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春節之「痛」將不痛:選擇在乎值得的人&事

MaryVentura
·
·
IPFS
·
與其花時間懷念僅存在在我幻想中的春節、團圓,不如專注於我自己身邊愛我的人和自己的小家庭,用愛溫暖值得的人。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身邊人的愛,只是盲目地為著自己成長時灌輸在腦中的價值觀掙扎,甚至為了滿足永遠都無法滿足的父母將自己身邊真正關切自己的人都拖入泥潭。錯!

感謝@映昕 讓我看到這個「在她鄉過的第N年」文章,開始有點糾結,要不要寫,如果寫,會不會寫出來的內容讓人感覺並不會那麼舒服,但是,思前想後的結果是,我要的是Truth,Language of Truth,於自己的真實就是於任何一個讀我文字的人的真實,如果寫出來的是取悅他人、背叛我心的文字,那也就不是我了。因此,我要寫,要真實地寫。

在回答這個問卷之前,要提一本書,可能大家都並不陌生——Mark Manson的《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xck: A Counterintuitive Approach to Living a Good Life》。

書封

這本書如果把它濃縮再濃縮,會是👇這張劇照,

甄嬛傳劇照

没错,就是Mark苦口婆心所說的「Not Giving a Fxck」。Mark在書裏分析了什麼樣的人、事應該/應得到我們在有生之年的關注、重視,而什麼樣的人、事Do NOT deserve. 說白了,就是將甄嬛這裡的「不值得」展開了講。

我一直對這本書比較抗拒,沒有買過,覺得這樣的標題和我猜想的內容應該不會是有價值或者能讓我從中獲益良多的,直到在免費換書的舊書櫃裏偶然拿回來了這本書,才發現看得停不下來。作者Mark以簡明扼要卻直指要害的語言、邏輯分析了很多人生之痛緣何而來,以及現代社會下不斷消費以及自戀文化導致的我們的unhappiness。

因此,我想用這本書的觀點(當然大部分是我贊同的)來回答她鄉的問卷。依舊是春節期間,依舊是我的春節心情。

  1. 今年是你不回家過年的第幾年?

    應該有十多年了吧,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在這裡,「回家過年」是問句中的重點,當然也是默認的,過年就要回家,跟聖誕節是一樣的,最好家人團聚。可如何定義「家」呢?「家」是那個結婚之前拼了命想要逃離的地方嗎?還是自己選擇的、重新組成的、充滿了愛的「家」?如果一個家沒有愛,它還可以被叫做家嗎?(此處默認家必然是充滿了愛的。)如果一個人逃離了這個沒有愛的家,他/她是不是就無家可歸了呢?似乎有點繞,但是這是我的一些問題。如果一個家沒有愛,而是充滿了暴力、脅迫、情感勒索、挑唆、誘騙,而以上這些都被定義為「愛的不同形式」,過年回家是回到哪裡去了呢?
  2. 最想念在家過年的哪些方面?

    特別想念兒時國營廠下崗潮來臨前的那些年,有秧歌隊、踩高蹺等等,可好看了,紅紅綠綠的。也有很少的時候可以碰到舞龍舞獅的,要點功夫。穿新衣服,吃餃子也高興,聽零點窗外的砲聲隆隆也很懷念。
  3. 在外面這些年來,春節和誰一起過呢?怎麼過呢?

    一個人過過,更多的時候跟我所愛的人一起過,很高興❤️

  4. 你會有什麼儀式去回憶「年味」嗎?會有新的過年儀式嗎?

    今年因為@Meforzoe送的門神和對聯什麼的,就還貼了對聯和門神,覺得是個好辦法,可以延續。年味對於北方人而言就是包餃子啦。今年我一個人包了80多個餃子🥟很高興☺️
  5. 「年」對現在的你的意義是什麼呢?你喜歡/在意過春節嗎?

    這是一個我喜歡的也是比較重視的節日吧,可以包餃子,時間也長,高興一下。算是我跟自己從小長大的文化比較緊密的連結。我可以在意也可以不在意春節。我也有一個春節是在醫院病床上度過的,怎樣春節都會過去。與其花時間懷念僅存在在我幻想中的春節、團圓,不如專注於我自己身邊愛我的人和自己的小家庭,用愛溫暖值得的人。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身邊人的愛,只是盲目地為著自己成長時灌輸在腦中的價值觀掙扎,甚至為了滿足永遠都無法滿足的父母將自己身邊真正關切自己的人都拖入泥潭。錯!世間有很多簡單的快樂,《Fxck》一書中提到了,記錄如右:「life's basic experiences: the pleasures of simple friendship, creating something, helping a person in need, reading a good book, laughing with someone you care about」。世間是真的有人無法體會上述👆快樂的。
  6. 鄉對你有何樣的意義?

