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 為什麼坐椅子都要腰桿挺直?加州大學建築系教授:坐椅子的需求是一種發明
「把腰挺直,坐要有坐相。」
有多少人在小學時期,甚至中學時期,被課堂的老師糾正過坐姿?中學時期的教官課,還會用整整一堂課,教學生「美姿美儀」的生活實踐。但是,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誰規定我們得要這樣坐椅子?
從小被檢測出「近乎」過動的我,發明了許多坐椅子的方式,當然,也受到老師頻繁的責罵「不要這樣坐椅子!」。不過,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rly)的建築系教授 Galen Cranz 會支持我的看法
「椅子並非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世界上不同的文化發展出不同的坐姿,坐椅子的需求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發明。」
Podcast 收聽連結:open.firstory.me/sto...
歷史上的椅子多半都不是拿來坐的
《The Chair: Rethinking Culture, Body, and Design》(下文簡稱《The Chair》)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rly)的建築系教授 Galen Cranz 的著作。
Cranz 在書中深入爬梳了椅子的歷史發展,用設計、現象學、人類學、生理學的視角解構椅子帶給人類的諸多影響,以及試圖回應,為何當代人們的坐姿幾乎趨向一致。
Cranz 開篇就落下了讓人深思的椅子起源
椅子並非人類文化的必然產物
循著人體生理結構以及宗教的差異,全球各地的人類文化發展出不同的坐姿,有些文化中很少或根本不使用椅子。例如,在土耳其、日本和阿拉伯等文化中,人們可能選擇跪坐、盤腿坐或蹲著。
即便在許多原住民的慶典中,位階資深的部落的長老(頭目)都不見得要坐在椅子上。反而更常看見,尊者可以享有編織精緻的地毯,其他人則較為普通的毯子,或是自製的草蓆。這正是「席地而坐」的典故由來。
椅子成為權力和地位的象徵
循此路線,《The Chair》首章談及,歷史上的椅子發展,其實與社會等級制度的演變息息相關。在許多文化中,椅子經常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最早的椅子很可能被用作統治者和神職人員的寶座。隨著時間的推移,椅子逐漸普及到社會的其他階層。
像是最早的椅子,大約出土於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些早期的椅子可能是用木頭或石頭製成的簡單凳子,並非拿來坐,而是作為宗教儀式的一部分。換句話說,早期的椅子,其象徵意義其實大於實質意義。
《The Chair》特別以古埃及人和希臘人的各種椅子為例,包括:凳子、寶座,和長椅。 這些椅子通常都經過精心裝飾,不僅穿金戴銀,雕龍刻鳳,外層還要鑲滿磨亮的黃金(或是當時的貴重金屬,如:銀)。用途無他,就是用來表明其所有者的社會地位。
西元初年,征服歐、亞、非三塊大陸的羅馬帝國也有用椅的習慣,當然,在當時的椅子用途仍是為了彰顯階級的不同。通常羅馬帝國征討回來的奴隸,或是其所佔領的區域,多數人民沒有坐椅子的習慣。
一般人民家裡的擺設相當簡單,只有床和桌子。如果天氣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動,農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行程。以致當時的農村瓦舍,多半都不需要椅子,家裡就是個躺著睡覺的地方,早上出門耕作也都是站著。
即便椅子仍然不常見 Cranz 卻指出,羅馬帝國的椅子開始有了形式椅及功能的演變,從早期的簡單凳子到後來的更精緻的椅子,如 cathedra(主教座位,簡稱教座,是主教專用的座椅)和 bisellium(比賽利椅)。羅馬人還開發了一種 clinarium(比斜倚椅),用於用餐和社交聚會。
高得誇張的椅背
其中,cathedra 特別有趣。cathedra 在劍橋字典(Cambridge Dictionary)中的意涵如下:
“with complete authority, or said by the Pope to be true and so accepted by all members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具有完全的權威,或由教宗說是真實的,也被羅馬天主教會的所有成員所接受)
從字典上可以看出 cathedra 有著相當的宗教權威色彩,而且僅能作為羅馬天主教會的教會所用,非常具有排他性。而在拉丁文中,cathedra 一字是指有手靠的椅子,原指羅馬皇帝的象徵,在西元 4 世紀時為基督教會所模仿,後世也有主教寶座一稱。
事實上,cathedra 的椅子外型隨著羅馬帝國的腳步,逐漸蔓延到中世紀的教堂坐椅。中世紀時期的椅子通常又高又直,而且也會做得非常沉重,有些教堂甚至會直接將 cathedra 鑲在牆壁裡。
《The Chair》指出,當時的教會僅作為祭祀或禮拜的場域,一旦活動結束後就會顯得人去樓空,整間空蕩蕩的教堂最顯眼的就是主教寶座(而且還有鑽石的閃爍),難免就會成為小偷的囊中物。cathedra 又高又重的設計,一部分為了凸顯教宗的權威,另一部分也是避免小偷的野心。
— -
.
