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案的前置作業與評估
個人接案更容易出現短期案件爆量,或長期沒有案件
在這過程中如何運用時間,做有效率的事情,仍然是重要的課題
開開心心談了很多案子,終於要步上手軟的階段了嗎?想太多了!
處理得好,收款可以感受大豐收的喜悅,然後華麗轉身;處理得不好,就跪在地上吃土了。
評估時間與能力
如果許多案件都談成,想把所有案件都接下來合作,不想漏掉任何一個案子,那就得好好地評估能力與時間,認清自己的時間有限,再怎麼有能力,時間依然是固定的。
如果貪心地接下全部的案子,卻沒有好好完成,除了留下不好的印象之外,整體來說,是沒有良好的收益。
在開會前,先將客戶的需求整理好
這部分沒有一定的方式,有人會覺得還沒接到案子,就做了簡報,甚至是分析需求,是不是有些浪費了呢?萬一案子最後沒談成怎麼辦?
不明確的需求,會更難報價。將需求先整理好,提出簡單分析和疑問,以及視情況提出參考,但不會提出詳細的解決方案,讓自己的價值變為:欲知詳情,且聽下回分曉。
等正式開始合作,再告訴客戶解決方案
除了上述所說,簡單地整理需求的好處:
- 對記憶力不好的人很有幫助,記憶的容量有限
- 留個紀錄,以後可以管理跟查看內容
- 條列把需求列出來,可以幫助雙方釐清
- 保持專業度
- 報價的時候也能將這些需求附上,降低重新思考需求的機率
為報價書與合約書制定範本
不論前面和客戶如何相談甚歡,雙方還是得簽訂報價書與合約書才是正式合作。也會有些情況是客戶想先知道大略的報價,但我們無法每次都細細地把每一項內容都重新報價。
若剛好其中兩個客戶的委託內容相似,就能把相關的內容沿用。
準備範本,能讓你從一小時,加快到半小時,甚至 15 分鐘就能完成報價。
延伸閱讀:製作設計報價書
不急於在當下報價
在當下跟客戶聊得來,大家都很有共識,這時客戶問了一句
「這次的費用會是多少?我想知道大概的價格。」
『我們回去評估,會擬定報價書寄給你們參考。』
我傾向開會結束後再給報價書,避免在現場給予答覆(如果對方這麼急於知道,還是得堅持自己的立場。)
這麼做有幾個原因:
- 如果當下給了一個價格,事後也許能調整,但難免有判斷誤差的時候,導致最終報價與一開始估價有落差,有些客戶會表示:「這跟當初說的差太多了吧~!」就要再花點時間與客戶說明。
- 最麻煩的是,客戶誤會你說的就是確定報價,得額外去解釋。
- 開會時會有專案規格增減的情況發生,就算心裡有個價碼,還是使用報價書列出後比較清楚,避免遺漏。
- 簽訂合約,收到訂金,才動工;並不是口頭答應就能正式開始。
- 同樣的,驗收完畢,收到尾款,再交付檔案。
- 不要因為對方認為這樣可以,你就順從,不要降低自己的規格,凡事請照正常的程序走,不為貪圖方便與隨便,就草草了事。
其他考量
除了專案的時程與規格之外,需要了解:
- 對方的決策者是誰?由誰來做最終的決定?
- 如果對方的窗口跟你說了很多,但他卻不是最終決定的人,只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專案執行下來會很可怕。
- 由誰負責溝通?
- 除了決策者之外,溝通的角色也很重要,他是否了解專案在做什麼。
- 實體開會的必要性,以及距離、交通費?
- 有些客戶傾向實體開會,而有些客戶自己認為某些會議只要線上討論即可。這些都會影響你的時間和交通費的成本。
- 與客戶對談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些蛛絲馬跡?
- 這只能意會無法言傳,適時地相信自己的直覺,多點察覺心是好事。
個人接案更容易出現短期案件爆量,或長期沒有案件
在這過程中如何運用時間,做有效率的事情,仍然是重要的課題
考慮足夠,卻不能陷入鑽牛角尖的困境,這些考量,多數都是由經驗累積而成的。
祝大家都能保持愉悅地豐收。
文章首次發布於 Medium,目前閱讀的版本為同步版。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及支持,有任何問題都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