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論懶惰》

Ivah
·
·
IPFS
·

《論懶惰》是日本小說家谷崎潤一郎的一篇隨筆,對當時的許多社會現象做了非常有趣的記錄與思考。小說家的隨筆有許多值得讓人回味的地方,因為與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不同,他們的作品很少受理論結構的約束,不需要苦苦糾結于方法論,因而比較自由,能夠直抒胸臆,表達出的觀點非常自然連貫,可以說是對社會有血有肉的觀察與記錄。

谷崎潤一郎

我讀的這一版本收錄于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的《陰翳禮贊》第二部分。在讀的時候我意識到一些問題,邀請諸君思考:

當我們把既有的觀念放到歷史上的時候,或許會發現許多矛盾。比如,我們在接受由誰定義的”懶惰“呢?

和友人討論了這篇諸多細節,書中壹些觀點讓人震驚,讓我意識到自己對書中提到的東洋這壹帶的許多觀念具有被現代化雕琢的痕跡,而非歷史原貌。歷史上的民族性格應該是發展變化的。比如谷崎潤壹郎覺得“「懶惰」和「不起勁」是東洋人的特色。” 在我的既往觀念中,東洋人是最勤勞的,且容易“哀民生之多艱”,相反是西方人的生活寬裕而懶散,對世事缺乏更深壹步的覺察。

很有意思的是,谷崎潤壹郎在書中將老莊無為的思想歸納為壹種“懶漢哲學”,引用了John Dewey 的壹篇文章來比對這種被定義的“懶”:

“東洋人所謂精神或道德,究竟意味著什麽?東洋人把那些拋棄塵世、隱逸山中、獨自沈醉在冥想之中的人稱為聖人,譽為高潔之士。但西洋並不把這種人當作聖人或高潔之士。他們只不過是壹種利己主義者而已。對於那些勇敢走上街頭,贈病人以醫藥,饋窮人以物資,為增進整個社會幸福而獻身工作的人,我們奉之為真正的道德家,並把這種活動譽為道德事業。”

然而谷崎潤壹郎的觀察和總結是對明治維新前後的,他覺得,日本在努力迎合西方文明帶來的“守時”,卻依然改不了骨子裏的“不起勁”,導致諸多狼狽。比如進食原本是壹件悠閑持久的事情,規定了進食的時間之後,破壞了原有的生活秩序:

“首先我們以定時進食為苦。白天在辦公室工作的人,不得已而規定午飯時間,但他們壹旦回到家裏便變得不規則了。不然就無法安安穩穩地休息,壹面淺斟低酌壹面進食。因此,在辦公地點吃午飯的日本人,壹般都不自備美味佳肴雜然前陳的食盒,而是匆匆忙忙大口吞下簡單的食物。可是住在神戶和橫濱的西洋人卻不是這樣。那些住家離辦公室近的西洋人,無論怎樣忙都必定抽財間回家,舒舒服服地在飯廳裏吃飯喝酒。直到上班時間到了才回辦公室。對我們來說,這樣緊張地來回奔波實在沒有意思,但他們卻習慣於如此嚴守時間。”

守時帶來的還有身份之間轉換的困難,”工作“與”在家“的角色與身份是不同的,對日本這樣壹個嚴於上下層級順序的社會來說,”工作“與”在家“或許意味著”對上“與”對下“,行為準則是不壹樣的。這讓我想到Blanca Quiroz (2013)的研究,部分研究結論為:”In a complex Gesellschaft society, values are context-specific” (pp. 116)。Gesellschaft Society 大致可以理解為現代化的、工業化的社會,比如美國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價值取決於具體的環境,也就考驗著人在不同情景中轉換身份的能力。

仔細想,這或許是現代化帶來的改變,而現代化又像是西方文明對其他世界文明的改造。我們都或順從,或叛逆地接受過這種清潔而機械的文明的規訓。就好像書裏提到美國人的牙齒,“他們的牙齒都毫無例外地象整然排列的珍珠壹般,潔白鑒人。可是細細審視他們的表情,總感到他們似笑非笑,裝腔作勢,不過是勉強咧開嘴唇以顯示其明眸皓齒而已”,這種對牙齒整潔的重視似乎也是從西方帶來的,成為壹個“清潔的文明”的壹部分。對“清潔”的討論在《陰翳禮贊》中已經反復提到,就不贅述了。谷崎潤壹郎此處的總結也很有趣:

“ 總之,西洋人的「文明設施」、「清潔」、「整齊」雲雲,難道不就是象美國人的牙齒壹樣嗎?每當我看到那白璧無瑕的整齊牙齒,不知怎的,總會想到西洋廁所裏鋪著白瓷磚的地面。”

我的讀書筆記不習慣寫得很長,大部分還是以摘抄為主。《陰翳禮讚》中,有更多有意思的部分,剛好與我在學的內容相呼應,非常推薦對日本藝術感興趣的朋友讀一讀。

對於日本小說家,真的愛慘了三島由紀夫與川端康成。這兩位就好像是美學的導師,那種文字中潛藏的淡淡的悲哀,以及對生命的體察,共同構成著對美的沉思。如果有機會,很想寫一寫《雪國》,寫一寫《春雪》,又很擔心沒有寫好,玷污了心裡代表美的作品。這篇讀書筆記就當做是一篇習作,還希望與大家批評交流。


References

Greenfield, P. M., & Quiroz, B. (2013). Context and culture in the soc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achievement values: Comparing Latino immigrant families, European American families,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4(2), 108-118.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