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移居者》_在衝突中探求接納,在絕望中發現希望

圈圈轉圈圈
·
·
IPFS
·
精彩的紙上世界,拉出現實卻是滿滿的殘酷。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一段在衝突中探求接納,在絕望中發現希望的異鄉生活告白》

「這世上沒有人能永遠獨占一片土地。重點在於尊重,只要不去破壞房子、歷史遺跡、清真寺、教堂等種種先人遺產,只要不去褻瀆這些山坡上的回憶,我覺得妳跟我都有權待在這裡。」

作者利皮卡・佩拉漢(Lipika Pelham)出生於孟加拉,受祖母影響而對印度教文化有強烈的情感認同,但認為印度教只是一種文化傳承而非是為自己的宗教信仰,與篤信伊斯蘭教的父親屢屢產生價值觀衝突;9歲時屢遭父親部屬性侵犯,父母選擇忽視其證詞,導致家庭關係產生各種裂痕與隔閡,毅然離開父母,切斷過去的一切連結,留學並定居英國,進入BBC工作並建立第二個家。婚後又追隨英國籍猶太人丈夫里歐舉家遷居耶路撒冷。

以巴衝突紛紛擾擾,家庭生活也吵吵嚷嚷,面臨文化衝突的煎熬與不安,還得化解因立場與信仰差異拉扯所引發的婚姻危機,試圖尋找心靈歸屬、自我認同與下向扎根的土壤。全書侃侃道出她在異鄉多年的生活與心路歷程,也側錄了以巴衝突的近距離觀察與看法。

「猶太人兩千年來從沒忘記這裡是他們的故鄉,最後他們終於來了,並且從當時正當持有土地的居民手中奪回土地.怎麼會有人期望巴勒斯坦人能在短短六十年後,就忘記自己失去了些什麼呢?」by作者先生里歐(p.75)

這本厚書(177047字)是真人真事,卻像是發生在另一個神秘國度般遙遠,讀來猶如躲在雲端撥開雲霧窺探另一個世界般迷人。雖然背景、議題大異其趣,但閱讀時總不禁會想到寶萊塢喜劇電影《救救菜英文》(English Vinglish)。可能是因為都涉及女性在家庭中面臨的困境,共同主旨都是尊重與認同

好看,卻又讀得有些費力。不是內容不好讀不是譯文不順暢,完全是個人知識不足……光為地理位置和信仰就夠頭痛,深深反省自己歷史地理沒用心學,模模糊糊一知半解……看來食用這本書需要佐上世界地圖和宗教常識才能吃得更津津有味,於是找了本參考書籍《認識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從古到今的紛爭》,花點時間做點小功課,潦草地繪製一張簡略的中東地圖,外加研究一下以巴衝突,對這片遙遠國度的恩怨情仇多了幾分了解後,讀起來的問號少了許多。

這一年來讀了些紛爭、恐怖攻擊、難民、政治迫害等相關書籍與文章,越讀越覺得世界和平簡直天方夜譚,有人在的地方,紛爭似乎永無休止的一天。

即便台灣長期面對各種紛擾與威脅,但飛彈不是隨時會在腳邊炸開來,不必聽到四五歲孩子談論槍械,不必為自己的信仰與身分認同感到迷惘,想來很是幸福,倍加珍惜目前的歲月靜好。

作者說,那是一個裝滿愛、矛盾、恨與人性堅韌故事的寶藏盒,而這些故事交織在人們周而復始的生活裡

我試著站在她的鞋子裡,揣摩思考了一下。

面對婚姻,我是無神論者,嫁給一名以促進中東和平為終生職志的虔誠猶太教徒,為了他,我放著英國大好的工作(留停)搬去摩洛哥拉巴特,他忙於工作,而我帶著孩子孤伶伶受冷風吹,吹了一年後再拎著孩子回英國。後來,為了他崇高遠大的理想,再次首肯搬到耶路撒冷。留停的期限迫近,為了一家人能團聚生活,不得不做出抉擇,放棄英國令人稱羨的工作、放棄退休金,在我放棄太多、改變太多之後,換來他一句:「妳嫁給我的時候就知道我的目標是什麼。妳嫁給我的時候就很清楚我是什麼樣的人。我無法改變自己。我不擅長改變自己。

