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工作與理想生活——應答LilyChen

津轻海峡
·
(修改过)
·
IPFS
·

讀LilyChen的《前公司離職日記 — 世界真實的樣子 ?!》深受啟發。以下的回應是由她啟發而來的靈感的產物。

------------------

在Matters上读LilyChen的新日志,不禁想起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名言:“得不到仔细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无价值)。”

在读到LilyChen仔细审视生活的新日志之前,刚巧相隔多年重看了德国(那时的西德,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69年的旧电影《英俊少年》。电影讲的是一个从小失去母亲、十几年来一直跟父亲相依为命的少年因父亲遭诬陷而入狱,被律师自作主张送到他唯一的亲人外祖父家寄宿的故事。

身为大企业家的外祖父因为跟少年的父亲长期不和(他先前坚决反对女儿跟少年的父亲恋爱,但人家年轻人不理会他的坚决反对继续恋爱并结了婚),也恨屋及乌。老头子讨厌这外孙,动辄就当着少年的面说他父亲(老头的女婿)是罪犯,窃贼,声言这少年从小被这样的父亲带大,也是未来罪犯的好胚子。

挚爱父亲的少年有一天终于忍受不了了,要求律师再给他另外找寄宿处。那位相貌和为人都美如天使的女律师跟少年说:当然换个寄宿处也可以,但人长大了,就要学会忍耐容忍,为你自己,也为家人;跟外祖父住在一起对你父亲也有好处。

于是,少年便听从了律师的好心和理智的劝解,继续忍耐,最后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盗窃资金却诬陷少年父亲的真罪犯被逮捕,父亲的冤情得到昭雪,外祖父成了少年的好朋友和对他慈爱、溺爱有加的长辈,老头子也跟少年的父亲彻底和解,而父亲则因祸得福,跟那美貌又富有爱心的律师相爱并准备结婚。

电影《英俊少年》的这种美好得犹如童话/神话、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皆大欢喜假如就是单纯的美好故事,其思想深度就必然是小学生水平的,其文学性和艺术性就必定是非常稀薄的。但该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显然是一帮专业人士,其主题曲歌词清晰地展示了这电影不但是提供老少咸宜的娱乐,更是给大人提供思想挑战,一种自人类有史以来便具有永恒性的挑战:

Kleine Kinder, kleine Sorgen
小小少年,少有烦恼
Und ein Haus voll Sonnenschein
一所房子充满阳光
 
Kleine Kinder, kleine Sorgen
小小少年,少有烦恼
Könnt' es so für immer sein?
这样生活是否能长远?
 
Doch so schnell vergehen die Jahre
岁月飞驰,时光荏苒
Jeder Junge wird zum Mann
每个少年都要成年
 
Und er steht auf eig'nen Füßen
他要自己独立
Fängt sein eig'nes Leben an...
开始自己的生活...

顺便说一句,那电影的主角是当年在德国爆红的一个少年歌星,电影逮着个就会就让他唱歌。他唱得可真叫好听,让你即使不懂德语也会觉得他的歌非常优美,百听不厌,让你不禁也想学德语(谢天谢地,现在有了谷歌翻译,不懂德语的人也可以相当精确地了解德语歌词的意思及其表现手法了)。

读了LilyChen的日志,突然又自然地想到老电影《英俊少年》,想到它旋律优美的主题歌,想到那位律师对少年说的话,想到那位律师不但美如天使,说话也像是天使,说得那么现实,那么给人启发,催动灵感,令人开眼。

或许,我们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就相当于那位少年的寄宿,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家人,我们不得不容忍许多我们感觉难以容忍的事情。

这种不得不工作、不得不忍耐的成年人的生活,在英语世界有一种极简的说法是,That‘s life(这就是生活)。法语世界的对等说法是,C’est la vie。英语和法语说法都以是一个意思,即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终生的考验和磨练;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得不忍耐,不能忍耐也得忍耐,并且最好是在忍耐中坚持自己的信念、理想、梦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对生活/生存给人的这种终生的考验和磨练有些相当有趣的说法。在警句和短论集《侏儒之言》(侏儒の言葉)中,在“正直”的词条下,芥川龙之介写道:

倘若我们自己变为正直,我们就会突然看出任何人都算不得正直。因此,我们不能不对我们自己变正直而感到不安。
若し正直になるとすれば、我我は忽たちまち何びとも正直になられぬことを見出すであろう。この故に我我は正直になることに不安を感ぜずにはいられぬのである。

在其后的“处世术”的词条下,芥川龙之介又写道:

最明智的处世之道是轻蔑社会习俗,而且同时又生活得不跟社会习俗发生矛盾。
最も賢い処世術は社会的因襲を軽蔑しながら、しかも社会的因襲と矛盾せぬ生活をすることである。

在“艺术”的词条下,他再写道:

