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度问卷|你如何描述人生中的这一年?

Chapter40: 四十不惑,柔韧芳菲

柔韧芳菲
·
(修改过)
·
IPFS
“柔韧芳菲”序:思考,重释,复兴。

2024这一年,步入四十岁的我想轻拍自己的肩膀,告诉她:你很棒。

回想二十岁生日的大学暑假,我曾在阳光灿烂的爱琴海岛屿上为少年时代的终结哭泣,一个孩子第一次懵懵懂懂的感受到自主性背后意味的代价,原来成年人生除了自由之外也有她未知且不确定能够承担的后果。

一种被抛入无边广袤的不安与孤独裹挟了我。

三十岁时,我在普罗旺斯的乡村庄园里吃着早餐,夏日的阳光穿过梧桐树的枝叶,在厚实的白色棉桌布上留下斑驳的光点,我思忖着它的专属名词:木漏日。在这样短暂的片刻平静之外是不安定的职业轨迹带来的不间断压力积累而成的心理创伤逐渐浮出水面。在日内瓦刚刚站稳脚跟的我,有着对国际事业的执念,仿佛这是对我来说唯一足够有价值的梦想。彼时的我像一台不知停歇的机器,渴望在事业中找到存在于世的意义,总觉得已经得到的成就永远不够。

不知不觉间,三十岁成为了我任由自己把职业上升到个人身份认同这样高度的紧绷的十年。经历了起落,环游了世界,丰富了物质,压抑了真实,枯竭了灵感,也停止了书写。

而现在,四十岁,我青年时代的人生理想早已实现。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畔,我想象奥地利作家茨维格在感叹“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时,或许也曾漫步于此。我停下来,不再忽视内心,想仔细感受作为人的个体存在:赞叹自我力量,审视自身欠缺,接纳所有的美与不美。不再因外界的期望任由所谓的“功成名就”束缚自己,只有我能够看见宏大叙事的光彩外衣褪去之下,是制度化和官僚主义的融会、种族与性别歧视的并存、政治及文化偏见的交织。只有剥离了这些枷锁,我才得以看清理想信念与结构社会的本质区别,客观审视职业成就与个体追求的平衡,最终重新看见自己的本色。

四十岁,我不再害怕失去,更不再对年纪感到焦虑。取而代之,我学会了摊开手,让荣光和失望都从指间流过,才能腾出手抓住成长的意义和未知领域的馈赠,步入自洽的篇章。当轻装上阵,我得以重新追寻内心被忽视许久的憧憬:平衡健康,探索信仰,坦然取舍,统一价值,结交背景不同的朋友,开展纯粹由喜好和热情驱使的尝试;也懂得了好的“浪费时间”并不是真的浪费时间,惯性重复才是。我不想再努力攀爬别人眼中的高峰,而独自在幕后咽下满心矛盾的自我割裂。我的新课题是拥抱生命中的变劫并从中获取灵感,说到底,充满希望的开始与华丽转身的离场不过是我们所有人早晚都必经的道路。

四十岁,我拥有了除职业女性之外更多的身份:妻子、母亲、创业者、合伙人。这些角色赋予了我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归属感。我忽然发觉,独善其身的自由在某些时刻也是局限;而原以为是束缚的事在发自内心的前提下亦能带来新的天地。从某种角度说,正是多元的角色赋予了我们更广阔的领域去施展拳脚,学习新技能,感悟新观念,开拓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从中练习平衡的艺术,最终成为现代Renaissance woman——博艺女性。这本身何尝不是自由在现实中的模样。

四十岁,我开始明白人生的永恒主题是给予自己时间和空间以自己的节奏成长,实现真实的自我,并以此重新诠释成功的意义——尊重那份无关完美但深刻真实的生命轨迹。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柔韧芳菲Fem Renaissance | 思考,重释,复兴:现代女性多元成长的探索|关于作者:2003定居欧洲|法国本硕毕业|联合国职场12年|39晚婚晚育|40环保科技创业合伙人|旅居巴黎/瑞士/纽约/现居维也纳
  • 来自作者
理想国的光与影
2 篇作品

七日书:我的(不)完美人生|第三天:婚姻与责任

七日书:我的(不)完美人生|第二天:理想国的光与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