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說明書》你的熱情必須押「ㄤ」韻!用 Heptabase 梳理熱情
作者:金湖
原文作者:김호
譯者:馮燕珠
出版社:采實文化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本書不是鼓勵人離職,但要做好出走的準備,與能力。
在開場的序,《離職說明書》提到了韓國上班族離開職場的平均年齡是四十九歲,但多數人五十歲以後都是需要收入(工作)吧!如果想延續自己職涯的「有效期限」,那就要思考自己離開組織後,還留下哪些可以謀生的專業技術。
職場(place of work)是別人打造好的地方;專業(profession)則是存在於你的身體和腦中的個人技能,是可以幫助他人而換取金錢(可賺取酬勞)的技術。現在你不應該只是把自己當成「上班族」,而應該以「專業者」來看待。
⠀
現在應該以「我的人生」為中心反過來思考如何活用職場⋯⋯職場並不是為了讓你繼續上班而存在,而是為了出走而存在的地方。
而《離職說明書》的寫作初心,就是協助每個從上班族邁向專業者,佔了本書的六成篇幅;再帶讀者以專業人才的視角,探討該如何正確地「打開」職場生活的使用者手冊⋯⋯直到最後一章才談到離開職場的時機,呼應書名的內容佔了一成。
■ 喜歡的事情可以當成職業嗎?
討論職涯發展的書籍/文章,多半會觸及一個問題,喜歡的事情可以當成職業嗎?或者換個方式詢問,你該追隨你的熱情嗎?
因此,在《離職說明書》裡看到「熱情」一詞再度示現時,興起了和百家之言比對的念頭,我搜尋了過往在 Heptabase(一款基於「卡片盒筆記」的知識管理軟體)裡寫下的,有關「熱情」的卡片,把它們從卡片庫(Card Library)裡拖曳到白板(Whiteboard)上。
這樣一來,把今天得到的新資訊,和先前建立的世界觀「併」在一起觀察,一方面利於重溫以加深印象,令一方面也是思想上的迭代與刷新。
👉 Heptabase 免費試用 7 天,一起探究「熱情」的世界觀。👈
■ 熱情是什麼?三個反直覺觀點
「熱情」這一詞在英文中為「Passion」,出自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典故,祂代替了世人承受罪業,因此原本是「耶穌受難」的意思,帶有強列「殉道精神」的含義。
出自於《大人學破局思考》裡,分享了三個關於「熱情」的反直覺觀點:
第一,熱情可能一點兒都不有趣
興趣像是做 SPA,躺著享受就好;熱情則像健身,沒人是為了享受伴隨著鍛鍊而來的肌肉痠痛和氣喘如牛而去做健身,而是為了達到某一幅「心理圖像」(心中想成為的那種人)而持續付出。第二,熱情不是烈火,而是一個火苗
熱情不是某一天偶遇心儀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然後乾柴烈火。
熱情更像是一個火苗,很多情況下始於一開始的「興趣」,需要耐心與毅力來增添柴火,具體來說是一定要有「產出」或「創作」這樣的成果。第三,熱情來自於奉獻精神
人類是社會性對物,我們天生會因為貢獻與幫助他人而感到滿足與快樂,呼應了「Passion」一詞的原意,這種精神力驅動熱情的持續不懈。
熱情是一個火苗,照亮一幅畫,持續添柴帶來成果,這些成果也對他人帶來了貢獻。
■ 不要盲目追隨熱情,要押「ㄤ」韻才行
但盲目追隨那些興趣與熱情,可能會相當危險。
《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主張追隨那些興趣與熱情,對個人職業生涯是沒有用的。除非,你的興趣與熱情受到自己天生的「核心本質」或「核心技能」支持:
核心本質
是一種天生氣場,在你最自然的狀態下,你會把什麼樣的能量帶進某個地方,它也反映出別人對你的感受。畢竟旁觀者清,不妨問問周遭的家人、朋友、同事,何時看見你表現最棒的一面,那就是你最原初的本質了,我想。
核心技能
通常是無論你的工作職責是什麼,哪怕是天南地北,八根竿子打不著的崗位,都會滲透到工作中的某種擅長(書中分做 10 類:語言、創新、建造、科技、動力、服務、審美、協調、分析、數字),因為你會不自覺地展現自己。
如果要下一個好記的註解,我會說要以「ㄤ」為始,先客觀釐清自己的氣場和擅長(都押ㄤ韻),然後再看看它能和哪些興趣與熱情相結合,就可以有效降低「把興趣當工作,反而變成惡夢」的窘況發生。
■ 熱情不能倚靠靈感,還得打磨技術
