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澎湖、花蓮出差!公視《我們的島》實習分享

虎貓狗
·
(修改过)
·
IPFS
去年八月在公視《我們的島》實習,不僅到澎湖下海種海草;還前往花蓮被貼黃、紅單的建築,看見未經媒介中介的真實。

目錄

1. 為什麼要去實習?如何報名公視實習? 
2. 實習生只能打雜嗎?短短一個月能學到什麼?
3. 電視台、雜誌社、新媒體,不同媒介的生態差異
4. 結語
5. 後記

去年有幸申請上公視新聞專題節目《我們的島》的暑期實習。短短四週的時間內,我跟著文字、攝影記者,從臺北植物園、員林黃金帝國,到花蓮馥邑京華、蓮花大樓,甚至坐飛機前往澎湖港子社區,親手種植海草,參與生態復育活動。

為什麼要去實習?如何報名公視實習?

在準備生傳所(前身為農推研究所)考試期間,我開始閱讀關於環境、農業的新聞報導。比如:《上下游》、《我們的島》等。其中,公視《我們的島》從1998年播出至今,致力於報導臺灣土地、生態議題,有著悠遠的歷史。

而順利進入生傳所後,我就一直想申請公視的暑期實習,不僅為了充實履歷,還想進一步瞭解電視台產業生態。《我們的島》跟我在學的內容、過往的經歷相似,遂成為我的第一志願。

不同於一般公司實習,是學生自行投遞履歷報名,公視的實習只能從學校統一報名,以傳播相關科系大二至大四、研究所學生為主,一間系所至多能推薦兩名學生。想申請的學生需準備

  1. 所屬科系老師推薦函

  2. 當學期成績影本

  3. 個人報名表(自傳、簡歷、前三志願與理由)

  4. 系所報名表

若一間系所想報名的學生超過兩位,學校就可能以學生成績作為遴選標準(至少我知道臺大新聞所、政大新聞系都是採此標準)。所以想申請的同學,可能要先顧好自己的成績。但我成績其實也不好,是因為生傳系只有我申請,自然沒有超額的問題XD。

公共電視外觀

此外,公視實習網站上雖寫以「傳播科系為主」,但實際錄取的學生,也有來自中文、政治、社會,甚至公衛系的學生,因此我認為有興趣的同學,就算不是傳播科系還是可以請系辦幫忙投看看。

推薦信部分,因為我當時還沒找到指導教授,又在系辦工讀,就請系主任幫我掛名推薦。程序上是我直接擬稿給他,並由他簽章。內容大致說明過往與媒體相關的學習、工作經驗,以量化、質化指標解釋成就(如入圍新聞獎、製作作品上募資平台達標率多少等)。另因申請時我已是研究生,也說明了自己規劃的畢業論文主題會與媒體相關。

自傳則跟推薦信內容相似,僅改採第一人稱書寫,強調過往經歷與此次實習的相關性。至於我前三志願的排序為:我們的島、新聞實驗室、中部採訪中心,很幸運地上了第一志願!在志願理由上,我是先講自己喜歡該節目製作過的專題(如我們的島:鸕鶿三部曲),展現對節目的瞭解,據以強化申請動機。我認為自傳與志願理由是除校名外,少數能表現自己的部分,大家可以好好把握。

註:聽說我申請那時是由公行部審閱,並沒有進到島的主管,所以標準真的蠻不清楚的,大家有問題可以再私訊我(自傳、履歷撰寫等)

實習生只能打雜嗎?短短一個月能學到什麼?

《我們的島》隸屬於新聞部,而新聞部每個單位的暑期實習都收兩位實習生,分別支援七、八月的內容製作。故我實際只參與了一個月的實習。

據說每年島的實習生支援的工作項目都不太一樣,所以我的經歷可以當參考就好。

在多數人的印象裡,實習生能做的工作可能非常繁瑣、甚至不具太高的專業性。但在島的好處是,我們可以跟著記者一起去採訪,真的是上山下海!且不同於網路新聞組,產製新聞有時效性,島屬於新聞專題,製作節奏比較舒服一點。實習生除參與跟訪、幫受訪者別麥、協助搬運攝影機外,也能進一步瞭解記者選題的原因與邏輯。

我一共參與了四個專題的跟訪、一個專題的後期拍攝與一篇社群圖卡的設計,看起來很多但都是我積極爭取來的,因為正職記者帶實習生出去,就多了一重風險,他們願意帶實習生出去,真的是很難得的機會。(在此要非常感謝願意讓我跟的文字與攝影記者QQ)

