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側記】網走。監獄博物館(中)

蔡凱西
·
·
IPFS
·

進入監獄園區,就開始被提醒,這裡是已故硬派男星高倉健主演的系列電影「網走番外地」的刑務所拍攝場景。只是,多少遊客有先預習過「網走番外地」呢?至少我沒有。十幾集的份量是要看到何年何月?別開玩笑了!

雖然看過不少以監獄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但是從窗口拿到一張近千塊的門票走進獄門關,頓時仍躊躇著要從哪開始看起。

園區裡所移置保存的獄舍、管理廳舍、農場、製作所、裁判所、職員官舍、浴場、食堂等設施,甚至陳列的囚服、戒具,不只體現了網走一地刑務的變遷,也是近代日本獄政史的縮影。

從日本監獄史的發展來看,維新以降,曾有隸屬於警視廳與道府縣之下的「監獄署」,以及直屬內務省的所謂「集治監」兩種系統。

光用肉眼認字就知道,「集治監」裡服刑的罪犯們,絕對不會是普通的角色。1880年代,陸續在東京、宮城與北海道設立的集治監,起初各自被設定,肩負著不同的任務。

例如東京的集治監,主要為了緩和府內(東京當時是「府」還不是「都」)監獄署受刑人的飽和,將判刑較重的罪犯送進集治監加強管理;宮城的集治監,則是關押因不平士族之亂、西南戰爭與自由民權運動被鋃鐺入獄的大批反政府分子。

1869年才收歸為日本領土的北海道,當時仍然是地廣人稀,急待開發的處女地,更處於俄國熊的熊熊窺視,北方海疆倍感壓力山大陰影下。

道內各處的集治監所收容的流刑性質的重罪犯,是藉以促進北海道開發與防禦的重要勞動力,故北海道的集治監,承擔了配合國策的墾拓任務。


園區的舊網走監獄廳舍內,展示了北海道各地集治監成立與發展的歷史。位於石狩川上游,有著水運之便的月形町,是道內最初設立集治監的所在地,稱為樺戶集治監。

此後,因應與日俱增的流刑重犯,與開發的勞動需求,又陸續成立了空知、釧路、十勝、網走等分監所。

集治監的全盛期,道內大約有數千多名囚徒,被送往監所之外,強迫從事北海道的農業墾殖、礦藏採掘、造橋開路等各種高強度的勞動。而每個監所的勞動內容,又各有不同的側重。

例如設立於現今標茶町的釧路分監,曾役使受刑人從事週邊的露天硫磺採掘工作。抵達網走之前,我人就在標茶閒晃,塘路湖畔仍可見到,現今作為文化財保存下來的釧路分監建物。

1891年,意圖行刺訪日的俄國皇儲尼古拉大公,引發史稱為「大津事件」,被判處無期的主謀津田三藏,就是在釧路分監服刑並死於獄中。

而網走分監的勞役重點,最初是道內中央道路的開鑿工事,從網走、旭川分別通往北見與札幌的主要幹道,就是假網走分監受刑人之手與性命,所築成的血汗道路。

園區裡展示的「移動監獄」(動く監獄)中,囚徒因政府鳩工益急,難以日歸返回分監的情況下,僅能將就休息的簡陋木枕,與緊鄰便所的就寢空間,靜態的呈現當時過酷的勞動景象。

2010年在園區裡落成的監獄歷史館內,更以動態的影像展示,再現受刑人開闢中央道路時,不敵自然環境的艱困而喪命的現場。

數百位囚徒在開鑿道路過程中,因過勞或環境惡劣而犧牲,屍體被鏈鎖之後草草就地埋葬,直至戰後的昭和40年代,道北各地的文史工作者,在沿著網走、北見、遠輕、留邊蘂的道路上,陸續挖掘出被稱為「鎖塚」的囚徒遺骨。

此外,空知、釧路等分監的舊址,皆有所謂「千人塚」、「解脫塔」等墓葬遺跡,合葬者少則數百多則近千人。

真的有「幸福北海道之旅」這種東西嗎?如果不清楚北海道的前世,有多少人因負重前行而送命的話,或許有吧!

本篇改寫自:【觀展側記】網走。監獄博物館(中)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蔡凱西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鴉片煙霧吞吐間的王道樂土:我看漫畫《滿州鴉片小隊》

京都宇治:平安時代王朝顯貴的比佛利山莊

盤點1980年代的日本話題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