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禮物》

賈瑰
·
·
IPFS
·
這個家,沒有人快樂。有些人也許以為兩兄弟也憎惡彼此,我卻覺得他們憎惡的不是對方,而是對方代表的那些從家庭而來的傷痛。而這些傷痛的最大來源是他們的父親。
最後禮物官方宣傳照
「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箴言15:17

歐陽晴和歐陽曦,一對闊別多年的兄弟,因為父親的離世聚首一堂。然而,父母從小期許的溫熱和光明沒有出現,相反,兄弟的重聚帶來情感翻騰,將積累多年的怨懟和嫉妒盡情宣洩。

如果清官難審家庭事,那麼原生家庭的愛恨和虧欠,到底可以由誰審判? 

因為疫情,又因為工作的原因,很久沒有進劇場觀看現場演出了。

這齣戲去年(2021)12月開始售票,原定2022年1月底開始的演出因為疫情的原因被取消了。主辦單位與場地安排到延期,於是又再等啊等,終於半後後等到可以去看了。

這齣戲的看點對我來說是:(1)莊梅岩新劇本;(2)潘燦良;(3) 陳曙曦。

黃子華的BIG NAME對我而言反而是其次。

兩兄弟的故事

早兩個月我在誠品書店見到此劇本,本來想著是否不應在入場前看故事。但終是忍不住,於是我站在書店內快速看完劇本內容。

我很記得當時的感受:怎麼那麼像從前看過那些爭產電視劇?兩兄弟為金錢不和而爭個你死我活那種戲碼。

進場觀看時,卻有另一種感受。

這是一個現代版的浪子與大兒子的故事。

浪子的比喻(註1),就算不是基督徒多多少少也可能聽過。小兒子取走自己應得的一份後離開,卻在困苦潦倒時記起父家的好,決定回家求原諒。結果父親原諒了他,但最大的反轉出現:一直沒有離開,在家照顧家人的大兒子卻在父親接受小兒子的歸來時,向父親發脾氣了。

「你看,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可是你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歡樂。但你這個兒子,常常跟娼妓在一起,花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殺肥牛犢!」

以前以為這個故事的重點就是「回頭的浪子就會被寬恕」,後來才明白,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在家的大兒子怎樣面對離家歸來卻得父親原諒的浪子。

《最後禮物》也有兩兄弟,也有一個離家的浪子和一直留下照顧家人的兒子。《最後禮物》中留家的是小兒子,而離家的是大兒子。

潘燦良飾演的歐陽曦是在家的小兒子,黃子華飾演的歐陽晴是離家出走的大兒子。

明明是兩兄弟,為甚麼他們的關係會那麼差?為甚麼留家的兒子不為浪子回家而高興?

黑羊大兒子

先說大兒子。歐陽晴是家中的黑羊。他念書不行,自小至大都不是家人心目中優秀的兒子,這點在弟弟出生後更明顯。他比弟弟年長兩年,可是他後來在小學與弟弟念同一班,因為歐陽晴留級了。中學時因為成績不行沒有再與弟弟念同一所中學,他如釋重負,因為不用再老是在學校被人將他倆比較。中學畢業後升不到大學,於是在店中跟父親學造衣的手藝,但他卻被騙落入騙局中,並因無知把他從家族生意認識的人也拉下水一同被騙。此事成為導火線使他離家出走,從此與家人十多年不相往來,連最愛他的母親過身他也沒有回來看她。這次他會回來是因為父親臨終時很想見見這個多年不見的大兒子,花錢托「朋友」把他找到。那「朋友」更在父親過身後信誓旦旦告知歐陽晴,他回港會分到一筆可觀遺產。那時歐陽晴第二個孩子即將要出生,正是用錢之時,所以歐陽晴便老遠從阿根廷回港打算接收老父的「最後禮物」。

留下來的小兒子

小兒子歐陽曦自小乖巧聽話,是大部份父母心目中的「優秀子女」。他讀書成績好,做事有條理,大學畢業後成為建築師,並靠自己努力開設了自己的公司,收入不菲。在目睹歐陽晴對父母做成的傷害後,他十分痛恨歐陽晴。因為歐陽晴總是一副「不是我錯」、「我也不想」、「我不是故意」的嘴臉來面對自己做錯的事情。歐陽晴眼中,他做的所有錯事都不是刻意為之的,但在歐陽曦眼中看到的卻只是歐陽晴的不負責任。人生在世,就是有很多責任要負,而歐陽晴卻一直在逃避。歐陽曦看著母親、父親相繼去世,卻又都在臨終前渴望見到那個不願回家不願負責任的大兒子時,他心情十分複雜。

