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有多难

阿布拉赫
·
·
IPFS

上周六载老爷子去银行办卡,轮椅推进去,被告知周末柜台不开放,办不了。下决心带他们出来一趟不容易,索性去外甥女家打了个来回。没上楼,一上去就得呆很久,坐久了父母会冷。他们在暖气房里过惯了,怕不适应真正成都的冬天。在小区院子里坐了半个小时,让老妈见了见外甥女和孩子。孩子两岁了,跑起来已经不再像我上次看见那样摇摇晃晃,眼看长大了。老爷子没下车,就坐在车里,车停在路边。他上下一次费劲,我也懒得把轮椅再搬上搬下一次,索性顺水推舟。国庆距今过了两个多月,父母也便有两个多月没有出过小区方圆500米。先是疫情,再是雾霾,加上我的懒惰。路上我问老妈,这么久没出来,心慌不?她说不心慌,习惯了,也知道我忙。但她以前是最爱串门走亲戚的,到了成都,语言不通,城市光怪陆离,以往的生活习惯天翻地覆,只能宅家,不习惯也不行。

周六没办成,今天只能二度前往。银行里人满为患,在门口又差点打了退堂鼓。后来想想,再走一家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何况轮椅又得多搬一次。

跟前台的服务人员讲了一遍情况,她让我找大堂经理,大堂经理又把我派给了主管。主管在内室,和大堂隔一间玻璃窗。我在窗外整整等了二十分钟,他才放下电话转过身来。听我说我没办法证明我是我爹儿子,说那给他办卡就不能留我电话。然而,官大一级,讲话就多些份量。他最后给我支招,转一个多余的手机号码去老爷子名下。我本来上次咨询过后就有此想法,因为服务人员也不确定是否可行因而没能付诸实施。

好在,号码有的是,营业厅也只在二百米开外,推着老爷子即刻前往。营业厅和外面的人行道之间,有个约莫20cm高的坎儿。我把老爷子放门外,自己进去问工作人员,SIM卡过户是否要两个人都到场,她说当然是。我说那轮椅进不来怎么办,她说那就在外面,等一下要认证的时候她出去拍就好。然而,简单的转头、眨眼、张嘴等视频认证要求的动作,老爷子做起来都很困难。他听到指令要反应时间,动作也慢,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幸亏这小妹人不错,没有失去耐心,一遍一遍尝试。最终,还是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站他身后,双手扶着他的头,帮他快速完成转头动作。小妹很高兴,哎呀,早该你来辅助嘛。临走,我向她道谢,我说你看老了就很可怜,谢谢你那么有耐心。她说没事,有你帮忙他就不可怜,没有的话怎么办。我心里有句话想说,你们应该往上反映,就是有很多这样的老人,还有残疾人,没人帮忙,对这些人,应该简化手续。但我没说,我知道对她说了没用,我们毕竟是个自上而下治理的国度,得领导说了才有用。

电话号码过完户,再回银行,才给排号。取号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给另一位负责发号的说,现金业务,八十多岁。我以为看在年龄的份上,会有绿色通道呢。然而并没有,还是老老实实排。柜台的速度非常慢,前面14个号,等了两个多小时。期间有工作人员过来跟我说,可以先去吃饭,怕老人饿肚子撑不住。到后来,那位“主管”看见老爷子一动不动坐轮椅那么久,也不知道是真怕出事,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帮我插队办了事。其实,那时候,我已经等完了12个号,前面还有两个。就这销一卡开一卡的过程,也花了差不多二十分钟。期间要按无数手印(老爷子不会签名)还要在电子屏上按无数“确定”。确实幸亏有我,即便没有像我爹这样久病缠身的老人,面对那些电子屏,也会手足无措。就在我们之前等待的时候,有个大概六十多岁的老人在自助设备上办业务,要求输卡号,他看不清,请工作人员帮忙,他们很有原则,坚决拒绝,说有规定,不能替客户输卡号或密码。但他们会拿我的手机自己操作,说是实名认证,顺便给自己个好评。

最终办好了,我还是很开心,真心实意向主管和表示过关切的工作人员道谢。很多事情,他们和我们一样无可奈何,只是,上面订的政策,必须执行。上面说,每一个来办事的人,都要当成骗子和小偷,然后让他们自证清白。他们只能说,好。

回家赶紧打电话给社保局,告诉他们新卡卡号。那位不知名的女士,态度也很好,说今天刚发工资,应该还没到帐。我说啊,那糟了,卡都注销了,不过要是退回来的话,下个月一起发也可以。她说没关系,退回来她就再发一次新卡。赶忙道谢,给你添麻烦了。临了,她补充一句,可能过段时间,要换回社保卡了。

啊?我心里一万个MMMP!但当然不是对她,她也只是个螺丝钉,钳子往哪儿拧,她往哪儿转。

注:一开始一直都是农业银行,后来统一给办了农村信用社的社保卡,还没激活的时候就往里发了退休金,要求本人回原籍激活。为了这事,拖了整整大半年,最后好不容易激活了,没过多久,又换回了农行。无论是信用社还是农行,都不给老年人开网银或手机银行,每次要拿着卡去取现金,还要交手续费。常在河边走,终于湿了鞋,农行卡丢了,补卡又要回原籍。后来说可以旧卡销掉办新卡。于是,我跑了三趟银行,终于办好了。然后她们说,过几天又换回新用社卡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乡村日记(九)

乡村日记(八)

乡村日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