面對環境,我出生於孟加拉但是浸淫於印度教文化而自認為是印度人,身邊環繞左翼右翼的猶太人、巴基斯坦人,還有以國際和平使者自稱的外來人。我不歸屬於任何一個社交圈,走到哪都少不了遭受輕蔑。唯一的安慰是某個市場市集,可以喚起我早已遺忘的且不甚美好的兒時記憶與家鄉味。

面對孩子,我必須解釋:妳爸是猶太人妳媽自認是印度人,法規上妳不是猶太人但是妳血液一半是猶太人。妳爸是猶太教所以希望妳會講希伯來文,但是不要掛在嘴上讓人發現妳爸是猶太人。妳的朋友有巴基斯坦人有猶太人,猶太人搶走巴基斯坦人的家,巴基斯坦人可能發動炸彈攻擊可能開火,但是真的不是每個巴基斯坦人都想殺死猶太人。

叭啦叭啦叭啦。

我的天,這種混亂恐懼交錯的生活怎麼過?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教育才不至於崩潰錯亂?

精彩的紙上世界,拉出現實卻是滿滿的殘酷。

一直以來都很佩服踏入跨文化婚姻的人,畢竟婚姻本不易,跨文化更需要磨合與包容。從作者愛情萌芽之初,兩人之間的差異與觀念上的歧見都顯而易見,男方的想法總是挑戰女方的觀念,而(在愛情的催化下?)女方對這段關係感到興奮,她說,他讓我對自己的移民背景感到自在,我知道他永遠不會把我的「不同」視作某種刻板的異國情調。不過,現實是,懷抱著希望通常會撞得滿懷心碎,心碎之後如何撿拾、修補再重新出發?考驗才正要開始。

我沒有作者堅韌的內心,沒有作者為愛奉獻的情懷,只得趕緊踢開這雙不合腳的鞋,珍惜自己腳上舒適的拖鞋。告白一聲:挖愛歹丸。


<後記>

我覺得這篇訪談寫得很好看,但是誠如之前多次提到我的閱讀習慣,不太仔細看簡介、不讀推薦序與前言,接近「裸讀」,所以,我是讀完整本書後,甚至寫完心得後,才突然想起而回頭去看<作者的話>。

然後,看到這段話,我愣了愣。

本書是我的中東生活回憶錄,書中描述我生活中所見所聞。為了顧及文字流暢度與閱讀效果,又或者為了讓故事架構更完整、行文更精簡,書中某些段落純屬虛構,或根據事實加以美化,加強戲劇張力,並針對特定事件與環境移除部分元素。特別是本書許多篇章均涉及我丈夫里歐,書中各種針對他個人觀點與行為之描述或其他個人資訊,均出自我的想像,並非全然屬實。

咦?這樣是可以的嗎?我以為紀實就紀實,虛構就虛構,可以這樣定調為生活實錄卻又有虛構成分嗎?(稍稍美化是無可厚非)要看真實的,要看虛構的,要有戲劇張力的,去看小說不就好了?而且內文是以婚姻生活為軸線來發展的,丈夫的佔了不少篇幅,而這些很多都是「出於想像、不全然屬實」?(登愣)


_7月讀物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圈圈轉圈圈追劇、塗鴉與閱讀,透過戲劇觀賞他人的人生,藉著圖文記錄自己的生活,孜孜不倦於書中尋覓人生的無限可能。[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畫說好書
74 篇作品

畫說好書_《八尺門的辯護人》&《流氓王信福》_正義是否有標價?

蠢人蠢事無下限_家有小路克&蘋果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