曾經在天下雜誌創立《換日線》品牌的「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分享了他經營自媒體 10 年的心得:
我最討厭一種人,就是把所有藝術創作都用天分、感覺來解讀,這都是放屁。所有創作都有最基本的技術層次問題,沒有技術、不知道有什麼技術、不想好好學技術,最後的結果就是:創作需要的時間非常長、創作的品質不穩定、創作出來的東西缺少技術層次帶來的風格。
做媒體品牌跟做任何產品的品牌都一樣,持之以恆,不斷做同樣的事情並且維持品質,只要你的氣比別人長,最終就是你的勝利。
要如何「不斷做同樣的事情並且維持品質」持續下去,靠的是熱情與技術——如果沒有針對這兩個要素進一步解釋的話,那就是心靈雞湯了!但作者可是實戰了 10 年,他下了實打實的註解:
關於熱情,願意「消耗生活幾乎所有可支配時間也想創作」的強烈慾望。
關於技術,在意每個生產流水線的「細節」的不斷改良、迭代、優化。
也就是說,我們的熱情不能單單只是停留在精神層面(倚賴可遇不可求的靈感),也需要在技術層面(前一大段所提到的「ㄤ」韻)上不斷打磨精進;當重複的次數多了,我們會(抽象化)歸納出一套方法論,從中找到並改善那些一般人不以為意的任何細節。
■ 熱情與專業交集,為世界提供解決方案
而《離職說明書》就是希望讀者活用職場這個「培養皿」來支持精神層面,當技術層面打磨到一定火侯時,你就成為了專業者,形塑熱情與專業兼具的「好球帶」。兩者必須有交集,否則:
只有專業,卻沒有辦法發自內心感到興奮與好奇,那麼遲早會因為缺乏成就感而退出。
只有熱情,卻沒有為世界提供所需的解決方案,那麼你的想法就不會得到關注,因為人類最有興趣的就是「這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令我聯想到了此前讀到「出版魯蛇的碎碎念」的 勵志書讀者設定 文章,所引申出的「叫好」與「叫座」兩個構面。
在我們在檢查一本勵志書的「讀者需求」(叫好)與「購買動機」(叫座)時,很容易沒有仔細切分兩者。
⠀
有些作品反應了目標受眾在哪些情境下可能遭遇什麼困難、什麼問題,也就是清楚地點出「讀者需求」。但對於購買者來說,他們花錢買書的目的,是找「 解決方案」。
⠀
因此當書中沒有製造購買動機,也就是讓他們「找到解決方案」的內容時,就有可能選擇不買。
叫好是寫出了連結讀者的共鳴(連結 = 與我有關/共鳴 = 深有同感),可能得到了很多點讚還有轉分享;但要叫座,實際讓讀者掏出錢,還得額外提供 Solution(得到啟發、收穫、方法)才行,這是另一道設計。
■ 後記:對於「熱情」的世界觀
順著以上所有書籍/文章段落的脈絡梳理下來,綜合各家之言攤(在白板上)開來看,以下是我對於「熱情」這個主題最新的世界觀,持續迭代刷新:
熱情是每當你有可支配時間,沒人逼你,你卻熱衷於為它消耗掉時間的強烈欲望。客觀上看起來,可能一點兒都不有趣。
熱情必須受到技術(押「ㄤ」韻的氣場、擅長)支持。在不斷重複的一致性過程中,歸納出一套方法論,從中找到並改善那些一般人不以為意的任何細節。
當技術打磨到一定火侯,能從「點出需求」昇華到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你就是一名專業者了。所以反過來思考我們和職場的關係,活用這個環境堆砌自己的主堡,而不要迷失於為別人的主堡挖掘護城河。
小彩蛋,這篇文章並不在我的「預料之中」,以上每個段落(模塊)都是我在做「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時候,平時閱聽完在 Heptabase 寫下的每一張卡片,這是寫作的最小單位元,就像每一塊樂高積木一樣。
直到某一天,突然被某個觸媒(這裡指的是《離職說明書》)點亮,點亮了新舊卡片之間「不期而遇」的機會,這時我要考慮的,是卡片之間要如何銜接,要怎麼轉場,把積木堆疊起來。
👉 Heptabase 免費試用 7 天,一起創造「寫作的最小的單位元」。👈
🌱 免費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Meta|X|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註冊幣安|幣安開戶+實名認證教學。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註冊 Potato|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