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大師》願得一心人,創作不相離:合而為一的藝術家愛麗絲 & 馬丁.普羅文森(Alice & Martin Provensen)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Openbook為喜愛圖畫書的大小讀者,精心規畫「兒童繪本大師」系列報導,每個月將為大家介紹一位當月出生的世界級童書大師。邀請讀者一起來逛遊多采多姿的兒童圖畫書世界,也為大師熱鬧慶生。本月繪本大師要介紹的是兒童圖畫書的眷侶愛麗絲和馬丁.普羅文森,倆人合作43年,一起創作了51本書。「圖畫書作家是天生的,不是被製造的,圖畫書作家必須要有一種強烈的慾望,想要為兒童創作。」他們說。

作者|莊世瑩(小大繪本館講師)

英國圖書信託基金會自2015年起設立終身成就獎,用以表彰那些為兒童圖畫書做出長遠貢獻的創作者。2018年他們首開先例,在同一年頒發兩個終身成就獎,由海倫.奧森柏莉(Helen Oxenbury)和夫婿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一起得到這份殊榮。

人們常好奇,夫妻同為當代圖畫書大師,兩位個性迥異的藝術家平日如何相處?伯寧罕回答:「我們互相都認為對方是比自己更好的藝術家。」兩人有各自的工作室,工作上完全獨立,也不會給對方提供意見。自1964年共組家庭以來,他們唯一合作的一本書是2010年出版的《小寶寶要來了》,由伯寧罕撰文,奧森柏莉繪圖,自構想萌發,歷經10年方才完成,其中隱藏著他們家庭的幸福密碼。

伯寧罕在作品中,常以動人的方式處理困難的主題,2019年他在過世前,將來不及完成的《阿里的飛機》,慎重交託給結縭55年的妻子、也是他心目中最棒的畫家奧森柏莉。當奧森柏莉一筆一畫完成這本先夫遺作時,心中懷想的不僅是傷逝和告別,更是為摯愛的永久遠行獻上無盡的祝福。

延伸閱讀》真誠的童年守護者:圖畫書先鋒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的創作與實踐

在美國,也有一對創作兒童圖畫書的神仙眷侶愛麗絲和馬丁.普羅文森(Alice & Martin Provensen),倆人合作43年,一起創作了51本書,其中有22本是自寫自畫。他們並非一人撰文、一人繪圖,從他們接下第一份插畫工作開始,兩個人就一起創作,同心協力打造出「一個藝術家的世界」。

馬丁.普羅文森於1916年7月10日出生在伊利諾州的芝加哥,他的父親是音樂家,也是一位教授。隨著父親工作的異動,馬丁一家人每隔一、兩年就要搬一次家,足跡遍及整個美國。雖然童年在不斷遷徙中度過,但因為家人非常親近和樂,他並未感受到變動之苦。

小時候馬丁喜歡拿肥皂雕刻成各種動物的模樣,大約在7歲時曾雕刻了一艘小船,為了裝上船帆,他把床單剪破了一個洞,媽媽發現時卻沒有責怪他,反而鼓勵他發展藝術的興趣。雖然日後他成為畫家,但終其一生對雕刻的熱愛不減。

青少年時期他畫了許多自畫像,似乎藉此來探索青春的自我,1934年由高中畢業後,馬丁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並於1937年得到Chicago Art Institute的獎學金,師從畫家Perham Nahl一年,研習繪畫。

圖畫書創作者愛麗絲 & 馬丁.普羅文森(翻攝自《The Art of Alice and Martin Provensen》,Chronicle Chroma出版)

其後,他在迪士尼工作室獲得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加入故事發想模型設計小組,參與了《小木偶》、《幻想曲》和《小飛象》卡通片的製作,直到1942年,因美國投入二戰,他被徵召入伍進入海軍服役。

愛麗絲原姓Twitchell,1918年8月14日同樣出生於芝加哥,她的父親是一名製造業經紀人,母親是室內設計師。愛麗絲的童年恰逢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了謀生,每隔一段時間全家就在芝加哥和南加州之間移動,為此她在心中暗暗立誓,將來絕不會讓自己的孩子過這種生活。

在不斷的搬遷中,蠟筆和紙張是愛麗絲最親密的同伴,她以孩子的目光,畫下不同環境裡變化的一切。10歲時,她跳級直升六年級(理由不是因為她太聰明,而是因為她長得太高),因此遇見了第一個發現她畫畫天分的六年級導師。老師將她描繪鳶尾花的畫作寄給選拔藝術新秀的芝加哥藝術學會,愛麗絲幸運得到了獎學金,可以參加博物館和畫廊的培訓課程。古今豐富的藝術風貌打開了她的視野,她從此下定決心未來要成為畫家。

