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是如何塑造山河大学的?社交媒体还有多少潜力没有被发挥?

Ethan Yu
·
·
IPFS
「会有人因为一场社会运动没有声援到另一件特定的社会事件而感到失望吗?」——恐怕很少吧;但我们好像已经拥有了冲破山河的能力。

「会有人因为一场社会运动没有声援到另一件特定的社会事件而感到失望吗?」

——恐怕很少吧;但我们好像已经拥有了冲破山河的能力。

01-选一个平台

https://matters.town/@ethanloveyu/415846

上面链接的文章开始写作于2023年4月末尾,发布于5月初。北京,二十几人死亡却于社交平台上无人问津的大火,无论是责怪于可能过于严苛且迅速的互联网审查,又或是媒体环境的变化让媒体行业采取了自行闭嘴的态度,确实有让媒体行业中的一些人失望(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噤声),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疑问。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些新闻过后对于当时社会事件的简单思考。几次更改之后,放弃了对中国大陆平台的投稿——高风险、强审核、低收益。

之后也有试过Newsletter的方式进行发表,2023年的中国人仍旧没有什么用邮箱收信的习惯,这当然也无可厚非,毕竟即时通信软件确实那么方便,他们也基本有自己的公众号、微博等等。但单就邮箱这一点来说,用都不用,就更别提为此付费了。算了一下之后,无论是用Ghost Pro那样的现成托管也好,还是自己租云服务器搭建,自己都要承担网站运营的成本和风险,可短时间内连服务器的成本都收费都收不回来。

搁置了一段时间后,也终于有了合适的地方放置这一篇文章。而几个月之后到现在,当时在文章里提到的几个概念也有了更好的显现和发展。

02-社交媒体是如何塑造山河大学的?——韧性与弹性

02-1-弹性

2023年6月27日,一则网络留言称,如果“山河四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的343万考生每人出人民币1000元,总共是三百多亿(原文如此),那么就可以打造一所位于四省交界处的综合性大学。此构想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网民自发设计了校徽、校训、校园地图、网站等内容。

02-1-1-山河大学

山河大学官网这一互联网cosplay最初的创建者是一个来自山西晋中理工学院里2023届的应届毕业生,根据网上的信息,我们就叫他「欢哥」吧。欢哥一开始只是突发奇想,于是在2023年6月29日的时候,套用国内大学网站的模板,把制作好的山河大学官网和山河大学录取通知书生成器上传到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任何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上,提杜甫之名作校长,渴望能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没有想到,这个以整活开头的行为可以获得如此广泛的传播。

仅仅一天过后,换个把自己完善后的构想一并上传到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山河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大学生自办的大学,300多万来自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的考生没人每年出资,一共就是上百亿元的资金,用于建设和运营这所大学。构想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山河四省的高等教育匮乏问题。

为什么是山河四省呢?根据报名数据来看,仅2022年一年,山东高考的人数达到了59.88万人,河北省达到了52.74万人,而河南省更是早就冲破了100万人大关,22年的考试报考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20万人。相比之下,山西省的考生数虽是29.8万人,但如果把一类本科上线率与北京进行对比的话,也只达到了北京市上线率的30%的。按照中国高考分省录取,同卷不同判,同分不同分的录取方法,从最终的数据来看,四省每年高考考生数量几乎占到了全国高考总人数的1/3,但拥有的优质大学数量却仅有全国大约1/20。以河北省和上海市对比,河北省考取985大学的学生占本地学生的比例大约是上海市的1/4。即便仅将目前就读于这四省的高中生算入,也超过了1200万人。如果再将经历过这一体系的大学生算入,正在经历义务教育阶段内卷的初中生算上,这种虽然理想化但在扫清制度障碍后又似乎确实合理的诉求与路径,考试人数与录取率上极大的不公,使得山河大学这一概念可以极快的引发大家的共鸣。

欢哥希望把山河大学建设成为一个自由、开放、包容、创新的学习社区,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而不是被束缚在教育体制与考试体制中。

山河大学的QQ频道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不断壮大,很多网友纷纷制作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表示对山河大学的支持和期待。也有网友制作了山河大学实体的校徽和录取通知书,还有人设计了宿舍模型之类的物品。这些都展现了他们对山河大学的热爱和向往。虽然这当中,缺乏一些高校教授与名人。

02-1-2-北京、桃城,还有鼠头鸭脖

事实上,山河大学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通过社交媒体引发和推动的和教育有关的社会运动,从数量上看也不在少数。

衡水桃城中学:2022年2月9日,一名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中学就读的学生在微博上发布的对学校控诉的万字长文。当时正值中国新年,加之动态清零下的疫情防控政策,包括北京、河北在内的初高中校学生更容易待在家里。控诉中提到了学校惩教的严重失当,对学生假期实行大小周管理,或是单方面通知取消学生的休息日,住宿环境差,用水条件低,以及学校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提到了教师可能存在的性骚扰情况。随即,微博、抖音、B站,微信平台,充斥着初高中生对于当下教育形式的抱怨。

回忆起来,当时看过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来自一名小学、初中都在北京就读,中考之后因为户口不在北京,即便和班上的同学考取了同样的分数,却也只能渠道户籍所在地河北就读的学生写下的:

「我求求你们北京的学生骂归骂,能不能发朋友圈的时候屏蔽一下我啊。你们当然不能理解我们,同样在北京参加了中考考了高分,回了河北却只能去蹲监狱。你们每天下午五六点钟就放学,放学了之后还能有各种课外活动,我们每天晚上晚自习上到整十点,早上五点多就得起床,五点五十五分前就得进入到班里。你们宿舍里是带独立卫浴的双人间,我们是和猪窝一样的宿舍七八个人一间,一个星期都洗不上一回澡,第二天上午人贴着人跑操的时候还能闻到昨天留下的汗臭味……我们连个完整的双休都没有!」

或许是压住讯息的速度不够快,也可能是因为引起了居家学生们一致的共鸣让抖音甚至有些无力招架,又或是事件本身对政府的攻击性就不大,央视新闻也给予了一定的报道。随后,桃城县成立调查组,一段时间后发布了不痛不痒的调查结果通报,而衡水市桃城中学的问题,到现在仍旧是山河学子的无奈现状。毕竟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民只要求有关部门或是机构做出表态,看到某一个负责人被处理后就容易缩小化事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各种政府部门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只是稳定自身的权宜之计或是形式主义,时效性一过,便没了下文。由此一来,所有的减负都是治标不治本。

桃城中学事件似乎现在不提起,就很少有人仔细的记得,但在当时正值农历新年假期的时候,微博、抖音、哔哩哔哩,各种平台轮番的轰炸,微博热搜挂了又撤,撤了又挂,就我了解到的,确实给了北京上海的相同年龄段学生一些「小镇震撼」、「中国震撼」。如果现在尝试和当下高二、高三届的学生提起,应该还能有些许对桃城中学的印象。站在2023年7月的时间回想,似乎一年半前的中国大陆社交媒体,言论自由还没有收缩到现在的地步。

「鼠头鸭脖」的事件也显现出用户主导的社交媒体下,人们近乎恐怖的传播能力。今年6月1日,鼠头鸭脖的视频曝光起,不到五天的时间里网络上就有了巨量的传播。网民展现出了自己的创意和才华,创造出了一些富有讽刺的作品。在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就有了「鼠头鸭脖」的展示模型。当然,这少不了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昌东分局里那位局长的帮助。

即便到了现在,中国大陆的大型知识互动平台知乎上,在有人问及「怎么看待鼠头鸭脖玩具被全网禁售?依据又是什么」的时候,也有网友调侃称:这明明是商家自发自愿善意的下架了这个抹黑我锅gov公信力的负能量商品,怎么能这么恶意的揣测背后的依据呢?

中学生、大学生、年轻人、全体网民,是这些网络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比起质疑社交媒体在各种社会事件上的建树与潜能,更值得关注的反而是:是否有足够多的人关注并且希望得到真正的真相,因为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往往是片面、不完整,甚至是不真实的,容易造成误解、偏见、谣言和谎言的传播就比如最近的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即便我们都知道视频中的女学生变脸足够戏剧性,颇有一些喜剧效果,但也有一些证据表明,这有可能是一场由于学生间的值日安排所引发的冲突,而未必是单方面的霸凌。如果属实的话,那么进行视频记录的男同学就会是有一定责任和过错的参与者。一来,他们的处境或许是配得上他们的所作所为的。

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声势浩大却不问真相才是令人担心的。在真相被调查、挖掘清楚之前,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对真相的关注,需要更多的记者对真相的调查,一并推动每一个事件的有关机构去发掘真相。比起失望,我觉得在这些参与者的利用下,即便社交媒体可以发挥的更好,但已经足够好了。

02-2-韧性

这个时候再提韧性。机构媒体的「韧性」或许不再是那些叫得上名字的传统机构来体现(当然也不得不包括哪些充满正义感的南方系媒体)。或者也可以说,展现出韧性的不仅是传统媒体。很多人对现在的报纸评价是「索然无味」,这很正常,因为即便他们再怎么紧跟时事,针砭时弊,但在模棱两可的红线内,能讨论的内容总是很有限。

从不能确定的具体时间点开,B站上的网易新闻和搜狐新闻开始对有争议性的社会事件进行报道。渐改往常「娱乐性」主导的投稿策略,开始变得有针对性。投稿频率高的时候,每天的数量也只会在10个左右,而投稿数量少的时候,数量则只会是三五个。这在和短视频相关的新闻领域里,已经算是很少的频率了。

搜狐新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制作了一系列海报:2020年至2022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数量增加42.8%;24岁以下青年失业率首破20%;约5000万低龄老人在岗工作……这些数字触目惊心。

