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愛金正恩》:我們與北韓的距離

觀影囈語
·
(修改过)
·
IPFS
·
自從1950年韓戰爆發後,南北韓雙方在美國與蘇聯的指導下,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各自展開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使得北韓不但擁有國際少數僅存的共產社會,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而本片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深入這個國際社會聞之色變的專制國度。
《我愛金正恩》劇照
監製:Álvaro Longoria(阿爾瓦羅·朗格利亞)
導演:Álvaro Longoria
腳本:Álvaro Longoria
攝影:Diego Dussuel、Rita Noriega

自從1950年韓戰爆發後,南北韓雙方在美國與蘇聯的指導下,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各自展開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使得北韓不但擁有國際少數僅存的共產社會,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而本片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深入這個國際社會聞之色變的專制國度。然而,相較於中文片名《我愛金正恩》的戲謔意味,英文片名《The Propaganda Game》(直譯「宣傳遊戲」)似乎更符合本片試圖闡述的觀點。

影片一開始,我們先是看到北韓人民的日常生活,那些溜直排輪的孩子、公園跳舞的大嬸,或者在街上漫步遊走的居民,都與你我熟悉的平凡街景相去不遠,但畫面一轉,影片開始穿插國際學者、主播、記者等人對北韓的強烈抨擊,他們聲稱北韓瘋狂、邪惡、愚蠢、無知……由此可見,西班牙導演Álvaro Longoria亟欲理解「北韓」真面目的意圖,以及他對媒體資訊所產生的懷疑。

由於北韓曾多次引發核武危機,試圖挑動美國在亞洲的勢力範圍,西方媒體向來致力於為北韓貼上極權、非人道、恐怖主義等標籤,甚至有好萊塢影人拍出電影《名嘴出任務》,直接把現任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爆頭暗殺」,足見其對北韓金氏政權的蔑視嘲諷。因此,北韓在國際媒體上的恐怖形象,究竟是真是假,也成為本片的最大看點之一。

隨著劇組進入北韓平壤,觀眾可以看見頗為現代化的建設,也看見當地其實洋溢著輕鬆、歡樂的生活氣息。這時,影片裡卻出現一個極其特殊的政府工作者,他的名字叫作Alejandro Cao de Benos(亞歷山卓卡德·班諾斯)。這位先生同樣來自西班牙,是一個積極擁護朝鮮社會主義的宣傳者,也是唯一替北韓政府工作的外國人。

在Benos的帶領之下,劇組遵守當地拍攝規範,有限制地走訪展覽館、遊樂園、社區住宅等場所,並且接觸到許多北韓當地民眾。訪談之間,當地居民三句不離自己的國家、領袖,甚至是福利政策,而當地孩童也對外國文化充滿好奇,而且不如想像中的無知,令人難以辨清,這些居民到底是對面前的鏡頭有所戒備,還是外地人真的對北韓有著太多的誤會與偏見。

《我愛金正恩》劇照

影片至此,Longoria開始穿插脫北者與政治學者們的相關指控,他們對北韓平壤營造的假象不以為然,直指這是一場大外宣實境秀,但Benos與北韓政府工作者們,亦同樣對這些誇張說詞予以駁斥,他們不認同韓戰是北韓發動、澄清北韓女生不是只能剪十八種髮型,甚至證明當地也有基督教教堂,絕對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利。

在雙方立場的隔空辯論之下,Longoria也拋出了自己的觀點。他承認自己親自走訪北韓之後的驚喜與反省,卻也忍不住對自己察覺的細節產生質疑:為什麼假日的展覽館沒有當地遊客參訪?為什麼豪宅居民拒絕介紹自己的冰箱內容?為什麼當地教堂「剛好」沒有牧師派發聖餐?……諸多疑問似乎隱約驗證著北韓的恐怖傳聞,但有些西方媒體繪聲繪影的事件,卻又不那麼可靠,例如張成澤是否真的遭到犬決、脫北者的證詞經常反覆等。

「我們都是宣傳的受害者。」Longoria感嘆道,縱然劇組看見的北韓,確實有著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怪象,但在影片尾聲時,他似乎也有意將北韓惡劣的國際形象,歸咎於中美雙方的暗中較勁,並且透露北韓政府確實故步自封、難以溝通等特質,讓觀眾難以完全看透這部紀錄片裡,究竟有多少東西是「真實可信」?

如今,儘管有不少國家已經依循著民主制度跟自由主義運行,但政治洗腦、認知作戰等威脅依然盛行,有些可能是境外勢力的干擾,有些可能是統治階級的利益追求,或甚至是一種無以名狀的集體意識導向。於此,相較於北韓這類極權國家,我們真的更有能力追求絕對的「真實」嗎?又或者,我們與北韓的距離,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近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觀影囈語電影系畢業生,喜歡分享觀後感想、推薦片單、電影知識。電影院是最適合睡覺的地方。請大家跟我一起半夢半醒看電影。#離開電影院之後 ✉️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電影】《小雁與吳愛麗》:恨在我心底的名字

【電影】《我心裡的太陽》:不可言說的陰柔氣質

我的故事筆記(2):角色、主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