    我很懷念我的家鄉,每一個地名、每一處街道、下雨後的每一灘積水我都能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再現。或許我永遠都不會再踏足那個地方,但那裡的一切將永遠在我的身上留有一個位置,直到我的大腦消亡。逐漸我決定要記錄下來那一個個地方,一個個事件,一群群人,或許這就是意義,我賦予的意義。
  7. 家人如何看待你不回家過年和在外的生活?

    並不在乎家人怎麼看待我不回家過年和在外的生活😂。或許我可以通過過年每年回家來嘗試讓家人覺得我是棒棒的;但事實上,我無法改變他人對我的生活的看法,無關我怎麼做。曾經的我太在意家人,也許在哭牆塞紙條的時候真的被說漢語的上帝讀到了,碎了我的緣。我用了好長時間才明白,家人不過是不愛我而已,這算是一個value的改變,挖骨切膚之痛。用Mark的話來說,「Many of the relationships in your life were built around the values you've been keeping, so the momoent you change those values .... your turnaround will reverberate out through your relationships, and many of them will blow up in your face. These are necessary, though painful, side effects of choosing to place your fucks elsewhere, in a place far more important and more worthy of your energies. 」
  8. 你與故鄉的關係會伴隨著不回家過年改變嗎,你覺得人與故鄉應該有怎樣的距離?

    距離讓我更能夠看清楚事情的脈絡。每個人的健康距離不同,但應該保持在自己感覺舒適的範圍內。
  9. 最不喜歡傳統春節的哪部分?如果你可以決策的話,會在家庭內做怎樣的調整?

    在不同的城市住過,知道南北的差異,覺得傳統春節也挺好的,沒什麼不喜歡的地方。但是要做的調整一定是如果有感覺某項傳統是建立在大家都不舒服的基礎上的,最好更改。
  10. 加分題: 有打算和她鄉鄉友/馬特市民一起過年嗎?此處可曬照片!

    倒是沒有一起過年,不過,能夠跟@Meforzoe 一起分享過年的細節,心裏特別高興❤️更在今年開始了自己的傳統,開心🙌

在職場有Love it, Change it or Leave it,其實跟Mark的觀點差不多,也放之四海而皆準。人生苦短,不如意十有八九。你是如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如何為自己痛苦負責將決定你獲得何種感觸回應。不經歷一件足以改變人生的事情,很多人就昏昏噩噩地過了大半輩子,Mark在《Fxck》一書的結尾講了改變自己人生選擇的一件事是源於自己的好友在一次意外中去世。這讓年輕的他陷入了深深的抑鬱,走出來後決定環遊世界,但最終是自己向內的探索才使得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諦就是做一個普通人,去體會單純的愛和快樂。也可能有更多的人經歷的是一系列改變人生的事件,這些事件連在一起塑造一個人,當然也可以擊垮一個人。Mark的一個觀點我非常喜歡,就是世界上有很多人的童年不幸,無論貧窮還是富裕,每個人的suffering都不一樣,但是都真實存在著【例子見哈利王子和梅根吧,我個人覺得沒有誰一拍腦袋覺得OK,I'm gonna stop talking to my family starting from this morning.沒人會想離開自己的家庭,如果這個家庭充滿了愛與支持的話】因此,choose your battle,Mark的話就是choose your suffering。選擇自己的痛苦能夠有些許掌控感,不會那麼無力、無助。我寧可選擇自己所擁有的真實,雖然這個真實充滿了痛苦,也願意面對。

過年的傳統讓很多家庭中的clash變成了每天抬頭不見低頭的矛盾。如果你長大成人了,能夠獨立思考、尋求幫助,那麼,這可能是你看到從前並未注意到的Truth的一個機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和感受,最終你會發現真正值得你在乎的人和事,ta們能夠充實你的人生,讓你在人生這一旅程中感受到愛、讚美和快樂❤️願感受到苦楚的人都感受的是自己選擇的苦楚🙏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