歐陽曦或許就如浪子比喻中的大兒子那樣想,「我和你在一起那麼多年,照顧得你們那麼好,你們當成是理所當然,那個出走的兒子損害了家族聲譽,傷盡你們的心,甚麼也沒有為這個家做過,你們卻對他念念不忘!你們當我是甚麼?」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在場內觀看演出時,有個強烈感覺:他們二人都被這個原生家庭困住了。

大哥歐陽晴的情況「好些」,因為他離開了香港,不用再面對這個家庭。但是那些家庭給他的傷口一直都在,並沒有痊癒過,只是被他漠視而已。他也許以為那麼多年後,自己已能面對這個家,可是從劇中層層推進的對白中揭示,他一直沒有放下,他仍在記恨,那份面對弟弟時萌生的的自卑感一直都在。

旁人可能覺得弟弟歐陽曦是一個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又把家人照顧得很好。可是他不懂得面對難以相處的老父,他想關心父親,父親卻只懂負面應對。這些都令他很難受。四十多歳卻仍是單身人士,劇中沒有詳細交待原因,只提過他有女友,卻與她分手了。從蛛絲馬跡可以猜想,長大於這個父權至上,對他予取予求的家,他不十分懂得去愛——與他的父母一樣。他對家人的照顧,也許是出於一種責任心,或者是「約定俗成」的社會理解,卻未必是出自愛。

這個家,沒有人快樂。

有些人也許以為兩兄弟也憎惡彼此,我卻覺得他們憎惡的不是對方,而是對方代表的那些從家庭而來的傷痛。

而這些傷痛的最大來源是他們的父親。

缺失的父愛

我們不能確定如果二人的父親不是那麼專橫霸道的話,他們二人的生活會否易過一點。

或者在大兒子不斷闖禍後,如果父母仍對他包容,他會變本加厲?還是他最終會學在鼓勵中學懂處理自己的生活?

或者父親會多讚賞小兒子,讓他感受到父親對他的是愛而不是單單的責任,他長大後會更懂得去愛。

上面所說的都沒有發生,歐陽晴因為受不了家中令人窒息的氛圍,在闖下大禍後便遠走他鄉。而歐陽曦一直活在父親的陰影下,他不懂去愛。他明明是想與歐陽晴平分家產,可是卻決以「與兄長對簿公堂」去報復兄長多年的缺席。他學習到父親的「口硬心軟」,卻為這個家帶來悲劇。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真的是很大。這齣戲如果只講述故事大綱,的確與一般「大台富貴人家爭產劇集」沒有有甚麼不同。不過這齣戲更出色的,可能是編劇著力去描繪兄弟二人的心理狀況。

他們的恨從何而來?他們中間真的沒有愛嗎?

身為旁觀者,我們很容易會問:為甚麼兩人都那麼大年紀了,還放不去當年父親給他們帶來的傷痛?父親只在戲中出現了一場,是那種令人厭煩的老人家。他常常(假裝)忘記自己年紀已大,又老把當年的「威水史」掛在嘴邊,總之全世界錯他也不會錯。

(我怎麼覺得我是在形容我老爸?)

這種大男人主義的人,又怎會考慮妻兒的感受?他就算真的有天發現自己錯了他也不可能會承認的。這些性格,正為家庭帶來悲劇。在他的家,資質較差的大兒子固然不會快樂(因為不夠好),但就算是優秀的兒子也被他看輕。

但父親對他們的感情究竟如何?

他是愛他的妻子的,所以妻子離世後他只能藉酒消愁。大兒子離家出走多年,他開始忘記當年自己對他做的種種,又想見見他。這是不是愛?我猜,在他那種不懂表達的人而言,那已經是愛了。

我反而覺得他對小兒子的感情是最複雜的。

我真心相信,父親在心底也認同小兒子的優秀和他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可是,他仍舊對小兒子毒舌。因為他把小兒子看成他的「競爭對手」。他接受不到自己已老去,不再是一家之主。他要掌控自己所有的一切,去證明自己仍是一家之主,小兒子只是他的兒子,而不是一家之主。他要用盡方法去詆譭小兒子,以「證明」小兒子待他不好,他並不需要小兒子可憐,他仍是一個可以獨立自主的人。在這種氛圍下,除非小兒子心理十分強大,否則很難不受父親的負面能量影響。

的確,在此劇中我覺得小兒子歐陽曦更值得人同情。看到他與父親/大哥的相處,觀眾不難看到,他完全「承襲」了老父不懂去愛、不懂表達的性格特質。面對歐陽晴的無禮,他明明可以一鼓腦兒大罵他一場然後與他平分遺產便老死不相往來,他偏偏要迫歐陽晴與他打官司。歐陽晴完全不知道不理解弟弟的心情,以為弟弟只是想看他死。但歐陽曦其實只是想大哥可以藉此了解一下這個家,他跟本從一開始就打算與哥哥平分遺產。

有錢人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的嗎?

