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宇治:平安時代王朝顯貴的比佛利山莊
從京都市區搭電車,不出半小時即可抵達宇治,中村藤吉、平等院、宇治上神社,與《源氏物語》的故事場景,大抵是今日訪京都的旅人,來此的消費與遊覽的首選。
抹茶在宇治的栽種,及至確立高端茶品的地位,約在13至15世紀左右,也就是鎌倉與室町時代。現在距離宇治市中心最近的兩個車站,也就是JR和京阪電鐵的宇治站,分別開業於1896與1928年。
可以說,抹茶、物語或世界遺產,用來代言宇治這個城市的產物與風景,都是很晚近的事。其實,更早以前的宇治,曾經是平安王朝貴族的比佛利。
大河劇《光る君へ》劇情,進入了一條帝駕崩後的政局變化。
紫式部執筆的《源氏物語》,隨著原本的中宮彰子成為太后,已難在三條帝與中宮(也是道長的女兒)之間,發揮無論物理與化學意義上,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效果。
有感於自己的寫作使命大概到此為止,紫式部告假回到老家,有意就此封筆,老闆彰子來信問她何時銷假回去上班,他意興闌珊的不想回覆。但深夜彈起琵琶,絃聲間流露悵然若失的情緒。
而道長在與三條帝的權力攻防下,也不支病倒,在宇治的自家別莊靜養。通過役從百舌彥的牽線,同樣有倦勤之意的紫式部與道長,在宇治見了面。
紫:宇治真是個好地方。
道:河風吹起來很舒服。
紫:請忘了我們的約定吧!
道:要忘記我們的約定那我的生命也會跟著結束。
道:你不可以早我一步離開。
紫:那也請你好好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有動力活下去。
好吧!你不要再努力了啦!這樣好辛苦喔!可是,你不想努力的話,那我也不想努力了。
不然,我們還是再努力一下下好了!
道長在宇治的別莊,稱為「宇治殿」。
平安王朝顯貴在京城住居之外的宅邸,稱之為「別莊」或「別業」。經營別莊的背景,則是莊園制度的出現。
當國家逐漸開放土地私有制度,取代已經失靈的班田收授(依戶籍授田,死後歸還),使顯貴、寺院與地方豪族得以兼併土地,就形成廣大的莊園。
於是,莊園裡的別莊,就這樣應運而生。嵐山嵯峨野、宇治,就是平安顯貴別莊的兩處重要分布區域。
嵯峨帝在嵯峨野所持有的別莊「嵯峨院」,後來轉型為寺院,即現在的大覺寺。從大覺寺到渡月橋的地域,以前都是別莊屬的莊園的土地。
嵯峨帝的皇子源融,在宇治也有別莊,就是後來由道長所接手的「宇治殿」,而道長嫡子賴通日後繼承了別莊產業,在1052年將之改建成平等院。
此外,平等院的對岸,原本也是道長祖父藤原師輔的別莊。
顯貴們看膩了內裏與都市的景觀,想看點不同於京城內的自然人文風景,作為閒居、遊宴、避暑或隱世之用,也不是很難理解的事。
三面環山的宇治,流經中央的宇治川,匯聚了源自桂川與木津川的河水,這裡也有應神天皇曾經駐蹕的離宮,也就是宇治神社。有別於平安京內的的山水景觀,平安中後期,逐漸吸引王朝顯貴來此建置別莊。
和、漢文教養深厚的王朝貴族,總是附庸風雅的將別莊之地稱之為「山里」,賦予其對比都市,暫離世間遠慮近憂,有著寂寥、孤獨或隱世等生活趣味的空間。
《光る君へ》劇中,紫式部又開啟封存的文房具,開始寫《源氏物語》的最後10回,也就是以宇治為舞台的「宇治十帖」,依序是「橋姫」、「椎本」、「總角」、「早蕨」、「宿木」、「東屋」、「浮舟」、「蜻蛉」、「手習」、「夢浮橋」。
「宇治十帖」的故事,以光君去世後,名義上的兒子薰君的感情世界為中心,也側面呈現了平安貴族在宇治別莊的社交與生活。
薰君的叔父八之宮曾捲入宮廷紛爭,帶著「大君」與「中君」兩個女兒隱居在宇治,而薰君則繼承了光君在宇治龐大的莊園產業,拜訪叔父別莊的契機下,邂逅了叔父的兩個女兒。
紫式部筆下的「宇治十帖」,將宇治川東西兩岸,顯貴們的別莊生活,賦予人生黯淡與榮華的鮮明對比。八之宮的別莊在東岸,也就是宇治神社周邊,西岸則是薰君和匂宮的世界,後者相當於藤原氏在現實世界的榮光。
平等院建立之後的一百年,顯貴階級在宇治的宅邸,陸續建於平等院周遭,至平安後期,形成了宇治棋盤街區的都市樣貌景觀。而宇治的別莊宅邸,也影響了此後的日本的庭園與風景文化。
宇治真是個好地方呢!
我的Linktree:linktr.ee/cathytsai
臉書不努力的佛系粉專:「那些旅行史教我的事」
想合作可以來這找我:[email protected]
歡迎使用我的分享推薦連結:MAX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