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不是文字最黑暗的時代,但我們可以替它做些什麼:讓閱讀不再摻雜社交關係!

Sunline
·
·
IPFS
·

(文長抱歉,共三千字,希望能被讀完)

。這篇文章是寫給我出版社、非營利組織(NGO)、喜歡寫字或閱讀的朋友。

2019年12月,當我開始在matters打下第一篇文章,與matters上的創作者交流起,我突然為我長期在facebook彆彆扭扭的社交情緒找到了解答。我刪去讓我在社交上深感彆扭、沒有什麼交集、偶爾聯絡就可以、不用太有交集的網友;我關掉我長期以來全公開的動態消息,我把社交活動和我的文章書寫再次切割開來, 像是回到還沒有facebook的年代,以新聞台、部落格、個人網站的形態,將願意公開發表的文章,寫在幾個純文字發表的平台,以及我持續更新的部落格上!

太久沒有關注facebook以外其他網路上的狀態,只知道這十多年來,從Facebook、智慧型手機、LINE、YouTube(r)、網路遊戲,占去大部分人的時間以後,「社交」也耗掉大部分我們在網路上的時間:我們閱讀別人的打卡動態、關心誰在網路上帶動什麼樣的風潮、討論著誰誰誰的狗屁倒灶,或者只是看著根本不在我們身邊的名人發生了什麼事……

從twitter140字的發文限制,到facebook你寫五千、一萬字都沒有關係。「文字」的存在被壓縮在別人的指縫間,那四個字「繼續閱讀」少有人點開就可以秒回你寫的字、秒讚,沒有太多人能真正的讀完那些你真誠的書寫,或是你想從文字裡傳遞的訊息:也許是一則你推薦新出版的書訊、可能是一篇對社會現狀關注的議題,或者只是一篇你在生活中突來的啟發。

「書寫」、「閱讀」慢慢地被圖片、影音給取代。我們想破了頭想與那些吸睛的話題相抗衡,人們需要一點安靜的片刻,靜下來讀幾行字、幾篇長文、買本書在睡前閱讀,都敵不過那支手機、那些影片、那些「沒聽過」就跟不上群體的話題;我們花很多時間在回覆誰的生日快樂、在糾結「這個人不熟到底能不能刪掉」(刪了還要花時間解釋、聲明。好累哈。)甚至我們再也不花時間跟朋友碰面聊天,反正Facebook你有寫了,也不需要再碰面update!而那些原來我以文字認識的朋友再也不寫字了(就更別提閱讀了!)

開始在matters上發表文章後,我才開始思考「社交」的界線。我本是一個不擅社交,也討厭社交的人,卻在facebook占據我們的生活十多年的生活中,努力的、盡力想要像大多數人一樣融入群體,就算不能融入,也要假裝融入,讓我一再刪刪加加有些交情但不往來的朋友,始終陷在這些社交往來的痛苦中。

最後我斷下決定把社交往來的界線劃分清楚,讓可以獨立成篇也可以公開與他人交流的文章、心情,分享在matters(medium)、我的部落格,像年少發電子報、寫部落格那樣,分清楚什麼可以與世界共享,什麼不需要攪和在如此龐雜的社群網路之中!

matters是個簡潔的文字發表平台(當然,是可以加入圖片、影音的。)它沒有facebook的演算法、大數據,沒有什麼要不要觸擊煩死人的規則,你可以透過追蹤的表列,觀看你追蹤的作者發表了什麼、與人討論了什麼;它有適合閱讀的介面、簡單的討論模式,你不會像在facebook上被廣告穿插,分不清楚自己到底看的是別人發的訊息,還是系統餵給你的廣告;你可以專注於文章的發表,與讀者交流……

matters同時結合「讚賞公民」的拍手機制(類似facebook按讚的功能),可以透過「拍手」這個功能,得到些許收入。這個部分有點複雜,牽涉到虛擬貨幣和區塊鏈的概念,簡言之,如果有人給你拍手,你會得到likecoin,而likecoin是可以依照虛擬貨幣市場的匯率交易換成台幣或其他國家的法定貨幣!(這部分請參照〈LikeCoin 新手村〉這篇文章


本來這篇文章應該只是要寫給我身邊所有非營利組織(NGO)或長期都有在發表文章的朋友,讓大家有多一個管道能夠發表文章或是想傳遞給社會大眾的訊息,還能有額外的收入。

但隨著武漢肺炎的疫情發展,大量的娛樂支出(不論金錢或時間)都沒有地方去,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有機會在此時此刻將人們的目光從其他地方拉回「閱讀」上呢?