愛麗絲的母親為她安排繪畫和芭蕾課程,鼓勵她學習各種和藝術相關的事物。她熱愛上學,無論歷史、英文、數學或科學,每個科目都激發了她旺盛的求知慾。所以高中畢業後,她並未進入美術學院,而是選擇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習綜合美術與科學的「工程繪畫」(engineering drawing)。

(翻攝自《The Art of Alice and Martin Provensen》,Chronicle Chroma出版)

愛麗絲自1942年開始在啄木鳥伍迪(Woody Woodpecker)卡通片的發源地Walter Lantz工作室擔任動畫師,當時正在海軍服役的馬丁,1943年被派往工作室製作與戰爭相關的訓練電影,兩條注定遇合的生命平行線,終於來到命運的交會點。

據愛麗絲後來追述,她幾乎第一眼就愛上了馬丁。兩個一見鍾情的年輕人,驚喜發現彼此的成長歷程驚人的相似,他們都出生於芝加哥,童年都經常搬家,然後都在12歲回到芝加哥,都曾經獲得芝加哥藝術學會獎學金,也都就讀加州大學(雖然是不同分校)。也許他們早就曾經在博物館裡的同一個位置賞畫,或在咖啡店裡同桌吃著薯泥。

他們的相遇彷彿只是久別重逢,很快的,隔年4月他們在華盛頓特區結婚,馬丁繼續服役時,愛麗絲在戰略服務辦公室覓得設計和繪製訓練教材的工作。二戰結束後,氣象一新的時代召喚著無數年輕人前往紐約尋夢,普羅文森夫婦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並決定不再從事卡通製片工作,他們要「一起」探索童書插畫這個新領域。

愛麗絲和普羅文森在威尼斯旅行時繪製的自畫像(翻攝自《The Art of Alice and Martin Provensen》,Chronicle Chroma出版)

兩人的第一份工作得來純屬意外。當時他們帶著畫作四處自我推介,在紐約街頭正好撞上為Simon & Schuster出版公司工作的友人Gustaf Tenggren,他見到散落一地的畫稿,印象非常深刻,因此向出版商推薦普羅文森夫婦,為1947年出版的《The Fireside Book of Folk Songs》繪製了500多張插畫。從此之後,夫妻兩人一直保持合作接稿的方式,從不單飛。

普羅文森夫婦的才華很快得到認可,稿約接續而至,他們為新興的《小金書》(Little Golden Book)系列畫了好幾本插圖,包括:《Mother Goose》、《The Color Kittens》、《Katie the Kitten》、《The Fuzzy Duckling》、《The Little Fat Policeman》、《Funny Bunny》和《A Child’s The Garden Verses》等。由於出版商極力壓低成本,他們經常只收到微薄的固定稿費,並沒有獲得版稅。

二戰後,隨著出生率的飆升,嬰兒潮導致兒童讀物的需求激增,兒童書籍的新風格和出版方式,也出現了新的開放性。當時美國的兒童圖畫書一本大約定價2到3美元,但《小金書》一本只要25美分。雖然價格親民,製作上可不馬虎,插畫要求溫馨可愛,敘事必須清晰簡明,而且擁有大名鼎鼎的作者群,《The Color Kittens》的故事,就是由《晚安月亮》的作者瑪格麗特.懷茲.布朗撰寫,普羅文森生動的插圖,扣合布朗饒富節奏的文字,出版70多年來,深受幼兒的喜愛。

至今全球印量已經超過20億本的《小金書》,已然成為代表美國文化的符號,它充分反映了二戰後美國「回歸家庭」的價值觀。普羅文森夫婦如同那個世代的年輕人,抱著極大的熱情注重家庭生活,重視家庭的穩定和幸福。1951年他們買下一座位於紐約州Dutchess County的廢棄農場,取名為「楓山農場」(Maple Hill Farm)並將穀倉改建為工作室,從此他們在這裡創作圖畫書,同時就生活在圖畫書裡。

如同他們喜歡在作品中刻意保留一些粗糙和未完成的感覺,楓山農場也盡量保持樸實的狀態和自然的地景,但田園牧歌般的生活依然充滿了考驗。馬丁負責修繕農場、照顧動物,愛麗絲燒飯、裁製窗簾,還開闢了一大座菜園,兩人不分誰主內、誰主外,隨時互相補位。後來在1958年,他們收養了9個月大的Karen,楓山農場變成一家三口的童話城堡。

他們的生活和他們的藝術沒有界線,親如家人的動物朋友,更激發了他們的靈感。1952年第一本自寫自畫的《The Animal Fair》出版,押韻和插圖幽默而巧妙,和先前的畫風相較,這本書不僅代表兩人生活情境的改變,也由早期來自動畫訓練的卡通式風格,融合美國民間藝術和流行文化視覺詞彙,表現出受到現代美國現實主義畫家Ben Shahn的影響。同年,由馬丁設計的「老虎托尼」(Tony the Tiger),也作為家樂氏(Kellogg’s)穀片的吉祥物首次亮相。

