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瞬息全宇宙》获奖为什么对亚裔很重要?

NGOCN
·
(修改过)
·
IPFS
开洗衣店、戴腰包,确实是长久以往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但同时也是很多普通亚裔的日常。当亚裔拿回了对族群生活日常的解释和定义的权力,那么这些形象就会脱离负面含义,回归到客观描述,洗衣店会变成和面包店一样,腰包会变成和帽子一样,成为中性的存在,故事发生的背景。
作者 Yolanda 编辑 Tan

2023年3月12日,第9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绝对是最大赢家,斩获七项大奖。60岁的杨紫琼凭借此电影荣获“最佳女演员”,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位亚裔影后。在奥斯卡之前,这部电影就已获誉颇丰,拿下了独立精神奖、哥谭奖、评论家选择电影奖,还入选了美国电影学会年度十大电影。影评人和观众里当然不乏批评。在中国评分网站豆瓣上,这部电影评分为7.6/10,一些观众们认为这部电影“乱”,“太多烂俗梗”,评论区中甚至有人质疑,这部电影获奖或许只是因为奥斯卡过度的“政治正确”。

让我们暂时把叙事节奏等电影技术问题先放一边,这部电影获奖远非“奥斯卡过度政治正确”如此简单,而是有更大的意义——这是一次亚裔对自我认同的探索,并且取得了成功。

杨紫琼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图源:Instagram @michelleyeoh_official

1

在影片结尾,女儿Joy经历了所有宇宙,感到虚无,要走进百吉饼黑洞里自杀,母亲Evelyn拯救了她,由此一家人走向了平淡但幸福的结局。诚然,当剥离多层宇宙的设定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效后,《瞬息全宇宙》的故事内核很简单:家庭的矛盾与和解。这会让很多观众,尤其是东亚观众产生一种“新瓶装旧酒”的失望。

在回应这些批评之前,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大部分东亚观众和电影主创团队文化背景不同,会导致二者对电影的解读产生分歧。所以在解释观点之前,有必要简略介绍亚裔在美国的境况。

毋庸置疑,在美国历史上,甚至到今天,亚裔都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臭名昭著的1882年加州排华法案延续六十年,1942年因为二战需要才宣布撤销,直到2012年,华裔才等来了美国国会迟来的道歉。若说近一点的例子,在新冠疫情期间,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迅速上升。根据机构Stop AAPI Hate的报告,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发生了至少11467起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

美国淘金热中的华人铁路工人。图源: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面对歧视和不利地位,老一辈亚裔移民选择的应对方式是“融入”。更准确的说法是,试图通过学习白人文化和游戏规则来融入白人社会。

他们注意财富积累,对政治冷感;同时重视子女教育,希望子女能通过医生、律师和工程师等中产职业,快速实现阶层跃迁,以此证明自己与其他少数族裔相比更为优秀。他们与种族主义一起制造了亚裔的刻板印象之一,“Model Minority”,模范少数族裔。

然而Model Minority终究无法给亚裔带来真正的平等。即便上了哈佛,成为律师或医生,在湾区拥有四套房产,哪怕成了“香蕉人”,结构性歧视仍旧存在,亚裔终究无法成为白人。这种不平等的后果不仅体现在直接的身体暴力,还有在政治决策和文化生产中对亚裔的忽视,亚裔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非主动参与者。

2020年4月1日,民主党总统华裔参选人Andrew Yang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亚裔族群的广泛批评。他在文中鼓励亚裔族群要“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拥抱和表现我们的美国性”(We Asian American need to embrace and show our American-ness in ways we never have before)来应对激增的种族歧视和暴力,比如捐钱,做义工等。这种“美国性”的逻辑和“Model Minority”一样,你做得好,就不会有歧视,换言之,你若受到了歧视,那说明做得还不够好。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政治参与上,文化生产中亦是如此。很长时间里,亚裔要么在屏幕中完全消失,要么就是在大部分影视作品里,表演一个符合刻板印象的亚裔,满足观众对亚裔形象的想象。

2

年轻一代亚裔拒绝他人赋予的定义,那么“我是谁”就成了无可逃避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进退两难的困境:若他们的父辈认为自己身份是“异乡人”,那么或许还可用 do as Romans do(谚语“入境随俗”的意思)来劝慰自己;但他们自己就是罗马人,却是无法参与议事会的罗马人。

想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亚裔只能依靠自己探索,展现和表达。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以亚裔为主角的影视剧不断增多,我们能看到亚裔在自我认同探索和展现中做出的努力。2019年《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在全美掀起了热潮。这部电影的故事主线并非发生在美国,展现的也不是典型亚裔生活(并非每个亚裔都很有钱),甚至有些符合刻板印象的异域感,但它至少说明了全亚裔班底的影视作品是可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的。亚裔可以扮演主角,可以讲述自己族群的故事,并且可以有更广泛的受众,而不是仅限自己族群的自娱自乐。

