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聲相許|聆聽音樂進化史🎻(上)

四季
·
·
IPFS
·
大姊拿著一卷有著兩個孔洞的白色塑膠盒,走進要跟我借用收音機,我眼睜睜看著姐姐把收音機的嘴巴打開,放進了那兩個孔洞的白色塑膠盒,接著按下一個按鍵,過沒幾秒鐘,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追索人類紀錄聲音的過程

聽音樂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休閒活動,雖然四季還沒退休,但因為天天有聽不完的音樂,有時還真會被誤以為生活過得很爽,但認真想想,若扣除天天一打二的時間跟活動的話,其實還過得去。

回想起以前開始接觸到音樂的記憶時⋯最早的印象應該是從廣播中收聽,那時覺得很神奇,怎麼一個小小的黑盒子就可以發出美妙的樂音?不久家裡開始有了姊姊們買回家的錄音帶,無意間發現錄音機可以錄下廣播內容這件事,從此熱衷於用磁帶紀錄下喜歡的音樂重複播放聆聽。

不過,最早的音樂保存方式並非錄音帶,而是在19世紀中葉由一位法國人Scott發明的。

只是他只發明了錄音方式,但卻沒有完成播放設備,而所留存下來的「檔案」一直到21世紀才有人透過電腦程式將聲音模擬出來,才知道錄製下來的聲音是什麼,原來是Scott唱著一首法國民謠。

但真正將聲音錄製下來並發明機器播放的人就是我們在課本上讀到的發明家「愛迪生」,他也是透過Scott類似的方法紀錄,只不過媒材不同,他使用了錫箔紙來紀錄聲音,並成功發明了「留聲機」讓世界對聲音的留存方式起了革命性的變化。

但是,這樣的方式還是過於簡單且保存不易,因此無法商業化量產,這真的是一件很苦惱的事,加上錄音媒材的外型不討喜,也容易磨損,誰會願意買一個「圓柱體」錄音柱,且聲音是紀錄在柱體表面呢?別開玩笑了!

後來一位德國人改進了這個問題,將圓柱媒材改成圓盤錄製,並持續保存了一段時間,才開始這樣的錄音技術,也持續了很長的時間,到現在依然有許多人喜歡這樣的錄音媒材,並持續收藏著,也是我們所熟知的黑膠唱片。

錄音的歷史一路演進,後來發現了聲音可以錄製在盤帶上,這是一種磁帶,且方便快速,日後更有了便宜的錄音帶,音樂錄音普及更為快速,後來則有Sony、Philips兩大公司發明了CD,更由卡拉揚指揮演出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時長定義了CD收製的長度,才有後來年輕世代所熟知的mp3數位錄音, 如今則進化到了數位串流的百家爭鳴時代。

🎻5、6年級生的聆樂過程

在本文中四季一開始提到,最早是從廣播中聽見音樂,但電視則不在我所認知的範圍。畢竟小時候看電視不是為了聽,而是為了卡通節目。

後來,有一次當我正在聽廣播時,我大姊拿著一卷有著兩個孔洞的白色塑膠盒,走進要跟我借用收音機,我眼睜睜看著姐姐把收音機的嘴巴打開,放進了那兩個孔洞的白色塑膠盒,接著按下一個按鍵,過沒幾秒鐘,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原來,我可以不用等主持人介紹,我可以不用聽主持人賣肝藥、胃藥,只要放進這神奇的小塑膠盒,就可以聽到好聽的音樂!這樣的經驗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我開始覺得錄音帶神奇,於是慢慢存了點壓歲錢,才正式買起錄音帶,只是我大多數還是聽哥哥姊姊的居多。

記得以前好像有「流行45轉」、「勁歌金曲排行榜」等類似主題的專輯卡帶,錄了滿滿120分鐘的歌曲,每片都超過20首以上的數量,真的很驚人,而且可能有20位歌手明列其中,甚至分屬不同唱片公司,但,事實上現在看來這樣的製作幾乎不可能啊,頂多公益歌曲一、兩首可以找10多位歌手來唱,因此可想而知這些都是盜版,只是那時版權意識還不高,有時甚至連書局都可以買到最新盜版專輯,不過後來隨著國內開始注重版權後,這樣的景況就慢慢消退了。

幾年後,CD開始流行,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我還是努力存錢買了生命中第一張CD,還有我的第一台CD手提音響。

我還記得那時高中即將畢業,準備聯考壓力相當大,功課壓力需要個出口,但能夠擁有音樂並將之收藏,對我而言意義更是重大啊!不過我也沒有因此考好聯考就是。

🎻出社會後的豬羊變色

從mp3開始,一連串的數位音樂開始興起,但格式上還是有其限制,不過對於不追求音質的一般聽眾而言,這樣的音色已經足夠,傳輸的速度也更為快速,但是看在傳統音響業者眼中實在是不入耳,因為當時的數位規格實在很低,拿到傳統音響播放,mp3的音質會馬上被打槍,就算是無損格式的wav也無法完勝CD音質,因為當時的數位聲音檔多半是由CD進行RIP而成,基本上來源相同,怎會有可能數位轉檔後還能超越舊有音質一事?

不過,後來陸陸續續出現的高音質聲音檔,甚至某些大廠開始推行串流音樂,舉凡KKBOX 、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Mixerbox、MyMusic、FriDay Music、Tidal、Line Music等等,其他沒列上的應該使用者更少。隨著串流興起,唱片公司應該也嗅到了未來的戰場不在CD或者藍光,而是在網路上,因此陸續釋出高音質聲音檔給串流業者,以區分付費/免費使用者。

從事聲音工作前後長達20年光景,聽音樂一直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樂趣,看著這些年來的變化,心理確實產生排斥,但數位不可擋,就如同元宇宙一樣,因為一場疫情的推波助瀾,讓這個完聲音的環就有了有很大的變化!

(上集)未完待續。


本文同步發送:方格子、馬特市、PotatoMedia

[文友推薦] 一位四季在馬特市的鐵粉@歲月靜好小燕子 姊姊。小燕子姊姊是一位退休的家庭主婦,現實生活中也是一位十分有愛心的志工朋友,生活多采多姿,正以她希望的方式過生活,這是四季十分羨慕的事,也是我未來希望可以達到的。

小燕子姐姐文字誠懇,隨手拍又常有驚豔之處,跟另一位市民@Angela Chen 一樣都有著相當直覺的攝影技術,看得我十分喜歡。果然"只要稍微留意,身邊都能有美景出現"兩位寫作者也都是四季未來要好好學習的。


🗨鼓勵四季持續PO文可按拍手給予鼓勵,或點選此連結支持四季多產出相關內容

🗨掃碼前往觀看四季在薯媒的分享或直接按連結了解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四季🎻音樂推廣職人|自由寫作者✍️ 🎧音樂不是聲音的藝術,而是時間的藝術🎧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這⋯是夢嗎?原來最令人意外的黑馬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

✍️這若不叫傳奇,又誰能堪稱傳奇?

日本隊的強悍,真的讓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