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書店裡沒有兒童的世界!

Sunline
·
·
IPFS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686Facebook貼文提到《鏡週刊》這期(NO.394)做了一個傳統書店的專題,我也難得去買了這期周刊回來看,距離我上一次買周刊,我實在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了!很可能是smart phone還沒出現的時候!(十五年以上)

翻起這篇的一開始是先說起今年(2024)四月底即將結束營業的鳳山大書城,再是引述吳明益在《海風酒店》巡迴時於新北瑞芳「非書店》的分享:「這些(新興)書店呢,很棒,我非常愛,但九歲的孩子進不來,不是說書店拒絕九歲的孩子,而是他不會被吳明益吸引,不會被辯論或文化的議題吸引⋯⋯我們要培養的還有七歲到十六歲、還沒到文青年齡的年輕讀者。」(《鏡周刊》NO.394,P.046)

我開始搜尋我腦海中還沒成為青少年、青年前,我家的附近有什麼「賣書」的書店?(沒有只賣書的呀!)我想不太起來,但是依著吳明益這段話再往下的報導內容,說起「書店」,在我的記憶裡,有賣書的地方,真的不常叫「書店」,可能是「書局」而且它們多半不只賣書,或者「書」只是店裡的其中一部分!而且書不會只有「文青們」讀的文史哲,或是比較高階(看起來很有質感)的科普書,當然會有那些莫名其妙還摸不著自己是什麼模樣的心理勵志書,還有那年代老師指定要去哪一間書局才能買的到某一家獨家進貨或老師自己編寫成冊的參考書!

我的閱讀習慣停在父母離婚那一年,家裡本來訂閱的兒童日報和國語日報全都停了,沒有閒錢買書這件事那時也不以為意,總還是可以窩在書局裡翻看些漫畫(一本十元的《小叮噹》)或也真沒有太悠閒的心情能靜下來閱讀,總覺得家變後的日子難熬!進了書局可能連買上課用的文具都要精打細算才能從口袋裡掏出零用錢來!

那間餵養我長大的書局應該在2015年前後結束營業,我和那位總是在店裡貼上「偷竊法辦」的告示、我從小不愛跟她說話的老闆阿姨,也在結束營業前的那段時間,多有閒聊了一點,她幫我訂了許多當時她以進貨價出清的文具賣給我,我們好像都忘了我小時候她張牙舞爪、我小心謹慎不要與她對到眼的那些事!

國中的時候,同學的舅舅在這間阿姨的書店附近開了一家像是後來九乘九一樣有大量文具的書局,文具在前、書在後,書應該占了這間書店一半的空間,而這一半裡有一半是賣參考書;那個年代我的母校是高雄升學率數一數二的大學校,一個年級近三十班,一班五到六十個孩子,參考書的銷量應該就是傲人的收入,但像我這樣不特別愛讀書、家裡經濟狀況不太好的孩子,多半參考書用兄姊留下來的,若要看其他閒書就邊逛書店打發時間順手翻一翻,去幾回就讀完了。

後來家裡附近開了金石堂,也讓我站在那兒看了一些書,閒來沒事去它旁邊的銀行、麥當勞、生活工場、郵局⋯⋯也會走進去摸摸書,看看有什麼新書,或者不去阿姨的書店買文具,就去金石堂看看有什麼新的文具花樣!

鏡周刊報導的鳳山大書城我似乎只有父親還沒離家前有帶過我和姊姊打發時間進去過,或者上專科不想搭校車放學而搭客運回高雄時在鳳山下車時有進到鳳山大書城,倒是青年書店我印象深刻的是為了看後來交往的女友在剛認識閒聊時提過張曼娟的《海水正藍》,就到了青年書局站著讀完了!後來上學用的比較專業的電腦書,為了寫程式需要、考大學轉學考去了青年書局買了一些考試會用到的專業書局。

那些從小陪我長大的書局,漸漸地成為文青瞧不起的書店,或是在廣大獨立書店標榜的藝文青氣息中,它們都不算是能被提起的書店了,似乎我在書局買郵票、錄音帶、漫畫、文具、玩具、課用教材、蠶寶寶和桑葉的記憶,都被那些文文青青的獨立書店給抹去了!或者某些書候的某些情境好像會變成這樣:有賣那些哩哩扣扣的書局都不能算是書店,都沒有帶動閱讀機會的可能!

(欸,不是啊!人無聊的時候,東摸摸西摸摸也能摸出興趣和才藝的!)

說起賣蠶寶寶這件事,我記憶中剛上台北住在永康街的時候,喜歡步行在永康街附近的巷弄,有間學校外的書局,在門口貼著蠶寶寶開賣,或是有賣桑葉這種公告!(二十四年前了,不記得有沒有記錯地點!)

現今傳統書店的存在被獨立書店大大的畫出了一條界線!文青書店裡雖也有那些看起來好有質感的文具、明信片,卻經常價高到讓人怯步(沒辦法,賣書賺不了錢,就是得賣週邊)文青的獨立書店有很多質高量好的書籍,卻似乎也同時築起了一道讓人只敢遠觀的高牆。

從前我在獨立書店工作時,邀同學來店裡坐坐,她對我說:「不用啦!書你讀就好,我們這種不讀書的人不用啦!也不用送書給我啦!」那時我被她這樣的話深深的刺傷,多年後再回想這句話,會深刻地反省是不是在某些時候是賣書、做書的自己將「不是文青」的一般人、普通人的距離拉遠了?

傳統書店有很多中年人們在童年、青少年時期的記憶,生活上的、學習上需要的東西,很多都是離家最近的那家店可以買到就好了,即使如今網路時代的購物總是那麼方便、即使賣場總是大得應有盡有,但買枝筆、買本書都要花個來回一個鐘頭的時間,除非真的無聊得可以,才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浪費啊!(問題是,現在的大人小孩好像沒有時間無聊呢~~)

我想念阿姨的書局,想念那門口總是連天花板都掛著新奇古怪的玩意兒,想念一樓的琳瑯滿目的文具,想念一樓上二樓的樓梯會有個玻璃窗裡放著當週新上市的新書,想念二樓有一半的手工藝需要的工具,另一半的一半有書,再另一半有一堆偶像明星的小卡、賣郵票硬幣的玻璃櫃台。

我想念走十分鐘會到的金石堂,我要從櫃台的第一個平台櫃看暢銷書、新書,中間經過文具櫃最後到手工藝品櫃,我每次進去都要像我是店員一樣巡視一遍,偶爾買書,偶爾不買書就買雜誌,或經常就只是去郵局領錢、麥當勞買食物、飲料店買飲料,就是要走進去然後不小心買了個什麼玩意兒走!

少子化與人口外移,那種一年級有三十班、一班五六十人的情景已不再。別說書店了!連學校都收不到孩子!

後來再也沒有人會問我去哪裡買書、有沒有去哪個獨立書店!嗯!大台北地區以外都不是像台北那樣好像去書店是隔壁7-11一樣啊!離我媽媽家最近的傳統書店是騎車十到十五分鐘,離我媽媽家最近的連鎖書店在百貨裡要騎車二十分鐘,而我離媽媽家是三十分鐘的車程!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鏡週刊》這個專題做得不錯!可以去買回來看!唯一缺點大概是書店的圖沒有跟著文走,要跳來跳去XDDDD

圖:20240420,Canon EOSM50,拍雜誌內頁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一個人獨旅,你需要具備什麼能力?《獨旅的浪漫》買起來!

一個人旅行——《獨旅的浪漫》浪漫上市!

一個人寫書及出版《獨旅的浪漫》(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