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
維新前的日本,是個階級嚴明的社會,武士階級雖然地位高於農工商人,亦有身分高低的差異。日本近代重要的思想家與啟蒙學者,也是一萬元日幣紙鈔代表人物的福澤諭吉,就是下級武士家庭出身。
現今九州的大分縣中津市,是福澤諭吉的故鄉,江戶時代稱為中津藩。在福澤眼中,中津藩是個謹守武士身分階級,既嚴謹又沉悶的社會,他形容那裏有著「侷促狹隘的鄉下氣息」。福澤的父親雖然有一肚子的學問,卻因為下級武士的身分,只能屈就在大阪的中津藩倉儲中,負責會計工作。從父親的際遇中,他對這種以身分門第決定人生日後發展的制度,並無任何好感。
為了在不合理的身分制度中尋求突破,福澤不斷想方設法,尋求能夠離開這個令他看不到前景的中津藩。他先向藩內申請許可,到長崎學習西洋砲術與荷蘭文,接著又前往大阪,投入著名的蘭學家緒方洪庵的門下,研習荷蘭傳入的西洋醫學與物理學,到江戶任職之後,更意識到英語已成為世界通行的語言,於是申請進入幕府的「蕃書調所」,學習英文與更多西洋知識,奠定各種西學與外語能力。
1860年,得知幕府即將派遣軍艦「咸臨丸」出訪美國,他抓住這個能夠讓他放眼世界的機會,拿到一封推薦信,順利成為咸臨丸的訪美成員之一。旅行期間,除了更專注於英文能力的提升,亦留心美日之間的文化差異,使其求知識於世界的渴望更為增強。回國之後,由於當時幕府少有通曉英文的官員,福澤因此受命擔任外交文書的翻譯工作,更因此有機會在1862與1867年,先後以翻譯的身分,出訪歐洲並再訪美國。
在大眾觀光旅遊尚未出現的時代,能夠獲得政府派遣出國,即使只有一次,都實屬難得,更何況福澤能有三次出訪歐美的難得機遇,讓他比其他日本知識人更深入觀察歐美文化的優長與進步,了解「文明開化」對日本的重要性。他也積極利用出國期間,大批購買西文圖書,將最先進的歐美知識與學問帶回日本。他也利用這些西書,與自己撰寫的海外見聞為基礎,編譯出版了諸多介紹西方文明、開啟民智的啟蒙讀物,諸如《西洋事情》、《文明論概略》、《學問之獨立》、《勸學篇》等。
福澤更首先將將英文的「Economy」翻譯為「經濟」,在一本介紹海外旅行的《西洋旅行指南》一書中,也最早引進了西方人壽、產物保險的制度與觀念。幕府在大政奉還之後,福澤婉謝出仕新政府的邀請,以一介平民的身分,在其創辦的慶應義塾(現今的慶應大學)與「時事新報」,從事講學、教育與評論時政的工作。
福澤終其一生,以「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理念,主張人人平等,鼓吹努力追求知識學問來翻轉命運。即使仰賴教育作為翻身的途徑,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似乎已非放諸自海皆準的答案。不過,無論既定的制度或社會框架,再怎麼不友善,努力尋找自己的「藍海」,仍然是我們從福澤的故事中,所能獲致的重要啟示。
- 讚賞公民2.0訂閱贊助:https://liker.land/cathytsai/civic
- 臉書不努力的佛系粉專:「那些旅行史教我的事」
- 你也會在這裡看到我:方格子VOCUS | Medium | BBS MARKET
- 想合作可以來這找我:[email protected]
- 歡迎使用我的分享推薦連結:MAX交易所(推薦碼ff893e34) | Noise.cash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