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游荡的女性9:莫不谷的滔滔生活和金龟换酒
前言:上周拿到了最后一笔工资,放学以后信号塔由本周在财务关系正式成为无业游民,刚从波兰游荡回来的莫不谷轮值。
在波兰游荡的旅途中,有很久的时间都在交通工具上,大巴车一坐就坐好几个小时,常常从天光热烈坐到暮色四合,漫长且无可排遣的时间就在车上阅读。车上昏黄的灯,和摇晃的车身,伴随着我读完了两本书。一本来自韩国作家金爱烂的《滔滔生活》,这或许是我今年看到过的最好的书。看的过程像被火灼烧到一样,金爱烂的才华和天赋像炮竹一样在整本书里不定时爆炸,每爆炸一次都往人全身的皮肤撒上了磷粉,一点点火星就可以通体自燃。
这样的结果是我一方面觉得痛快又佩服,想要站起来再踮起脚尖用力鼓掌。另一方面又有些受伤和焦灼:为什么我还没有办法创作出这么好的文字呢?那种不辜负自己这一身的血肉和过往,像刀子一样下笔写出准确到让自己也头皮发麻的文字?然后就望着巴士车窗外目不暇接的草地和月亮给自己分析原因,或者说安慰自己:除了天赋才华这些原因,我还没写出来最本质的原因是——我没有一直写。
天赋不足和努力不够选哪个当主因更不伤人我有些举棋不定,最后还是决定选后者,因为那意味着我还有可能。我总是要选择可能性给自己。
看另一本书《最好金龟换酒》时心情就如释重负,不再有“我怎么没办法写得这么好”的紧迫感。这本书来自于一位在瑞士的听友推荐,她也是一位世界游荡者,在播客里听到我说接下来会去南美,给我推荐了这本由一位辞掉英国金光闪闪的工作去南美大陆游荡的中国女性所写的旅行书。书名来自于李白一句诗:“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我把书的开头和南美大陆的部分看完,大概画出了我和霸王花南美游荡的路线:巴西-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从东向西,再一路向南。
两本书交错着看,时不时觉得割裂,尤其坐在波兰的充满活力和闲暇城市里,看自己过往因为无知而以为相较落后的波兰竟然如此美好,人们在满目绿意和阳光里随意休憩,再看一眼《滔滔生活》中东亚人生的挣扎和痛苦,就觉得造物主并不公平:它把苦难密集地撒向了另外一片大陆,比女娲造人的过程还不公平。
当我在椅子上躺着,把目光从两块大陆生活的比较中转到我自己身上时,我发现我前30年的人生,可能恰恰就被这两个书名注解:滔滔生活和金龟换酒。
在贫穷之水灌注的滔滔生活中浮沉,拼命拿到那个社会奖赏给我的“金龟”,金龟还没捂热转头又突然将之换酒,拿金锁链换自由。
因此我开始在大巴车上,写下自己的滔滔生活,写着写着头顶的车灯越发晦暗,眼泪就在这晦暗中狡猾地溜出来,先是探出头,然后滔滔不绝。
“滔滔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以为它是辽阔奔腾,波澜壮阔的生活。结果它在金爱烂的笔下,是年轻的女性和姐姐合租在首尔的半地下,家里因为爸爸给人担保破产变卖家产时,妈妈执意要把她开饺子店挣钱时给女儿们买的钢琴放在这半地下局促的房间里,一晚雨水滔滔不绝灌入地下室,女孩在这滔滔雨声中终于按响了被房东威胁只要出声就把女孩赶走的琴键。
“那天晚上我们吃的是饺子。妈妈放在冰桶里递给我们的,热腾腾的饺子滑入食道,姐姐说,终于感觉身体安定下来了。姐姐说每咽下一个饺子,感觉都像在吞咽妈妈。”
滔滔生活就是贫穷浸满了的生活,是女性穿梭其中被蚕食的生活,也是有温情交织其中的生活。所以它真是复杂,让人一回首,不知道是该先想起哪个,是该刺痛还是也浮起微笑。就像破旧不堪的衣服,上面有让人不敢回想的血渍,但是又有你小时候烤红薯烧破的一个洞,你摸着那个洞,还能想起红薯的甜香。
我对滔滔生活的记忆一是水流,二是饥饿。
水流是在我姥姥的村子里,冬天极严寒的时候,一群人站在冰冷的河里打碎冰层在河里筑坝,拦截水流来捕鱼。我和一群小孩就蹲在河岸边目不转睛得看,因为只有几岁还蹲着,只能看到那些人被冻到发红的小腿。我当时一直在想,我穿着棉袄棉裤都这么冷,他们得多冷啊。不知怎么我就想入了迷,扑通一声掉到了河里。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捞起来的,醒来时我在姥姥温暖的怀里,大冬天她把她的棉袄脱下来裹在我的身上,身边一群大人哈哈大笑和我说我是怎么掉进去的。
