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點的迷思:過度專業反而對解決問題有害?】
我們都聽過一些從小就刻意練習專精某個領域,最後在該領域成為大師的故事:
例如高爾夫球王老虎伍茲,從10個月大開始就被父親開始培養打高爾夫球,在三歲時已經在學沙坑救球;他每天至少練習八小時,最後成為世界最強的高爾夫球選手;
匈牙利的茱迪在15歲時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西洋棋特級大師,因為她爸相信刻意練習的重要性,在女兒會講話後就開始教她下棋,甚至還拒絕讓女兒上一班小學,原因是太簡單而且會妨礙下棋。
因為這些故事,讓人們逐漸認為及早展開練習是成功關鍵,在各方面皆是如此。於是我們可能從小就被父母送去各種才藝班,音樂、美術、運動等等,且要求我們認真練習才有機會成功。
【然而刻意練習其實只適用和善環境,一旦愈到複雜問題會毫無用處】
上述的故事告訴我們,刻意練習能帶來大量經驗,有助於在該領域專精。
然而,在近日大量研究顯示,專門的經驗有助於下棋、打牌,但無法提升對財經趨勢、政局發展、病患狀況的預測準確度。
這其實講到重點了: 上面成功的兩個故事,如果仔細看會發現他們每天都在面對重複一樣的問題(和善學習環境)。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大量練習可以累積經驗,當遇到相同狀況時可以不假思索地透過記憶與經驗解決問題。
但當遇到不善的學習環境,也就是面對的問題會不斷變化,每天都有新發現時,這種「提早、刻意練習」的方法反而有害,經驗恐怕變成雙面刃。
專業的消防員若是遇到新狀況(例如摩天大樓失火),拿過去的平房救火經驗會突然變的無用武之地;財經、政局等不斷變化的環境,如果只用一招打天下,遲早會被82法則淘汰。
【多元嘗試,對多個「職場跑道」持開放態度】
暢銷批判思維書籍「快思慢想」的作者康納曼與心理學家的一項校園研究顯示,日後成功轉換職涯的人在職場早期受過廣泛訓練,追尋主要專業同時,也對多個「職場跑道」持開放態度。
培養視野,擅長把一處的知識用於另一處,觸類旁通以避免認知壕溝(只有專一領域的知識想問題),最後成功跳脫不復適用的既有解法。
我其實也很認同作者的這個看法,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法,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分成同一類,這樣常常會有盲區。就像CTPS講的,熟悉問題用SOP,但陌生問題不能用SOP。
下次再來分享,「磨練多年的本事與專業,為什麼反而在21世紀最容易被機器取代?」。這也跟這次討論的專業VS跨能有可以一起討論的地方!
- 想要知道更多的內容的話,歡迎持續追蹤更新!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每月贊助一杯咖啡,助我走得更遠。 https://liker.land/william53241/civic?utm_source=dashboard&utm_medium=app&utm_campaign=sponsor_link_cta
- Lemonway每日學習筆記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5469826072
- Lemonway每日學習筆記IG粉專:https://www.instagram.com/learning_lemonway/
- 想合作可以來這找我:[email protected]
- 加入我區塊鏈文章分享Telegram: https://t.me/lemonwaylearning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