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哲學算是追求智慧嗎?

哲學開箱文
·
·
IPFS
·

初六開工。其實年前寫書時就碰到一個問題:雖然哲學的古義是追求智慧,但現代人讀哲學到底算不算追求智慧?

《菁英體制的陷阱》主張,過往的貴族會直接把土地、金錢傳給下一代,但這並不符合我們當今的公平概念。於是貴族們開始做兩件事:

一是打造嚴酷的競爭機制,並運用一切資源讓自家子女在機制裡勝出,培育費用是百萬美元在算;二是打造豐厚的獎賞機制,讓勝者可以取得崇高地位、響亮名聲與天價報酬,或乾脆說各式各樣的CEO。

新的貴族階級誕生了,只是換個名字,改稱「菁英」。然後很多人就會認為,這一切還能算是公平,因為菁英真的有靠自己努力。

但在我看來,全書最重要的段落可能是,作者馬科維茨(Daniel Markovits)自述就讀劍橋哲學系,師從一群論文上常看到的大師,學到了分配正義、資本不均等概念,可是這些遠遠不足。

所以他真正的「探尋之路」,是從離開哲學系開始的。

當然我不會否認,哲學系提供馬科維茨相當重要的理論概念,但他自己依然指出,這些概念「體現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多麼困難」、「我的論點並未反映實際生活」。

這可以有多種解讀。「體現困難」、「並不實際」之類的說詞,可以被讀得很輕(理論概念也算追求智慧的一環),也可以被讀得很重(理論概念離智慧好像越來越遠)。

無論如何,學院哲學都難免出現這類狀況,更別說一般大學生會遇到什麼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哲學開箱文「你一開始做哲學教育,接著研究哲學故事,最後差點成了哲學笑點。」 哲普作家 台大兒哲中心研究員 國體大兼任助理教授 粉專:哲學開箱文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當經濟被追趕,就有人被時代拋棄

一生應讀一萬本書?

當體制與理想背離,人們就會選擇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