时隔20多年,我完全不记得河水有多冷,我只记得姥姥暖烘烘的棉袄,以及醒来发现大家都在笑,没有大人因为我闯祸要打我的如释重负。在村子里,一旦出现这种事情小孩通常会被劈头盖脸打一顿来“长记性”,何况我这闯的还是还是个一不小心就容易小命呜呼的大祸。我邻居家的女孩,有一边脸就被家里人用鞋底扇肿,像一座紫红色的小山,而她犯的错是在一锅汤里捞稠的。我看到之后每一次盛饭心里都有些害怕,因为饥饿我也想吃稠的,稠的部分才有菜,汤的部分吃不饱,但是我也害怕鞋底会落到我的脸上,一座山会从我脸上长起来,被用来警示其它的小孩。
关于饥饿的记忆贯穿了生活波涛的上游。大人总说我是一个“嘴停不下来”的小孩,因为我总在饥饿。后来毕业上班,我两三年内长了三十多斤,因为每次加班老板总会给点很多吃的,鱼头泡饼,小炒肉,那些我以前吃不到吃不起的东西,在深夜的晚上被充足供应,所以我像补偿自己一样猛吃不休。
小时候家里能吃到肉的时候实在太少,所以过年的“年味”最直接的就是“肉味”。过年意味着终于可以很多顿都吃到肉了。但是有一年猪流感过后,猪肉太贵,压根吃不起,我就很久没有吃到猪肉,因此也没有吃到包子和饺子(小时候牛羊肉是更昂贵且罕见的肉,只有吃酒席才会吃到,高中以后家里才偶尔会喝羊肉汤)。后来姥姥为了能让我和弟弟吃到水煎包,就买最便宜的鸡皮(因为鸡皮有油吃起来会香,接近猪肉),用鸡皮来给我们包水煎包吃。我和弟弟小时候每个周末都要走路很久去姥姥家,因为姥姥总会在贫穷的生活里给我们想方设法做一些好吃的。
爷爷也非常会做饭,甚至是个厨师。小时候爷爷是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的,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韩剧和金爱烂的小说里,家里总有一个爸爸帮别人担保导致破产欠债,看多了觉得这仿佛是一个韩国现象,还好中国不怎么发生。结果就在我想这件事情的当下,突然想起我爷爷不在家一直在外面当厨师的原因,就是为了挣钱还债。而债务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帮别人担保。别人开面粉厂失败,我爷爷因为担保欠了亲戚很多钱。每年过年我爸爸带我走亲戚,就要听亲戚一遍遍地骂人。过年走亲戚就能吃到肉,所以我总爱走亲戚,但是耳朵会影响食欲,骂人的话从耳朵过一遍,胃就满了。
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爷爷喝醉了,红着眼睛说他在外面当厨师时,看到别的小孩可以每天吃香蕉(小时候香蕉在我们那里罕见且昂贵,我特别喜欢吃香蕉),吃肉吃鸡腿,再想想我吃不到这些,他就特别难受。我听完眼泪就唰唰流下来,像也喝了酒。
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号称宇宙中心五道口一个学校读书,周边的房子十万一平。食堂分三层,价位逐层上涨。我最常去一层,一层的菜有5块钱一盘的,用红色的盘子装着,里面有很多很好吃的肉,比如里脊肉,红烧肉,接下来还有3.5元一盘,2.5元和1.5元一盘的窗口,每个价位的盘子颜色都不一样。最末尾有一个窗口,是1.5两盘的菜,盘子的颜色是白色的,盘子里有土豆丝,白菜和绿豆芽供选。我就每次在这3个菜里做排列组合选2个,这样加上米饭我就可以一顿只花2块钱。此后好几年我都不想吃这三个菜。
米饭是我们全家都以为我无比热爱的食物。因为在华北平原的农村,主要的农作物就是小麦,主要的主食就是小麦磨成面粉做的大馍。大米也要花钱买,我当时觉得我们村最有钱的人家,每周都能吃一顿大米饭。我们家一年能吃大米饭的时间屈指可数,所以每次吃我都无比珍惜,呈现出巨大的热情。后来在北京上学食堂主要的主食就是米饭,毕业工作中午点外卖又是米饭,为了少花钱就能吃饱,吃了无穷无尽的米饭,我又对米饭开始厌烦。在北京工作的五六年间一直没有买电饭锅。
可是爷爷却一直记得我很爱吃米饭,每次过年回家总是非常高兴地给我蒸米饭吃。我说我已经不吃米饭了,给的理由是我要减肥。爷爷觉得很失落,并说我120斤刚刚好不用减肥。
他不知道的是,我不再喜欢吃的土豆丝,大白菜,绿豆芽和大米饭,都是我在贫穷生活中日日面对和一次次下咽的食物。我不想要回到家过年应该吃得丰盛时还吃它们,它们让我觉得那些白色的盘子和白色的饭一直尾随着我。
我在去北京之前,我只感受到饥饿,并不知道那是苦。我的同学们也和我一样饿,上高中的晚上有时候太饿了却没有东西可以吃,我的同学和我在宿舍里,找到方便面的调料包,在碗里冲上滚烫的热水,我们端着铁碗一人喝一口,假装自己是在吃热气腾腾的泡面。