如果不愛,他跟本不需要搞那麼多的事情。

因為有愛,才會有恨。

因為愛、因為在意,他才想令離家的大哥不好受。但兩兄弟都不明白他們之間的感情(如果有)究竟是甚麼。

說到底,這也許就是斬不斷,理還亂吧。

談談故事結尾

到今天,要看此戲的人應該已經看了,我也就不怕在此爆雷了。

故事看得我最不舒服的,是大哥歐陽晴殺掉弟弟歐陽曦的一場。大哥很恨弟弟,因為他為了留港打官司弄得債台高築,而編劇故意在之前一場交待弟弟刻意暫時不向大哥透露他將會與大哥平分遺產的情況,觀眾就知,這場肯定會迎來最大的衝突。

由於入場前我看過劇本,我知道大哥會一時衝動殺掉弟弟。可是一直在等待那刻的時候,我一路有個很強的感覺——大哥歐陽晴的情緒未去到要殺人那一步。到我真的在台上看到他與弟弟爭吵最終殺了他的那一幕時,我感到很突兀——因為那裡的張力尚不夠營造「大哥只能殺了弟弟」的氛圍。黃子華演繹的大哥一直給人的感覺都是吊兒郎當,沒一句正經那種。他也會憤怒,但他的憤怒看來總像是「無牙老虎」,空有外表卻沒有殺傷力。去到他要殺人那一下,這個感覺並沒有甚麼改變。所以要說他終於「發惡」了,我身為觀眾看得有點不舒服,因為我看不到任何漸進/突發的改變。沒有改變,這做法就不符合人物設定。

依照現在黃子華的演釋,他最多只會是恐嚇要殺弟弟,然後最終下不了手那種人。

有人也許會反駁,大哥就是被迫絶境才做壞事啊。可是當時的情況,他的「絶境」並不是真的那麼「絶」,而因為素常他給人的感覺是那種無心裝載的人,這種情況並不足以使他殺人。

胡思亂想:如果說那刻有人捉了大哥妻女而殺了弟弟可以救人,這反而是一個較符合人物設定的劇情……

愛與溝通

說到底,如果有機會,這個戲是否值得入場支持觀看呢?我認為是值得的,因為故事叫觀眾思考家庭問題、人與人的相處,還有甚麼是「愛」。故事中父親、兩個兒子、店舖老員工嫻嬸也各自直接/間接地訴說了自己如何看待上述議題,同一件事,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有那麼不同的理解。老套地說一句,人與人之間,有問題,與其逃避,還是應該講清楚才好,否則很多事情,最終可能會後悔一輩子。

只有愛,並不足夠。

好好講清楚,明白大家的需要,或許更重要。


20210823
HKAPA LYRIC
英皇娛樂《最後禮物》
主演: 黃子華 x 潘燦良
編劇: 莊梅岩
導演: 陳焯威
策劃/監製: 馮貽柏
戲劇顧問/演出: 陳曙曦
演出: 韋羅莎 / 黎玉清 / 區嘉雯 / 白耀燦 / 尹偉程/ 廖愛玲 / 梁浩邦 / 黎濟銘


註1
路加福音15:11-31 浪子比喻

耶穌又說:「某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爸爸,請把我應得的家業給我。』父親就把財產分給他們兩兄弟。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收拾一切,到遠方去了,在那裡生活放蕩,浪費錢財。他花盡了一切所有的,那地方又遇上了嚴重的饑荒,就窮困起來;於是他去投靠當地的一個居民。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吃豬所吃的豆莢,可是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說:『我父親有那麼多雇工,又有豐富的食物,我卻要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對他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不配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是他起來往父親那裡去。他還在遠處時,他父親看見了他,就動了慈心,跑過去抱著他,連連與他親吻。兒子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不配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快把那最好的袍子拿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要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歡樂起來。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的時候,聽見音樂跳舞的聲音,就叫了一個僕人來,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僕人說:『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他平安無恙地回來,就宰了肥牛犢。』大兒子就生氣,不肯進去;父親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你看,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可是你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歡樂。但你這個兒子,常常跟娼妓在一起,花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殺肥牛犢!』
父親對他說:『孩子,你常跟我在一起,我的一切都是你的。32只是因為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我們應該歡喜快樂。』」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賈瑰熱愛戲劇藝術,無奈只能放下,不知人生何去何從。 好想快點離開,卻又戀戀風塵。 輕易戀上,卻不易放下。 回首已是百年身,終歸只是回憶。 喜歡契訶夫、田納西威廉斯的作品,又害怕那些叫人哭笑不得的痛和殘酷。 看愛情作品,卻又害怕看完後那種空虛的心碎。 相信公平,不相信世間有絶對的公平。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的(不)完美人生|無用之事帶來的

我的(不)完美人生|推理(創作?)的樂趣

我的(不)完美人生|仍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