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抓病

易明
·
·
IPFS

  前天看到以下一則新聞;

  「20歲的年輕小伙毛宇(化名)平時身體健康,喜歡小動物,常常在外逗貓狗這類寵物。2個月前,他突然出現頭痛頭暈、頸部酸痛、發熱咳嗽等症狀,以為是感冒的他自己吃了藥,病情也不見好轉。隨後他前往其所在的縣級醫院就診,醫生猜測是感染,住院9天後,他歷經常規抗感染、退熱等治療,還是反復發熱,體溫最高達到40度,並且開始出現視力減退、右眼視野缺損等症狀,視力還出現進一步減退。之後他到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感染科就診,被確診是「貓抓病」。

  澎湃新聞引該院感染科副主任阮正上表示,貓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CSD)是一種通常通過被感染的貓抓傷或咬傷傳播的疾病,又稱貓抓熱,病原體是漢氏巴爾通體。幼貓和流浪貓更容易攜帶這種病原體。

  『得了貓抓病,最典型的就是淋巴結腫大,這通常發生在靠近受傷部位的淋巴結,如腋窩、頸部或腹股溝區,可能同時伴有疼痛。此外,得了貓抓病也可能會出現全身不適,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頭痛、疲勞、肌肉疼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性症狀。』阮正上進一步表示,貓抓病在少數情況下的確可能會引起視網膜炎或神經炎,導致眼紅、視力下降。貓抓病在眼科的表現上具有類似「絢爛煙花」的眼底。

  該名青年20餘天前曾有喂食流浪貓並被小貓咬傷鼻翼病史。在明確病因後,後期的治療非常順利,患者順利出院。後期隨訪發現,這名患者視力明顯好轉。

  『很多人認為被貓狗咬傷了可能會得狂犬病,除了狂犬病外,我們還要注意貓抓病的發生。』醫生提醒。

  其實,被貓抓傷後並不一定會得貓抓病。雖然貓抓病是由巴爾通體菌引起的,但並非所有的貓都攜帶這種細菌,即使被感染的貓抓傷或咬傷,也並非所有人都會發病。

  如何減少貓抓病的感染風險?上述醫生提醒,一是注意寵物衛生,如果家裡養了寵物,要定期給寵物驅蟲;二是盡可能避免與幼貓激烈玩耍,特別是兒童等這類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三是及時清潔傷口,減少感染風險;四是觀察症狀,如果在抓傷後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傷口紅腫或疼痛加劇等症狀,應盡快就醫。」

  若非看到這則新聞,還真不知道有「貓抓病」這回事呢!

  很多年前曾經養過貓,很喜歡逗貓玩,手掌背上經常被抓得留下一條條的傷痕,然而並沒有太在意,也沒有怎樣去料理傷痕,只是讓傷痕慢慢的痊癒,今天看了上述新聞之後才懂得害怕。

  幸虧當年抓傷自己的是自己養的貓,不是流浪貓,要是像上述的小伙子般染上了「貓抓病」那就麻煩了。

  近年來經常在外面逗貓玩,偶爾也會被貓嘗試伸出貓爪來試圖襲擊,但再沒有被抓傷了,現在想起來也真危險,以後再與貓玩的時候真的要小心,萬一被抓傷了隨時「一身蟻」。

  喜歡貓的朋友們也要小心在意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易明生活的點點滴滴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日常瑣事
123 篇作品

便宜莫貪

小心免費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