先不談「讓讀者花錢買書」這出版界最重要的事,先談「讓時間支配回到閱讀上」。這也是我這幾個月在matters或medium一點的觀察:

跟我想像的一樣,「閱讀」這個習慣並不會因為影音的存在而消失,它只是轉換不同形式和習慣存在著。年輕人們渴望有一個文字發表的平台,也像想要成為youtuber一樣經營自己的自媒體,但不是每個人都人都擅長以影音展現自己,文字(圖文)就是另一個發展的選擇。

這些經營文字發表的年輕人們,也大量閱讀著其他同類的文字,當然他們有很大一部分想透過matters或是medium的訂閱或拍手機制賺取費用文字,成為一個在家工作就能活下去的人(於是我開始寫下我的接案人生。)我從這些人的身上看見一些對於「閱讀(文字)」的渴望。更有很大很大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厭倦了社交網路上的人際關係,從那之中逃離!

我一直認為不論是出版社、非營利組織(NGO)或是喜歡寫字的人,都需要在網路時代裡,擁有一個很簡單、只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不論是一個自行架的平台、網站、部落格,或是單純累積所有訊息發表的地方,而不是像facebook這種社交網站,讓訊息擠在其他人的社交人生中。

但這麼說並不是要「離開facebook」,而是將「訊息(資訊)」與「行銷」、「宣傳」、「活動」、「社交」切開來。例如:一則需要被閱讀的書訊、一篇社會議題的論述、一個活動的記錄,透過這樣的文字平台來存放、累積。把時間拉長來看,這些訊息(資訊)都是可以作為日後在網路上留存的資料,供搜尋、檢閱、參考。(我的部落格至今還是會有快二十年前的電影被搜尋到來的訪客。)

facebook現階段已經不適合拿來閱讀交流,它雖然有大量的人流,也仍是現階段許多人接收訊息來源的重心,但我想未來的趨勢是它會越來越向它原來的功能:社交。而不再會是「傳遞訊息(資訊)」的主力。


寫這篇文章,是想邀請有興趣的人,將需要閱讀也需要被獨立保留的文字,從facebook挪動到matters上。當然,你可以兩邊都發文,也可以在matters上發完文再分享回facebook。試著將文字的閱讀從社交上分離出來,讓文字回到文字、閱讀專心閱讀,試試能不能找出一點新閱讀習慣的可能?閱讀習慣被建立起來了,也許賣書就容易一點了。

我承認我是在痴人說夢!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怎麼可能挪一個平台就被改變了呢?又怎麼可能輕易離開facebook而改變習慣呢?但管他的,現在還不是「文字」的最黑暗期呢!看不見谷底的時候,幹嘛不玩玩其他的模式呢?試試不同的方式呢?在這個時間多到必須被打發的瘟疫時期,要更積極搶入大眾的目光啊!

最後希望提供給我那些在非營利組織(NGO)替這個社會努力著的朋友們,有一個收入來源的新想像。讚賞公民的機制是必須透過「付費會員」(一個月5美金)給文章拍手,那5美金的就會按拍手的比例分給被讚賞的作者。

我替一些非營利組織(NGO)修過網路行銷的文案及提供過意見,每一個非營利組織(NGO)的理念、構想、活動,都是足以成篇放在網路上分享給社會大眾。放在facebook上實在可惜了,不如透過這樣的讚賞機制,各自找到一些願意替自己的文章拍手的付費會員(忠實讀者),透過這些付費會員5美金的拍手機制,獲得一定的金額獎賞。

至於跟我一樣長期都有在寫字,也想從寫字這件事賺點收入的人,也邀請你們一起來寫字。

但不論是出版社、非營利組織(NGO)或像我一樣喜歡寫字的朋友們,缺的從來都不是社交,而是讀者、支持者!不斷地擴大這些讀者和支持者,才是讓我們生存下去的方式!在那之前,我們必須先從社群網站上養成閱讀的可能,才能將這些能量轉換成支持的動力!

文長了。但願你們能讀到這裡。如果你也覺得有趣(不一定可行哈哈哈!),邀你一起加入matters及讚賞公民!(現在加入matters就會成為讚賞公民,不用再另外申請了。)

也歡迎你們追蹤我的matters:https://matters.news/@sunline
我的部落格也有讚賞鍵可以按:https://www.sun-line.idv.tw/blog/

如果有緣,我們以文會友。就別用那讓人彆扭的Facebook了!(我還是有在用,但我實在不愛太複雜的社交。可以傳訊息給我,但不一定要是臉友就是了!)

啊!忘記寫這最重要的。從2019.12.06年至今2020.03.18,我透過讚賞公民得到的收入將近15000台幣(現在likecoin的匯率不好,大概只有12000)而中間我有一個月忙別的事沒發文也把舊文砍光了。所以這大概是兩個半月的所得。像我這樣寫字寫這麼久沒有得到什麼青睞和鼓勵的人都有那麼多人讀,還能說「閱讀文字」被放棄了嗎?

圖為20190725信義誠品拍下〈未來編輯室〉的展覽。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女性運動劇的大格局《女孩上場2》

一個人獨旅,你需要具備什麼能力?《獨旅的浪漫》買起來!

一個人旅行——《獨旅的浪漫》浪漫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