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公園》的布偶症

Flora異想
·
·
IPFS
·
因為已經裝著不屬於自己原來的東西,讓這些嫉妒、勾心鬥角、心機、憤恨、自卑、小心眼,還有來自別人期待的眼光等等,裝滿了我們的身體,的確很像裝滿棉花的布偶。

喜歡閱讀的人一定也會希望自己的家人成為閱讀的人,我的兒子女兒雖然也喜歡閱讀,但他們與我不同,只是偶爾地沉浸而非像我一樣,沒事就拿本書看著。興許是年紀使然,讓我在這樣的日子以閱讀幫助我釐清一些想法,而年輕的我究竟有沒有這麼認真地讀書呢?好像也記不清楚了。

三妹的兩個孩子當中,她的女兒就很像我,喜歡閱讀也喜歡買書,我倆常會交換所買的書籍,藉此能讀更多的書,也不必花這麼多錢。這本《二常公園》就是她主動借給我的一本小說。

我曾讀過張西的散文:《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當時讀她的文字時,覺得她的文字很細膩,筆下的她好似憂鬱,但文字的運用相當令人喜歡。讓我想起吳曉樂的文章,雖讀不快,但有深度。張西的書也讓我有同樣的感覺,同樣在文字的琢磨上很下功夫。

這本小說是她的第一本小說,算是一本深刻寫下人的內心因自卑、自尊心作祟等等夾雜而產生的矛盾情感的書,其中也有我們一般人可能會有的日常想法,個人認為很貼近也觸及我們心靈最深處的面向。

圖片取自博客來

我認為她用「布偶症」來形容那些已經不再單純無暇的人們很恰當。因為已經裝著不屬於自己原來的東西,讓這些嫉妒、勾心鬥角、心機、憤恨、自卑、小心眼,還有來自別人期待的眼光等等,裝滿了我們的身體,的確很像裝滿棉花的布偶。

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還用冷漠冰凍起自己,以為將自己藏得很好,殊不知早已傷得極深,深到失去任何感覺。於是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終究成為一個不像自己也像不成別人的布偶。

圖片取自unsplash

「布偶症」這樣的形容非常特別,卻也符合現今社會人們的人設,好像自己不再是自己,有一部分的別人,也有著一部分的自己,兩種人設相互交錯成的人生。就像本來是彩色的畫面變成了黑白,想喜歡自己卻又不自覺地討厭起來。

布偶症就是常覺得自己不好,對於他人的批評過於在意,以至於越活越不像自己,甚至厭惡。於是過度包裝,讓真實的自己全然淹沒在這些包裝紙裡。

就像書中另一個角色楊思之一樣,總是為別人活,也像個行屍走肉的人一般,雖然有著呼吸卻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吸到的都是別人吐出來的惡毒氣體。

好友拍攝

喜歡書中用頭上會開出美麗誠摯的花朵來表達一個純粹的人,這樣的人能單單地活出自己,不受他人眼光、話語的影響,而且每個人的花朵都不同。

書中的主角幸子,頭上原來開的花朵是藍色玫瑰,小古醫師則是梔子花。然而卻漸漸因著別人的話語被影響後的幸子,花瓣逐漸枯萎,最後她也成了布偶人。

我不禁想著,我是否也成了布偶人呢?有時候活得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過於在乎他人的眼光,結果活不成別人要的模樣,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又或者像故事中的主角,因為嫉妒又加上羨慕,於是在別人的社群網站裡留下了惡意。自己都不喜歡的事卻因著對自己的不滿,憤而向他人發出嫉恨的行為。

雖然我不會做這件事,但內心的幽微之處是否也有過那麼一點點念頭呢?但無論多細微,都算是惡意。

再試想我若活得像自己,又活得自在,那麼我的頭上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朵呢?