跟訪參與港子社區把海草種回來活動

當然從經濟面來看,公視實習存在了一些缺點。比方實習生除團體保險外,從住宿地到公司的車馬皆須自行吸收,若跟訪行程要過夜,除非記者願意跟你擠一間房,否則住宿費也要自己負擔。故過夜的跟訪並不是硬性的,如果想待在編輯室也可,但就只能校對字幕、整理資料發社群,甚至整天沒事做。

具體來說,我自費的費用主要包括澎湖的來回機票,以及花蓮的少部分開銷。

而學到的東西,除跟訪議題本身,還能瞭解到電視台的組織文化、記者與受訪者的關係。

鳥類誘拍專題為例,攝影記者在拍完一段採訪後,再三詢問受訪者影片發布後,是否會對他們造成負面的影響?編輯也會據此考量發布的時間點。這讓我意識到新聞的價值,真的是為公眾服務,而非為了取得bite不擇手段,因為記者有時也是議題的倡議者,試圖在眾聲喧嘩的世界中,為重要但被世人忽略的議題,攫取一點被看見的機會。

而在花蓮跟訪時,文字記者則告訴我許多電視圈的生態。比如電視台的文字記者講話多半快狠準,一到現場就會跟受訪者攀談,以求快速取得資訊。而因電視新聞以畫面為敘事主體,攝影記者為了拍攝更是不遺餘力。除使用攝影機pan左pan右、tilt up and down外,還會搭配GoPro、空拍機增加不同的視角。

值得一提的是,在澎湖時我跟著記者到社區種海草,攝影記者為了拍攝,早上約六七點就把腳架放在沙灘旁,等待退潮後的畫面;抑或在碼頭旁守候良久,等待大船入港的瞬間。

島的攝影記者在澎湖海邊。

電視台、雜誌社、新媒體,不同媒介的生態差異?

而曾在雜誌社擔任工讀,亦於新媒體兼職記者的我,也看見了不同媒體的差異。

雖然島是專題新聞,並不像即時新聞那麼快節奏,但為了取得第一手的畫面,記者仍須前往現場拍攝。在設備上,我想是因為要放到電視,更要求畫質要清晰,據說有位攝影記者為了拍攝鳥,更自費十幾萬添購相機!此外,電視不若平面、新媒體,能夠承載議題的深度,所以有經驗的記者在採訪時會點到為止,不會再把議題無限延伸(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畢竟也要考量在有限的時間內,觀眾能吸收的資訊量。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島的幾位記者似乎蠻外向的,甚至下班還會約去打桌球羽球XD。之前待過的平面媒體,文字記者就比較靜一點,採訪過程多半是傾聽與觀察環境,新聞討論的議題面向亦更廣更深。

結語

總體來說,我覺得在島實習是很難忘的回憶。雖然比起曾在窩窩實習、遠見工讀的經驗,一個月能學習的東西真的蠻有限的,甚至為了跟訪還得負擔一些費用。但作為電視圈的小白,這次實習確實使我增廣見識,看見了電視台幕後不為人知的心酸與挑戰。因此還是很推薦大家來島實習喔!

附上自己在島參與的作品(對,實習寫文案有機會掛名):

  1. 【四張圖卡說故事|認識類鼻疽!】

  2. 【島在現場】澎湖港子推海草復育

  3. 【島在現場】0403花蓮震災後續

  4. 九二一地震25年|那些震垮的房子怎麼了?|重建新世界

    (九二一這部我有被拍到,因為我爸是受訪者笑死)

後記

事實上,自去年八月至今我已結束實習許久,但最近臺灣的政治環境不太平靜,更有立委提出要刪減公視23億的預算,讓我一時有點難以接受。

坦白說,我對政治瞭解不深,難以置喙過多。但我相信公廣媒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公視的確有一些自己的問題,然其本受公民監督,就問題我們大可批評、問責,這即是民主社會的價值。若把預算全部砍掉,消弭所有對話的機會,那何以讓我們看見民主的價值?

以在公視實習的經驗來說,我相信島的記者,真的都非常用心在製作內容,也曾獲得不少新聞獎項,盼社會能更加理性討論此議題呀。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虎貓狗台大生傳所 2000年生,喜歡一個人在城市、河堤間漫步。關注動物、生態議題,期待用文字創造更多共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胃鏡會痛嗎?與大腸鏡感受的差異?

孤獨臺北

2024年春:研究所後的枝枝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