楓山農場離紐約市區約2個多小時的車程,就像他們的作品《Town & Country》,普羅文森夫婦經常往返於鄉村住家和紐約城市之間,和編輯討論書籍出版的工作。他們並未離群索居,總是熱情迎接朋友造訪,美國文學史的傳奇編輯羅伯.葛特利(Robert Gottlieb)曾在他的自傳《嗜讀者》中.記述了這個帶著神奇魔力的童話農場。

葛特利的小型婚禮就在農場的花園舉行,湊熱鬧的雞鵝和貓狗比參加的賓客還多,農場非常簡單而完美,普羅文森一家像個永遠不會幻滅的家庭羅曼史。因為實在太喜歡這裡,葛特利買下了緊鄰楓山農場的那塊地,和普羅文森家毗鄰而居,從親近的好友變成了親密的家人。

後來普羅文森又以楓山農場的動物們為主角,分別於1974和78年,出版了《Our Animal Friends at Maple Hill Farm》和《The Year at Maple Hill Farm》,以詼諧深情的筆墨,呈現自己的家園,描述動物們的種種趣事。書中的每隻動物都生機勃勃,個性鮮明,還擁有自己的名字。農場的生活不盡然安全,動物有時也會遇到危機,但每一個生命,都在楓山農場的四時流轉間,被記憶和想念。

《The Year at Maple Hill Farm》描繪出農場四季流轉之景色。(翻攝自《The Year at Maple Hill Farm》)

愛麗絲和馬丁從小就酷愛閱讀,在不停搬家的歲月裡,圖書館是他們感到最安心的天堂,所以他們在穀倉工作室中也設置了圖書室,收藏兩人都喜愛的哲學、文學、歷史、音樂和藝術書籍。他們讀萬卷書,也愛行萬里路,從1950年代起,就經常出門旅行和居遊,足跡遍及歐洲和亞洲。

行旅過程中他們從不帶相機,所有的見聞和感受都用素描記下,那些大量積累的速寫本成為創作時的靈感來源,也是務求真實最好的資料庫。《The Holy Bible》精細描繪教堂的壁畫和花窗;幾度走訪英國,浸淫莎劇的魅力,創作了《Shakespeare Ten Great Plays》,還有無數次博物館的參研,才能將《Pegeants for Piano》、《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struments of the Orchestra》、《Tales from the Ballet》等知識類圖畫書,梳理得明晰可讀。

但普羅文森夫婦的作品不僅在傳遞資訊,更要求藝術之美的展現。為了荷馬史詩《The Iliad and the Odyssey》這本書,他們前往希臘採風。這本書以黑、白、赭石和銅綠設色,流露出古典希臘的氣質,圖中人物的側面像,如同博物館裡見到的古陶瓶,由簡單的幾何線條構成。藝術家精湛的技藝不是為了複製古代世界,普羅文森在每一本書裡都加入了新意,古希臘與現代抽象表現主義產生了對話,似乎可見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在書頁間翩翩起舞。

普羅文森夫婦在工作室裡背靠背放置的大型繪圖桌上工作,過往的動畫經驗讓他們學會合作創作藝術,所以誰負責做什麼早已不是問題。他們嚮往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手藝人,藝術工作都是共同完成的,將風格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沒有人能分辨出是誰主導文字,誰負責圖畫。他們會反覆修改畫稿,直到兩人都滿意為止,合作讓他們感到愉快。隱私也很少成為問題,只有偶爾為了害怕嚇走仍在萌芽中的點子,他們才會在繪圖桌間拉起繩子、掛上床單,靜靜等候對方的想法成熟。

美國詩人南希.威拉德(Nancy Willard)受到英國作家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版畫詩集《純真與經驗之歌》啟發,創作出有關布萊克旅館的詩集《A Visit to William Blake's Inn》。這座充滿荒謬奇想的旅館,主人正是布萊克本人,普羅文森以令人驚嘆的圖畫,將書中那些不尋常的客人表現得栩栩如生,與威拉德美妙的文字,交織成圖文意象精彩繁複的圖畫書。這本書於1982年同時獲得了紐伯瑞金獎和凱迪克銀獎,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殊榮。

《A Visit to William Blake's Inn》內頁(翻攝自《A Visit to William Blake's Inn》)

在愛麗絲和馬丁的共同喜好中,還有對「飛行」的迷戀。小時候鄉間流動遊樂場裡的旋轉小飛機,總是吸引著當年還是孩子的他們目不轉睛。兩人在工作室裡掛了許多達文西設計的飛行器模型,蒐羅了大量有關飛行的資料,發現深深受到法國發明家和航空先驅路易斯.布萊里奧(Louis Blériot)的大膽功績所吸引。布萊里奧在1909年成為獨自飛越英吉利海峽的人,這在當時是件了不起的壯舉,和1903年萊特兄弟創造的59秒飛行紀錄相比,美國人對布萊里奧輝煌的成就所知甚少。