🌺🌺🌺🌺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被他人口中尖銳的言語灼傷,但要如何訓練自己接受這些傷人的話語又能自在的成為自己,實在不是容易的事。

但要試著學會無論他人口裡如何批評,都能選擇接受與否,將這個選擇權掌握在自己身上,千萬別讓任何人奪去,我想是這本書最終的重點。

🌱🌱🌱🌱

我想作者藉由書中小古醫師的話療癒了讀者,也道出人心裡最深沉的負荷,我相當喜歡這樣的編排及故事走向。雖然一開始有點不知要敘述的故事究竟是什麼,而且敘事模式有些緩慢,直到看見棉絮這個詞彙,才讓我想繼續看看為什麼會在不該有棉絮的地方看見棉絮。於是越往後看就越覺得精采。


以下是書中小古醫師所說的話,覺得可以提出來,當作一種思考方向。也是對我們自己的省思,看看我們是否也對自己已經有了偏頗的念頭呢。


P203:「只是,子安,妳知道嗎,無論是讚美還是批評,我們都有權利選擇要不要留在自己身上。並不是所有的讚美都要照單全收,也不是所有的批評都沒有意義。
所以妳留下了他的讚美,不一定就要留下他說過的每一句話。雖然,要撕掉他在妳身上黏著的評價,很困難也很痛苦。但我仍希望妳知道,妳擁有把它撕掉的權利。
P203:如果我們忘了自己其實擁有這些讚美和批評的去留選擇權,我們就只能不斷地以他人的眼光來評價自己,而為了讓自己不要有被批評的受傷感,我們會因此陷入依賴他人眼光而活的惡性循環。
這就是布偶症的根本原因,不單就只是在乎別人的眼光而已。
P205想像未來,緬懷過去,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只有透過活在「現在」,我們才能替自己創造更多的真實。
P205記得,不被愛,不代表不值得被愛。
225:生命是流動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流動的,包括愛,包括自由,這些美好的詞彙,包括你的名字,你相信的、感覺到的事。因為沒有事情是恆常的,所以變化往往會導致失衡,在失衡的過程裡,有些人會找到和失衡共處的方法,也許是自欺欺人、也許是埋怨,也或許是積極地尋求改變。
225:其實,我很不喜歡人們帶著負面的語氣說「長大後的人生變得很複雜」,好像孩子般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為什麼要去污名化長大呢,每個階段都有它美好的地方,長大讓我們有能力承擔更多人的眼光,有能力突破這些,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甚至,更敢於承認脆弱。
229:沒有人能真的捨下所有人的期待,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期待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過於絕對地認為這樣是不好的、不對的。
那會帶著自己走向極端。當社會過於提倡做自己的時候,我們會忘了,有時候,些微的退讓是讓自己能夠去善待他人和善待自己。尤其那些我們在乎的、我們愛的人。尤其當我們討厭自己的時候。
P230:這看起來像是老生常談,但事實就是當我們沒有真正接受自己的現況,就永遠會認為自己並不足夠,並且無法透過活在「當下」,替自己創造更多的真實。
P230:沒有人是足夠的。我們努力的目標,除了盡可能以改變自己去消弭這種不完美帶來的自卑感以外,同時更要試著將這種不夠完美的狀態視為正常。我們常常會以為當自己解決了某個煩惱,一切的煩惱都會被解決。事實是,擁有煩惱、擁有不完美的生活、不完美的身體,這是很平常的事。
所以呀,在乎別人的眼光是正常的,脆弱是正常的,自卑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要因為自己的自卑,讓你錯過了想要的生活和善待你的人。
P234:自卑最終會使人低得像塵埃。

將這本書推薦給你們,願我們都能活得自在,活得輕快,別被別人口中的惡意,阻斷了讓自己快樂的方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Flora異想喜歡閱讀,喜歡隨寫,期待免於汲汲營營,只想記錄50+的人生,為自己多留一些色彩。文字或許平凡,但在於分享生活、觀點,並能盡情享受在當下,是我想追求的優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花市

冬陽

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