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著讀也行,像演算法一樣思考的《逆向工程》

閱讀筆耕
·
·
IPFS
·
從外、內兼修「逆向工程」,也討論它與創意之間的關係。

作者:朗恩・傅利曼(Ron Friedman)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方智

《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祕訣:全球頂尖創新者、運動員、藝術家共同實證》

這是一本資訊量蠻龐大的書籍。

開門見山,所謂的《逆向工程》指的是系統性地拆解物品,以便探究其內部運作方式,從中獲取重要的洞見,這一項「從看見的倒推出隱藏的」技能,不單見於科技產業,也能用在自己身上。



■ 逆向工程的「外功」招式

一開始,舉出各行各業施行逆向工程的例子。他們採用的方法有異,有些領域(例如武器、藥品、汽車)離我們太遙遠,當作純欣賞。但也有比較貼近普羅大眾,可以現學現用的外功招式,像是:

╱臨摹╱

最耳熟能詳的應是 富蘭克林如何練習寫作 一事,先研究一份卓越的文字作品,接著放在一旁,憑著記憶把那份作品重新寫出來⋯⋯。這種複製作品的行為,讓人必須仔細留意作者在原創作品裡的「決策模式」,重新經歷他的創作旅程,並把新手自己的本能傾向拿來和大師做出的決定互相比較。

╱遠觀╱

文學巨匠馮內果想必從「高空俯瞰」視點大量考察,提出世界上大多數故事服膺於 六種敘事曲線 的分析工具;至於非文學類創作,考究一本書的索引備受重視,有助於了解該書作者的思考方式。

更甚者,還可以提出「逆向大綱」,一眼概觀整件作品,迫使我們忽略細節,採取比較抽象化的觀點回想整件作品的進展過程。

◍ 傳統大綱:把「未來打算提出」的重要論點列出來。
◍ 逆向大綱:概述「已完成的作品」當中包含的各項重點。

╱辨識模式╱

一想到創業,我們常是想到創新的點子,然書裡提到,新手創業家才會埋首於新奇性,老練創業家則是聚焦在可行性長年的經驗讓他們建立了一套心理資料庫,能夠把一項已經實證有效的商業策略,採取「公式思考」提煉出可能應用方式,然後引進另一個新市場,不用依賴原創性。

上述概念,也在你追劇的時候背景執行著。

當接觸具有一種共同潛在結構的眾多範例——例如看了大量 末世 影集——能夠促使你察覺到那些範例背後的模式,就算你沒有刻意要學什麼也一樣。於是當你嚷嚷著《殭屍校園》又是萬年老梗有多麼公式化的時候,此乃認知心理學家稱之為「內隱學習」的現象。



■ 逆向工程的「內功」心法

既然外功招式有別,那有沒有同源的內功心法可供依循?逆向工程的做法本身,可以被進行逆向工程嗎?

有的,那就是「像演算法一樣思考」,具體步驟有四:

  1. 資料蒐集
    大量的案例當中比較容易看出模式。
  2. 找出重要變數
    彷彿在玩「大家來找碴」遊戲,尋求成功案例為什麼獨特的關鍵特質。鼓勵提問,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提出多好的問題,而是你在看到引人注目的範例時是否可以停下腳步,堅決致力於解構這之所以有效的原因。
  3. 察覺模式
    關鍵在於抽象化。除了先前提及的「逆向大綱」工具,還有「把構想轉變為數字」做法,藉著把重要性質量化,即可比較這些特質在每個例子裡的出現頻率。
  4. 做出預測
    找出引起你共鳴的結構,從而以全新方式利用這道公式

說到提問,《逆向工程》應是期許我們先退後一步遠觀,畢竟早已蒐羅好明確目標(大量成功案例),避免犯下見樹不見林的缺失,才說「提出好問」是次要;卻也憶起《數據、謊言與真相》很重視提問的格局,它用問題去獵尋研究目標,然後才去找資料。此時「提出好問」就像是船隻朝著正確方向航行,不可不慎。

提問所扮演的角色,隨著方法論的變化而不同,有時是敲門磚,有時是指南針。



■ 逆向工程與創意

行文至此,不知道有沒有人冒出這樣的疑惑,逆向工程這種「探究並且解析別人作品」的做法,會不會扼殺創意產業?使之蒙上一層抄襲的陰影。

不能否認有人會濫用書裡介紹的方法,但與其聚焦負面例子,作者更想傳達的是逆向工程的教育價值:追求一種證明有效的做法,可以新方式應用在新情境

也認為原創性和創意是兩回事。提出新概念值得稱道,卻也得小心別帶著智識眼罩行事,僵固在「原創」思考裡閉門造車;更重要的是為構想找到重要而新奇的應用方式,有賴於「創意」融合各種點子,逆向工程迫使我們思考(他人與自己)所做出的決定,帶來質問與啟發,會在事後成為催生創意的發酵劑

還指出太多創意也會弄巧成拙,必須兼顧市場的接受度。一個好答案是避免極端,能夠引起眾人注意,就是大致熟悉常見但帶有些微變化

秘訣不是絕對的新奇,而是利用證明有效的公式,再添加你自己的獨特新意,一點點就好。



■ 尾聲:逆著讀也行

以上大約是本書上半場部分,偏理論,協助讀者解構自己欣賞的例子;藍圖打造出來,也擔心大家望洋興嘆,故下半場致力於填補「願景」與「能力」之間的鴻溝,是四篇各自獨立的實作專題,可視需求跳著讀、逆著(章節)讀也行。

讓我印象最深的章節再度與「提問」有關:如何取得有用的建議與回饋。這回它不是敲門磚或指南針,而成了(意見的)接收器呢!



閱讀筆耕的簽名檔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連載中 👉 01020304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廣播資訊不漏接 👇
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漂流書/說書會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MastodonMediumvocusPotato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卡片盒筆記 ze7|靈感不是偶然,而是可以設計的系統:播種子與巡田水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79|不是做自媒體,是做自己「有興趣且能掌控的事」

閱讀筆耕|送你錢 SOLV 空投!幣安 Megadrop 積分任務手把手圖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