起司粉?」稍早我在後火車站附近的食品材料行拿起手機,找了兩種餅乾食譜後,問了我的主顧客(我老公)的意願。上個月底他突然提議要我做點鹹餅乾,我才突然意識到「欸對欸!我怎麼不做鹹口味的呢?」,大概是他太愛吃巧克力版本的任何烘焙點心,讓我忘記這世界上還有另一種口味的餅乾。

把乳酪絲丟進購物車後,我又繞到角落的冰箱,把高脂可可粉跟水滴苦甜巧克力放進推車,這兩項則是我們家的常備用料,正好添購。

我很喜歡烘焙製作出來的點心,從國中加入學校烹飪社開始,發覺自己著迷於把平平無奇的白色粉末,轉變為某種「實體」,可以下肚藉以增加人體脂肪含量的美味糕點,這種過程感到著迷。不論是蛋糕還是餅乾,不論是吐司還是麵包,這些都讓我覺得神奇,畢竟在幾小時之前,他們還是我從塑膠袋中撈出的麵粉、砂糖、鹽巴或酵母粉,卻在雙手(現在大多以機械代勞)翻攪、柔捏、塑形後變成各式各樣的外觀,真是神秘

我想烹飪這件事也與寫作有些相似,每一個字寫在紙上都擁有一種含意,兩個字黏在一塊兒變成一個語詞,數個語詞按照約定俗成的方式聚集後,轉變為一個句子,這些句子在我們的腦中經歷「無法言說的方式」,神秘的透過個人的生命經驗、閱讀的書本、遭遇的挫折與美好,最終轉化成一篇文章,藉以為寫作者代言,變成包裹糖衣的美好故事,或有些酸楚卻扣人心弦的繁複味道。

相似的點是,材料都平平無奇,但卻都經歷巧手改造,變成受人喜愛的物品,一塊蛋糕或一則故事。


烹飪現在已經變成我的日常,每天中午起床(我真的無法早起)後,把椅子從書桌邊推開,把電風扇放上桌,請掃地機器人出場工作後,我便轉去廚房,為自己的午餐開始努力。有時候吃點白粥配肉鬆,有時也簡單煮點乾麵或湯麵,前陣子我買了冷凍燒賣,嘗試用平底鍋蓋上鍋蓋當作蒸籠,總之通常不一定做些什麼,真的很睏倦時,便簡單把自製土司抹上果醬作為午餐打發。

接下來則「煮咖啡」,我幾乎每天都喝咖啡。兩年前我父母親一起從新竹把義式咖啡機搬來給我,經歷老公數次的巧手研究與維修,現在已經穩定在我的餐櫃發揮它的功能,只要按個鈕就可以完成所有必要程序,「擠」出一些濃黑色的液體給我,讓我加上鮮奶或豆漿作為醒腦關鍵。

這簡單的過程讓我不禁有些羞赧,別人這麼專業地把咖啡豆用磨豆機磨碎,裝填、緊壓,扣上機器後完成。也有些人喜歡手沖黑咖啡,細緻地量測水溫、計較手沖的步驟與速度,讓我用這麼「簡易」地打發這些細緻慢工細活,實在有些汗顏。但手沖咖啡這種精緻享受的程序,實在讓我有些著急,當我頭重腳輕、腦袋混沌之時,我只想立刻吞下「機能性褐色飲品」提振精神,在此跟各位對咖啡有深刻研究的朋友們致上歉意與敬意。

你們的方式真的是烹調過程,我的只是個按按鈕而已,難登大雅之堂。

自製的伯爵茶蜂蜜蛋糕配咖啡,加上一本性別書籍,超悠閒的下午茶。

拿起咖啡拿鐵,帶著一杯水轉進書房工作,再請掃地機器人處理客餐廳的基礎清潔,我通常會開始閱讀或寫作(當然也有偷懶的時候)。等到下半午後,正好寫到一個段落,再來處理晚餐的食材。

 從櫃子裡拿出高低筋麵粉,各150公克,再把10克的鹽巴放進150毫升的水中溶開,一起加進麵包機裡面,把晚餐要用的烏龍麵麵團做好,十五分鐘後放進保鮮盒內冷藏準備晚餐食用。吃飯時則比較簡單,洗米煮飯即可,再確認好月初舒肥好的雞胸肉已經從冷凍狀態解凍後,基本上我就可以回去繼續個人工作,等待老公下班前再來處理。


有時候我也會想,每天都差不多的日子這樣地過,到底是不是件好事

烹飪與寫作有很多相似,也有很多不同。

在烹飪過程中很多時候都得照章行事,烏龍麵糰有既定的比例、義大利麵也需要另一種配方,差一點點就完全不同。想起幾年前異想天開,按照網路上的食譜想要做出「火龍果吐司」,但卻因為搞不清楚每一種材料作用的原理,搞得人仰馬翻。粉紅色的麵團在麵包機內不斷膨脹,擠入所有它可以發現的孔洞,最後我花了三個小時才收拾乾淨。

後來,我去閱讀更多資料,了解配方比例的原因。鹽巴用以增加味道以及抑制膨脹,砂糖則是酵母菌的養料,讓它成長。我才發現原本網路上的食譜根本沒有加入鹽巴,改以「目測發酵法」,必須自己監督它的成長幅度,在正確的時間開始烘烤,若按照麵包機的既定時間,便早已超時,變成一團急遽生長的粉紅猛獸。後來,我參考幾份食譜後調整比例,才完成粉紅色的漂亮吐司。(送給了我婆婆)

找不到當時做的紅色火龍果吐司照片,附上後來我調整配方練習數次包餡,露餡率更低的奶酥麵包成品。

寫作則有些狂野,少了條條框框的限制,在有限的資源中、個人語詞與生活經驗的局限中,重組、再造出各種故事,並沒有「非得如何」不可,就是全然地自由,即便有起承轉合的「建議」,但就算你沒照做,寫出來也並無不可,也不會變成什麼需要收拾數小時的災難,當然公關問題除外。

但寫到這裡我也認為,兩者都必須要仔細地認真研究,不論是比例、配方,還是語詞、正確地描述物品,這些東西都需要練習,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寫,不斷地嘗試,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揮空間。

也更需要勇氣,不斷地透過作實驗挑戰自己可否做出更多、寫出更多。

我搬家後開始嘗試做牛角可頌、包餡奶酥麵包,開始為自己圓一個小時後沒辦法實現的烘焙夢,不斷練習的成果是,好幾次朋友來家裡時都迫不及待我端出小麵包,即便我們才一起吃過午餐。

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方式、最喜歡的配方比例,好好生活。

揉捏在文字與麵糰之間,生活在烹飪與寫作之間,不分彼此,即便有些反覆又如何,即便無聊又如何,人生總需要練習,不論是寫作還是烹飪。


我會越做越好的。

兩者皆是。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陳伯軒喜歡文字,熱愛閱讀。怪癖是買了新書之後會一邊嗅書本的味道一邊吃吃竊笑。 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8)我的(不)完美人生
7 篇作品

自由寫「七日書」|一月十二日:我只是接受而已

自由寫「七日書」|一月十一日:直到滿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