美國的圖書館裡幾乎找不到布萊里奧的資料,普羅文森夫婦於是請法國的朋友代為尋找,兩人多年前在法國旅行期間的速寫本也派上了用場。從1950年代後期,他們就經常參加農場附近Old Rhinebeck Aerodrome骨董飛機博物館的周末航展,當他們想要創作布萊里奧的故事時,馬丁甚至到博物館附設的飛行學校學習駕駛飛機。

起初他們試圖用法國口音來講這個故事,還刻意加入一些法語單詞來營造俏皮的印象。隨著文稿一再簡潔凝鍊,他們重畫了數十種草圖,直到找到合適的聲音、技法和媒材,才確立了《The Glorious Flight》所呈現的法國後印象派風格。他們要創作的不是一本歷史偉人傳記,而是一個有關飛行的夢想。這本書為他們贏得了凱迪克金獎的令譽。

《The Glorious Flight》內頁(翻攝自《The Glorious Flight》)

兩人在得獎感言中表示:「圖畫書作家是天生的,不是被製造的,圖畫書作家必須要有一種強烈的慾望,想要為兒童創作,這個部分在出版的過程中是無法勉強的。」他們早已矢志要把一生投入畫紙,攜手同行為孩子創作,然而就在1987年3月,馬丁因心臟病猝然過世,留下愛麗絲踽踽獨行。

愛麗絲為了失去愛侶和知音而傷痛,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確定自己是否能獨自工作,幸好女兒和編輯不斷鼓勵她嘗試創作新的作品。從小熱愛研究和作畫早已是深藏在愛麗絲生命中的原力,此時也成了拯救她的良方,她盡力回想和馬丁還有哪些未竟的計畫,她要用餘生一一實現。

後來愛麗絲獨自完成了8本書,有講美國歷史的《The Buck Stops Here》和《My Fellow American》,也有中國的傳說《The Master Swordsman & The Magic Doorway》,直到2015年,她已經高齡97歲,還出版了《Murphy in the City》。她說:「我並不孤單。我總覺得馬丁在看著我,告訴我應該做什麼,讓我知道什麼工作是好的。」

愛麗絲在2018年百歲時過世,但她和馬丁從未遠離,他們創造出無與倫比的藝術,在書中見證了彼此和對兒童恆久堅定的愛。他們具有創造性的完美合作,從飛行到寓言、音樂和神話、顏色和食譜、季節和動物,是我們對已知和未知世界的嚮導。他們的圖畫創造了一個時間的開口,讓我們進入這個輕盈開放的空間裡,將自己的想像力投射到他們的世界中。

愛麗絲和馬丁.普羅文森是兩位藝術家,一次真正的合作。●

(翻攝自《The Art of Alice and Martin Provensen》,Chronicle Chroma出版)

人氣專欄首度實體化,「繪本大師的百年足跡」巡迴講座即將開講

莊世瑩(作家)

童書作家,長期於台中小大繪本館擔任志工。目前於Openbook閱讀誌書寫「繪本大師」專欄,以及為《小行星》雜誌的「閱讀頻道」撰稿。台中歌劇院「閱讀小劇點」策展人。擔任聯合報、信誼幼兒文學獎、Openbook閱讀誌、好書大家讀、台北書展大獎等童書獎項評審。

長期致力於推廣兒童圖畫書與親子共讀,出版繪本《貪睡的穿山甲》、《穿山甲的故事地圖》、《回家‧回部落》、《晃晃老師的禮物》、《石滬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龜實驗室》、《小石獅的大發現》、《上學去》及《錦小路的京市場》等。

【巡迴場次】

7/30(六)14:30-16:30 雲林縣土庫鎮立圖書館 土庫國小視聽教室 ★
7/31(日)14:30-16:30 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 ★
8/14(日)14:30-16:30 台中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 ★
8/20(六)14:30-16:30 台東縣池上鄉大坡池環境教育館
8/28(日)14:30-16:30 屏東縣恆春鎮立圖書館
9/18(日)14:30-16:30 澎湖縣圖書館新知講堂 ★
「★」號表示有提供公務員研習時數之場次

詳細的講座訊息與報名資訊,請參考:【繪本大師的百年足跡】巡迴講座 活動報名表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4Openbook好書獎》得獎書單及完整專題,全文上線!

11月繪本大師》送給孩子的情書:露易絲.艾勒特(Lois Ehlert)多彩的拼貼人生

2024Openbook好書獎》閱讀大使阮鳳儀的滋養身心好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