最难的艺术就是自由地生活,而这里所谓的自由不一定是厚颜无耻的意思。
最も困難な芸術は自由に人生を送ることである。尤もっとも「自由に」と云う意味は必ずしも厚顔にと云う意味ではない。

认真重读芥川龙之介写出的这些警句,再联想到LilyChen发表的关于工作与自己理想的生活的矛盾的日记,我忍不住自己也想炮制一句警句,一方面是为了给芥川龙之介来个狗尾续貂,另一方面也算是跟他来一拼:

最高级的艺术,最贤明的处事术或许就是恰到好处地判定忍耐的极限从并进而恰当地决定放弃忍耐,选择撒腿遁走(flight)或挺身而斗(fight),或选择遁走和对抗之间的自保与抵抗的方式。

在如何应对生存难题或考验方面,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或德国老电影《英俊少年》的故事(以及其中那位美如天使的律师的话语)给我们提供的考量路径是有限的。毕竟那少年是在他外祖父家寄寓,他外祖父纵然有千百种缺点或错误,但骨子里还是个好人。假如该少年是在一个贼窝寄寓,贼或者是要他加入犯罪,或者是想要他的命,他就不能忍耐,也不应当忍耐,哪怕多忍耐一分钟。

但问题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境中怎样才能恰当地判断我们身处其中的险境过于危险并进而采取适当的反制行动呢?

不用说,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困难的。这种困难正是人生之难,也是法国存在主义所强调的选择之难。(但法国存在主义的大师让-保尔·萨特选择为作恶多端的中共政权辩护似乎没有什么困难,这一事实让我不禁对存在主义学说的价值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这是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本文不拟多谈。)

面对这种人生或生存难题,我们绝大多数人难免迟疑不决,并因此而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因循延宕,同时寄希望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的局面让我们得以避免使我们感到痛苦的选择。说到这里,我又想出一个自制的警句:

面对困境我们选择假装淡定或按兵不动很可能不是源自我们的美德、耐心或有城府,而是源自我们的胆怯、无能或无知。

关于令人痛苦的人生选择的难题,似乎还是透彻理解人生的老狐狸莎士比亚借用他的戏剧人物哈姆雷特之口说得好:

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要做到高贵,究竟该忍气吞声
来容受狂暴的命运矢石交攻呢,
还是该挺身反抗无边的苦恼,
扫它个干净?死,就是睡眠——
就这样;而如果睡眠就等于了结了
心痛以及千百种身体要担受的
皮痛肉痛,那该是天大的好事,
正求之不得啊!死,就是睡眠;
睡眠也许要做梦,这就麻烦了!
我们一旦摆脱了尘世的牵缠
在死的睡眠里还会做些什么梦,
一想到就不能不踌躇。这一点顾虑
正好使灾难变成了长期的折磨。...(卞之琳译)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ive us pause—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注】

不错,莎士比亚确实是更高瞻远瞩,但莎翁凭借他的高瞻远瞩只是给我们指出了人生无可逃遁的死胡同。因为按照莎士比亚的说法,在面临这种人生难题的时候,我们连一死了之、一了百了的选择都没有。

不过,说来说去,还是《圣经·旧约·传道书》说得最妙,最绝(这里所谓的最绝也是绝境之绝):

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 ,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

在这样的生活/生存的绝境之中,文学就有了它的存在价值和实用价值。用德语小说家卡夫卡的话说就是:

一个活着难以应付生活的人需要用一只手来稍微挡开笼罩在他命运之上的绝望,...另一只手记下他在废墟下看到的东西,因为他所看到的不同于而且多于他人,他在自己的一生中是死的,因此实际上是幸存者。
Derjenige, der mit dem Leben nicht lebendig fertig wird, braucht die eine Hand, um die Verzweiflung über sein Schicksal ein wenig abzuwehren …, mit der anderen Hand aber kann er eintragen, was er unter den Trümmern sieht, denn er sieht anderes und mehr als die anderen, er ist doch tot zu Lebzeiten und der eigentlich Überlebende.

最后,或许有必要紧急补充一句:这篇拙文并不是要鼓吹人生悲观主义,而是陈述一个基本的事实,这就是,人生就是终生的考验或试炼,这就是生活,That’s life,C’est la vie。

【注】:这段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哈姆雷特的独白属于世界文学当中最有名的段子。卞之琳的翻译非常精准传神,但其翻译的最后一句明显把原文的意思弄拧了。这一句话原文明显的意思是,“这一点使如此漫长的生活变成了大灾难。”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津轻海峡喜歡細讀文學作品,鑽研文學翻譯,也喜歡把社會與政治當作文學作品研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关于马特市统战贴的科普

梦中的巴黎(5):黄昏与夜晚

梦中的巴黎(4):埃菲尔塔与塞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