这些扎根于互联网的老牌门户品牌在经历了几次「人事变迁」后,反而成为了当下中国如屎一样的舆论场上为数不多,有靠山、有担当、讲实话的团体。受到限制,他们多数时候不在「冲塔」的最前端,但在第一批的报道和传播中,却以一个恒定的速度稳定的输出着社会中的不公,这似乎是一种倔强。和人民日报隔三差五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央视网的「即是社会运转的本原逻辑,也是无数……」还有新华社年末的「十大要闻」放在一起,那可也要强太多了。如果和动辄几个版面但其实多数是废话的报纸相比,就更是应和时代,是浓缩中的浓缩了。即便已是半年过去,网易新闻在2022年年末只存活了几个小时的年终总结仍旧让我们记忆犹新。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商业取向下的不得已选择,毕竟当下如果还在B站发一些二创的日常,配合视频里主人公的电话采访,经常被评论嘲讽:「联合国那边怎么说?」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那两家媒体在中国当下有关新闻报道的法律体系里并没有采编权,所以根据法规,他们的视频里会明显的标注引用自哪个媒体。但视频的内容相比引用源,仍旧是经过提炼和总结。可以被看做是同时具有筛选功能的放大镜,他们使得拥有采编权的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成果更有针对性的抵达用户。用有攻击性的话来说:他们在调动自己粉丝的评论方向。

他们甚至不是传统的机构媒体,而是一类以「机构形式」存在的媒体。就如刚才提到,由于没有采编权,他们甚至很少对一些宏观议题发表详尽的见解。但从形式上,他们有着与机构媒体相似的韧性,而且是在多数小议题上面保持着充足的机动性同时的韧性。

02-3-冲破山河

一所由社交媒体构建的山河大学,背后是无数学子的教育梦想。

和上面提到的一样,2022年12月末,当网易新闻制作的年终总结不得不被全网下架的时候,当温和的南方周末不会带给别人带来超出预期的力量的时候……社交媒体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之后,山河大学在QQ频道的成员不断壮大,欢哥也拒绝了一切有关的商业邀约,为了规避政治让学校官网上戴上了一行「坚定用户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头盔,并没有创建Discord和Telegram群聊,极力的避免着一切有可能与政治有关的风险的产生。虽然最后的山河大学也没能抵过包括微博、微信、B站、知乎还有大大小小的平台范围内的一次清理,以及官网在一段时间内的关闭。虽然当下中国大陆的体制似乎并不能允许中国的大学生真真正正地建立一所山河大学,但包含山河大学在内的互联网集结已经向所有人坚定的证明,我们已经拥有了冲破山河的能力。

「会有人因为一场社会运动没有声援到另一件特定的社会事件而感到失望吗?」

——恐怕很少吧;

03-Matters – Centres and Decentres

对于https://matters.town/ 这个系统,我确实有一种担心,因为即便它声称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区,可Matters的运营、更新、推送,包括网站的搭建都是实实在在掌握在一批少部分的人手中的,从这一点来看,这的的确确是一种极为平台化的运行方式,因为就我自己对Matters用户的简单了解来看,似乎多数读者仍旧只是像在使用平台化程式一样使用着Matters,并没有什么人掌握着那种「只要还有几个人还在运行着这段代码,这个平台就不会倒下」的权利,更何况前阵子还出现了针对免费用户的LikeCoin基金停摆的事情。点对点的分发机制也似乎并没有被多数人掌握。

进一步,Matters的机制也不像BitCoin的白皮书一样,公开了之后就不会改变了,所有人都遵循着以往的方式在一张白纸上共同作画。当下的Matters更像是一个仍然在开发和建造,但是已经开放入住的毛坯房。公开了一部分,但没有完全公开。一些对开发商抱有乐观态度的、名为「作者」的人们,先把自己的一部分宝贝(作品)搬进去了,一些对作者抱有乐观态度的、名为「读者」­­­或是叫做「赞赏公民」的人,为哪些已经住进去的作者付掉了房租和水电,而且用的是LikeCoin的方式。

但这样也带来一些好处,还是以BitCoin为例,当比特币的技术特性不足够的时候,以太坊与智能合约的捆绑共同出现,使得区块链技术可以承载的内容功能更多了,也让对智能合约有需求的人可以有选择的从BitCoin转向使用ETH,否则他们的业务会面对一些问题。但Matters作为终端产品,仍旧能有不断更新的能力,这是好事。

即便目前Matters对于不少人来说仍旧是一个中心化的「网站」,缺少用户对平台的广泛关心,但比起完全中心化的平台,他又有一些那些平台所不具备的特性,像是:在IPFS的支持下,可以避免你的文章航迫于某一组织或是机构的压力,从而「be canceled」,没有人可以删除你的文字。又或是,在LikeCoin的分发机制下,加密货币到了你口袋里,就真真正正的进入了你的口袋里成为了你的资产,没有人可以拿走它。

也许在未来,如Matters一样的各种去中心化媒介——即是开发商需要做的,只是承诺或是尝试构建一个,或许在几年后的某个版本更新完成,让社区拥有完全的自我更新、自我维护,还有自给自足的能力。LikeCoin也是一样。

多数时候新闻业并不会直接改变人的观点,但只是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就已足够重要。

高墙之内,矮墙之外。

人们彼此沟通,增加认知,互相了解,从而压抑了各种奇怪情绪的扩散蔓延。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Ethan YuArtist, Journalism. 紫京PaperClub主创,Discord: https://discord.gg/3hutw9V6wa/ 电邮:[email protected]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