《瞬息全宇宙》获得奥斯卡奖,更是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以往不乏亚洲电影获奥斯卡,比如《卧虎藏龙》、《末代皇帝》和《寄生虫》,但它更多是一种对异域文化的审美和赞誉,亚洲面孔仍然是“他者”。《瞬息全宇宙》是一部亚洲面孔的美国电影,是从亚裔视角出发的对美国生活和文化的观察与诠释。亚裔无需再解释自己的“美国性”,因为他们就是“美国性”的一部分。

2022年,迪斯尼动画《青春变形计》(Turning Red)同样广受好评。电影通过一个13岁亚裔女孩变成红色熊猫的故事,详尽细腻地展现了亚裔家庭的模样。它的故事内核与《瞬息全宇宙》相似,都是关于家庭矛盾和代际关系,一个控制欲强的母亲和一个青春期的女儿,二者的矛盾在经历过一系列事件后,最终在家庭内部走向和解。如今的东亚年轻观众正在追求摆脱父权家庭控制,显然,这样的主题是不讨喜的。但在我看来,亚裔选择这样的主题是可以理解的。

《青春变形计》宣传海报。图源:Disney Plus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把亚裔视为亚洲人,不能苛求亚裔把父辈的故乡视为自己的故乡,父辈的文化视为自己的文化。在美国,很多华裔不会说中文,更遑论欣赏诗词歌赋,或者拍出《卧虎藏龙》这种符合中式美学的电影。当亚裔族群追求自我定义,讲述自己族群的故事时,生活经验理所当然是灵感来源之一。人不是无根之木,童年,生长的环境,家庭里的矛盾与纠葛,这些都组成并定义了如今的亚裔。

3

但《瞬息全宇宙》中的一些细节还是招致了批评。比如主角是深陷报税问题的小洗衣店老板,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白人视角对亚裔生活的再次描述,是刻板印象的复制和再生产。电影导演关家永(Daniel Kwan)在接受PopMatters采访时,回应了这个问题。

他说:“刻板印象比如功夫影片,或者腰包,或者亚洲洗衣店……所有这些刻板印象,在我从小到大,都是真的。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祖父开了家洗衣店。我爸爸戴腰包。我学过功夫。在别人对我的生活不屑一顾的时代长大,挺奇怪的。所有这些都成了我们受到压迫的象征。”

“很多移民过来的华裔都开洗衣店。我们不应该觉得羞耻。我们反而应该展现它的深度和复杂。我们正努力打破每一个刻板印象,我真的很喜欢这些印象。”

开洗衣店、戴腰包,确实是长久以往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但同时也是很多普通亚裔的日常。它成为亚裔的负面刻板印象,并不是种族歧视的因,而是果。种族歧视并不会因为屏幕上不再展现这些形象而消失。要想斩断日常与负面形象的联系,就必须要让亚裔自己讲述族群故事。当亚裔拿回了对族群生活日常的解释和定义的权力,那么这些形象就会脱离负面含义,回归到客观描述,洗衣店会变成和面包店一样,腰包会变成和帽子一样,成为中性的存在,故事发生的背景。

《瞬息全宇宙》和《青春变形记》的成功引起了一些评论者的担忧。目前市面上成功的亚裔影视作品,主题似乎都与家庭相关,他们担心亚裔创作者会囿于家庭题材,无法突破。这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家庭题材如今被市场证明了成功,可能会导致亚裔创作者囿于这类题材,而产生一种危险的新刻板印象,即亚裔影视作品只着眼家庭矛盾,其他话题与之无关。然而这种担忧有些为时过早。虽然这几年亚裔影视作品取得了一些成就,在今年拿下了奥斯卡奖,但毕竟还是少数,远远没有达到完成族群故事的叙述和身份认同的建立。它们还是正在进行时,尚未完工。

《瞬息全宇宙》让我们从一个小小的洗衣店和宏大绚烂的多重宇宙里,窥见一个亚裔家庭里复杂的关系,代际隔阂,矛盾,争吵,当然还有最后拯救所有人的爱。人们当然可以说结尾流于庸俗,最终还是拥抱了保守的主流价值观,但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作创作者的美好心愿,对作为一代移民的爱意表达。这是年轻一代对父母生活的描摹和叙述,是他们帮助父母和族群挣脱种族歧视桎梏的努力,同样也是在帮助他们自己回答那个问题,“我是谁”。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NGOCN独立媒体,非营利性质,我们关注环境、教育、性/别、精神健康等公共议题,提供负责的纪实性内容。欢迎在这些平台关注我们:https://linktr.ee/ngocn Email: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六四34周年伦敦现场:抗议者呼吁需同样关注性别议题

六四34周年香港现场:聚光灯下抓人、黑暗中响起《血染的风采》

逃离俄罗斯:“恐同法案”受害情侣呼吁更多人勇敢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