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Day 5 | 何處為家?

Moonleap
·
·
IPFS
·
寫寫你的家吧!你此刻腦海中立刻浮現的「家」,你最想寫的家。它可以是兒時的房間、長大後搬離的單位、離開原生地的異鄉的家,又或是人生中第一個讓你有歸屬感的家。它的走廊、飯桌、窗外的風景是怎樣的?這一個家,帶給你什麼樣的特別感受?它有或沒有帶給你家的感覺?

「自己就是自己的家,想到這裡,我怎麼又哭了呢,哪裡才是我的家。」-《家》陳綺貞

從前我以為我家是在宜蘭的那個地方,是個確切的位置地點。但到現在我發現,那是我爸的家,能算我的住處,但說是家有點不太行。所以說家在哪裡呢?

是租了買了一個房間、一間房子就是家嗎?我想並非如此,家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一個能夠接納包容的港灣,也有著充電的魔法,能讓你再出發。所以某方面來說,我目前認為我房間還不夠像家。因為還是少少的會被放他人物品,說房間很亂。但房間亂是我的事啊,我亂而維持一種拆封一半的感覺,是因為我想我之後會搬走,所以這樣打包會比較容易。

我覺得家人之間硬要聚在一起不是家,大家想要離開是為了能更好的聚在一起,維持適當的距離。而非讓大家難受,然後讓自己也痛苦。這很重要。

我喜歡安靜而自在的感覺。而非刻意營造的緊繃感。這樣的感覺是家嗎?還是只是在滿足某種想像,長輩對於家的想像。

所以我對於家的想像是拉開一定距離,距離會自然產生美感。維持一個適當的邊界感,雖然這對於實行上挑戰也是蠻大的。畢竟父母這輩以上有邊界感的人並不多,通常認為,要一直介入,這是關心,你不能拒絕。

這邊我就想說,用對方不要的方式,給他你想要的東西,這是同理嗎?還是這算是用付出來讓自己感覺良好呢?這背後我不確定,可能都有,也可能是我想很多。

探討了這麼多,我的家不一定要住著家人。家人跟家有關,但家跟家人卻不一定有關。家的舒適非常重要,具體什麼是舒適,我覺得雜物有,但空曠感要有。有空的感覺,沒必要什麼都有,有辦公區、懶骨頭、床、櫥櫃、廁所,差不多了。廚房可以共用,現在是在討論要買什麼房間嗎?🤣🤣🤣🤣

有一種簡潔又混亂的衝突感,感覺莫名的和諧。

能選的家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能選的家人有點多😂😂

要有另外的房間,方便我獨處,有擠壓椅感覺更好。讓我感覺有人。然後隔音要好(這很需要錢🤣🤣🤣🤣)

其實家就在我們心中,只是在於要怎麼實現。忘記誰說過的,何處不是家。以前覺得蛤?現在覺得,對。家是一個流動的概念,跟具體的形式是分開的。你不一定要這樣才能夠成為家,但有些沒有這就不是家。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定義,我只是覺得這方面有需要更具體的定義。作為已經不是跟土地連結的家來說,在哪邊是重要但也不那麼重要。某種與人的適當連結感以及疏離感會是更重要的,界線與界限。不論是物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彼此相處有這個,家的樣貌才會更跑出來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Moonleap我是Moonleap,一個持續成長,尋找愛的神經多樣性人。 NeuroDiversity:ADHD、ASD等的人的總稱。 Moonleap:思考跳躍、有時會被說是從外星球來的。 分享生活、人生體悟、閱讀、學習、劇、動漫心得。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也來提筆寫下妳-遺憾,打開的更好方式

七日書S7.7-自由平等的理想之地

七日書S7.6-與人類相互理解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