去了北京读书,而后毕业工作,回望身后才知道那种生活的定义叫苦,也理解了我奶奶为什么特别喜欢余华《活着》改编的电视剧《福贵》,因为电视剧里的生活更苦,能让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那么苦。余华小说里卖血的故事,也发生在我们那个村子里,我的姑姑叔叔爸爸大爷们,都曾经卖过血,来换取一点点钱。村子里组织卖血的人,还经常来我家玩,讲起他从前组织卖血的事。后来他有一天突然消失不见,好些天之后尸体被发现在一个遥远的高速公路上。饥饿驱使人们去出卖自己的血,再拿这血换来的钱填补饥饿,人在吞咽自己经过市场循环的血。
毕业后一年一年终于挣到了一些钱,解决了长久以来的饥饿。深夜饿到胃像一个大洞时,可以打开冰箱,即使冰箱一无所有,还可以叫外卖。但是我却发现,当知道身后的生活是苦时,眼前的生活也越来越苦了。不仅我苦,我叫外卖的时候发现递给我外卖的那双手也长满苦的纹路,窗外芸芸众生,无一不苦,我们集体陷入了苦的循环。
那甜究竟被谁吃去了呢?
《燃烧》这部电影里说饥饿分两种,Little hunger是生理上饥饿的人, great hunger生活意义上饥饿的人。
我前25年的生活可能很多时候都是在和贫困和饥饿抗争,我以为把饥饿解决我就能免于苦。可是发现从little hunger进化成为great hunger后,苦更加弥天盖地了。
在做little hunger时,还能安慰自己说只是起点不一样,只是自己跑得没那么快,只要自己努力过几年自己也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结果胃不再有巨大的洞时,眼睛里却有了,因为看四周所有的生活,都苦不堪言,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滔滔生活的浮木是什么呢?我原本以为是金龟,我拿到第一枚金龟时,我们家就在村子里办了酒席。后来我的堂妹,弟弟和堂弟陆续拿到,我们家接连办着酒席。而后四个人在天各一方的城市各自解决自己的饥饿。
村子里总说我家的祖坟冒了青烟,一定是祖宗埋葬的方位好。我的爷爷,爸爸,叔叔特别以我们为荣,他们不遗余力地把我们拿到各种各样金龟的故事添油加醋地传向四面八方。
结果我却突然要把这些金龟全都扔了,因为我发现这些金龟只有我扔了才可以变成浮木让我在滔滔苦海中漂浮起来,让我从这个穷千里之目也看不到光亮的海中游出去。倘若我戴着。它们只能把我拖下去,拖到底直到溺毙。这个事情我也爷爷爸爸叔叔是无法理解的,但是他们也没有异议。从我这一侧的原因是,任何人有异议我也不会听,因为只有我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从他们那一侧的原因,三分之一是因为爱我所以不想让我不高兴,三分之一是知道他们无法指导我的人生说了也没用,还有三分之一我猜我选择的浮木是出国留学,这在他们眼中也是值得炫耀的金龟。
我的妈妈却非常不同,她从不炫耀我们得到的任何金龟,甚至还为此感到踟蹰难言。我从北京辞职完成留学申请后,gap year有很长的时间是在家里过的。和家里人一起起早贪黑地种地卖菜,在田里蹲着摘豌豆摘好些天,累到腿酸腰痛,村子里的人每天看我每天干完活身上全是土,和我妈妈说你看人家一个大学生还天天帮你干农活。我妈妈就笑笑不说话。每天凌晨五六点起来和我爷爷一起去城市里卖豌豆,整片地的豌豆全部摘完卖完,我们家四个人一起忙了这么久,收入只有一千块。我爷爷和买豌豆的顾客说,我之前在北京上班,一天的工资都比现在卖豌豆挣得多。听到这句话,我觉得这苦与苦之间,也有天大的不公。
我姥姥所在的村子比我们家的村子还要更贫穷一些。我和妈妈一起去姥姥家,路上遇到亲戚问我妈妈我现在在干啥,还在北京上班吗?我妈妈回答说已经辞职了,犹豫一会说我现在在学车。亲戚瞪大了双眼看着我问:“学大车吗?”因为在乡村地区,大家学车是为了谋生,之后可以去当大车司机跑长途,但是很少有女性开大车跑长途,所以他听到我在学车吓了一跳。当时我和妈妈愣了一下理解他的意思之后哈哈大笑了很久。
我不知道我妈妈倘若像我家的男性家人们这样,告诉他我是出国留学,他是会比对女性学大车更震惊,还是更可以理解。金龟和扔掉金龟,在贫穷的土地上都是异类。
我当时学车是为了来欧洲之后可以自驾游,但是在国内拿了驾照之后到现在一次也没开过车,因为在荷兰上路要重新花钱学,很多朋友前前后后花了5000欧才拿下驾照。我想着5000欧够我去太多地方,时至今日还没舍得花这个钱。但是我已经想好了一个替代方法,我和霸王花接下来去加纳利群岛需要自驾,我已经在网上找好了租电动车的地方,我们可以骑动车低成本且更置身于景色之中地自驾游。
扔掉金龟和学车都是为了自由,这两个动作在我尚需要去竭力满足little hunger的家乡,是难以被理解的。滔滔生活中,活着才是第一要义。
但是人一旦变成great hunger后,就不能糊弄自己。你需要答案,你就得去找答案。你渴求自由,你就得亲手给自己解绑。