拿張椅子坐坐吧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Age of Discovery 約西元 15~17 世紀)生活型態改變,市井小民從工、從商的比例不斷升高,過去的觀念「家裡只是用來睡覺的地方」開始消散。
工作型態的改變,也連帶提升了對社交的需求。經商成功,頗有餘裕的小康家庭,會在家中添購幾把椅子,以便讓到訪的客人可以坐著談生意、話家常。用餐時,也能有地方坐著吃飯。
一開始走入常民生活的椅子,其實不能算是椅子,而是凳子(stool)。通常是三條腿的小桌凳,能坐的面積也不大。沒有椅背的小凳子,起初是為了與教會成員的椅子區隔,有著椅背的椅子在當時仍是貴族的特權,只有教會中非核心的成員才會使用凳子。
像是教會中需要四處宣教的牧師,有的甚至在旅行時自備摺疊凳,在當時稱為 curule,上頭會鋪著軟墊,可以讓牧師或是傳教士長時間久坐宣教。
一直到科學革命後,教會影響力削弱,椅背才開始以粗略地工法慢慢出現在凳子上。這個時期,也連帶出現了另一種型態的椅子,稱為 armchair(帶有扶手的椅子)。《The Chair》說道,armchair 在家中的出現似乎也想模仿、追求教會的椅子型態,也因此佔據 armchair 的人都是男性。
— -
.
人體工學|讓椅子可以久坐
工業革命時期,物品生產的成本降低,大量製造、低價購買變得可能。此時的椅子,開始走向「久坐」的需求。椅子開始出現軟墊、曲線設計,還有可調整的椅背。如此費心,是因為工業化的人類社會,主要有兩個場域開始要求人們久坐:辦公空間、學校。
為了學習的久坐
學校場所的椅子設計和使用方式,就是為了讓學生和員工長時間保持坐姿。
Cranz 提到,「學校使用課桌椅來讓學生長時間保持坐姿,以便於聽課和學習」。直白地說,現代學校是個規訓學生的空間,不只針對腦中所想,也包含身體所行。20 世紀初期的課堂,只有老師才能在「台上」走來走去,學生都只能坐在「台下」乖乖聽課。
這個時期的學校,第一堂課不是教授學生哲學思辨或是邏輯演繹;事實上,學生在第一堂課會學到:如何表現得合宜得體。翻譯成白話:如何在行為上表現得像個紳士,其中的內容就包含:站姿、走路、談吐、用餐;當然,一定有包含坐姿,甚至要求久坐。
為了工作的久坐
工作場所則使用辦公椅,讓流水線上的員工可以久坐、提高工作效率。晚近的現代化浪潮,專業化了工作的範圍,例如:會計師、記帳員、打字員、秘書、特助。這些工作的專員,無一不是坐在椅子上辦公。
而上述的場域,也經常藉由椅子的設計,用以區分員工的等級。像是黑色皮革,且帶有軟墊的扶手椅,經常是大老闆的坐椅。這個在大樓裡的辦公室尤其明顯,1920~1940 年代的老闆辦公室甚至會用玻璃作為牆壁,讓員工抬頭就能瞥見老闆的權威。
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椅子在社會等級制度中的作用,像是學校或政府單位的行政首長(校長、司長)的椅子,都是黑色(深色)皮革,且帶有軟墊、增高椅背的扶手椅。
學校、辦公空間的例子皆顯示,現代社會的學習和工作模式,往往需要人們長時間維持坐姿。然而,人體的演化構造並非是為了久坐,而是為了直立行走、採集果實。
不難想像,久坐,隨之而來的,便是駝背、肩頸痠痛、椎間盤突出等現代人才有的文明病。到了近代,人體工學椅、舒緩肩頸靠枕、坐姿調整坐墊的發展,開始進駐一棟又一棟的辦公大樓,也更加諷刺地反映出,人類有多麼不適合久坐。
站起來吧
椅子發展至今,我們甚至可以發現,人們的坐姿幾乎有著同步的一致性。坐在椅子上的第一件事,無非就是要翹腳、翹二郎腿。全球化的消費社會,媒體不僅把西方才有的椅子輸出,甚至把坐姿的文化也一起擴散。
既然都要坐椅子,而且坐姿還被要求得體優雅,廣告擅自充當教官,四處糾正人們的坐姿。不論坐在高腳椅、小板凳、扶手椅、博愛座上,只有翹腳才能顯得端莊典雅,若是雙腳大開,只會被視為「不文明」的儀態。
有鑑於此,近年來,站著辦公正在成為許多職場的新趨勢,潛在的健康益處而受到疲勞上班族的關注。以下是關於站著辦公的主要優點及注意事項。站著辦公的好處不少,包括:
不少家具商也開始推出電動升降桌椅套組,試圖解脫人們久坐的痛苦。不過,你也可以大膽質疑,對於早已習慣坐椅子的我們,站著辦公是否真的能帶來本質上的解放?還是,這只是另一波資本主義規訓人們,繼續辦公的手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