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殯儀館裡寫詩
004 讀詩 瘂弦〈殯儀館〉
瘂弦是台灣1950年代現代詩潮的大將。1954年他聯同洛夫、張默創辦「創世紀詩社」,出版《創世紀詩刊》並發行至今,是漢語詩壇最重要的詩歌刊物之一。
在這首題為「殯儀館」的詩,瘂弦收起了流行於1950年代的晦澀、超現實風格,改為以一種說故事般的語氣來描寫死亡。以死亡為主題的詩歌不算罕見(文學本來便是一個多元的場域),但若能以輕盈迫近沉痛,用天真刻劃悲哀,則可在常見裡寫出罕見,推陳出新,成就一首好詩。
說話人的身分從第一小節便有了眉目 — — 他顯然是個死者,而且是小孩子。男孩長出鬍鬚代表著青春期的繁茂年華,才剛要開始的生命卻已經要作最後一次修剪。樂遊於青草地上的女孩無法再享受陽光的淋浴,雖然此刻頸上仍有無盡的鮮花。
我們窮一生的精神去探究生命的秘密,小孩似乎,似乎已經能夠找到其中的竅門。而答案就在那黑而長的木盒,不過,你永遠無法回來告訴我們看到了什麼。所以你問明天是否是春天或生辰,所以你仍期待著路上的風景,所以你不懂得牧師尼姑們在哭嘆什麼。你還只是個小孩。我幾乎忘了,你還一直在找媽媽呢。
乍看之下,此詩輕描淡寫地以小孩的口吻說故事,只運用意象烘托出死之氛圍(教堂、壽衣、清明節等)。反覆讀後,卻有一股強大的沉重感揮之不去。
瘂弦 殯儀館
食屍鳥從教堂後面飛起來
我們的頸間撒滿了鮮花
(媽媽為甚麼還不來呢)
男孩子們在修最後一次鬍髭
女孩子們在搽最後一次胭脂
決定不再去赴甚麼舞會了
手裏握的手杖不去敲那大地
光與影也不再嬉戲於鼻樑上的眼鏡
而且女孩們的紫手帕也不再於踏青時包那甜甜的草莓了
(媽媽為甚麼還不來呢)
還有枕下的「西蒙」
也懶得再讀第二遍了
生命的秘密
原來就藏在這隻漆黑的長長的木盒子裏
明天是春天嗎
我們坐上轎子
到十字路上去看甚麼風景喲
明天是生辰嗎
我們穿這麼好的緞子衣裳
船兒搖到外婆橋便禁不住心跳了喲
而食屍鳥從教堂後面飛起來
牧師們的管風琴在哭甚麼
尼姑們咕嚕咕嚕地唸些甚麼呀
(媽媽為甚麼還不來呢)
有趣的是她說明年清明節
將為我種一棵小小的白楊樹
我不愛那蕭蕭聲
怪淒涼的,是不
啊啊,眼眶裏蠕動的是甚麼呀
蛆蟲們來湊甚麼熱鬧喲
而且也沒有甚麼淚水好飲的
(媽媽為甚麼還不來呢)
民國四十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Write me a letter: [email protected]
Like my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apoeminthelif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