金龟换酒,金锁链换自由,看着有很多豪气和潇洒,仿佛是突发奇想一蹴而就,实则是苦思冥想策划已久。落子无悔,换前换后却仍有很多难题和焦虑尚未解决,比如最关键的是我明年下半年的签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不时就会浮到脑子里,在飞机上,或者上,大巴上,吃饭的时候,在市中心悠扬欢快的音乐里。
这次我终于和自己说:“就让未来的莫不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我现在先做好当下的莫不谷,这样我才有机会成为一个不一样的莫不谷,一个未来有机会有可能解决明年签证难题的莫不谷。”
所以我决定明年3月前先不想这件事情了,让当下的莫不谷先纵情享受一下金龟换来的美酒。
旅途中我还一直在想:为什么我即使金龟傍身的那些日子,也没有成为那种我以为自己会成为都市丽人,精致白领,过那种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的生活?
想了好一会我才想出来一个答案:我是一个从滔滔生活中来的人,我的身上有过和饥饿对峙的火光,和生活搏斗的抓痕,我注定生猛且粗粝。精致的生活方式在滔滔波浪中会面目全非且积重难返,我也只能过生猛的生活。从口水涟涟的乡村走出来,拿起金龟没有再做祖祖辈辈安土重迁的农民,放下金龟从头学起做一个游民。
饥饿还会继续,hunger for life 或许会无休无止。stay hungry, stay creative.当感受饥饿时就创作,或许有朝一日,我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也有那种全身磷火熊熊的感觉。
女性去世界游荡,不仅拓宽了自己生活可能性的边界,也激发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朋友行动的勇气和力量。如果有正在世界游荡的女性朋友想分享自己的体验,加入到“在世界游荡的女性”系列创作中,欢迎来信给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以及在去中心化的Web3平台Matters(https://matters.town/about)邀请下,“在世界游荡的女性”这个系列也会同步上线matters,把文字和创作更早地在社区里推广,真正地在web3以一种拥有主权的方式畅游,(此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因为matters需要科学上网才可以使用)。
延伸信息:和你分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日常,也共同探寻日常之外的可能性。当我们从名义上的学校毕业以后,我们进入了更加复杂的日常生活。生活面前,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life-long learner):学着如何和生活交手,如何安放和成为自己。《放学以后》希望是一个这样的所在:它通过文字,声音和影像,借由文章,播客和游荡世界的视频,将分享的慰藉,共同前行的力量,以及“去创造”的自我敦促传递出去。和可能性携手同行!
解锁小册子《创作者手册:从播客开始说起》:https://afdian.net/item/ffcd59481b9411ee882652540025c377
永不失联:邮箱订阅放学以后Newsletter: https://afterschool2021.substack.com/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来信及合作洽谈)
小红书:游荡者的日常
微信公众号:放学以后afterschool
YouTube:放学以后afterschool
播客收听:国内:苹果播客,网易云,爱发电,汽水儿,荔枝,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微信听书;海外: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nipd,Overcast,Castbox,Amazon Music,Pocket Casts, Stitcher,Radio Public,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