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失控的數據

梁廷安
·
·
IPFS
·
現在我的主職也算是個廣義的政治工作者,但在產業分類上屬於資訊業,在入職前老闆給了我一套書籍,說有空可以多多閱讀,讓自己更能融入整體行業感受。他給了我這本失控的數據,看完後對比我的自身經歷,覺得不至於標題誇飾法,反而覺得寫得剛剛好。

書的內容

過多的數據指標讓工作者失去對工作失去了熱忱跟興趣,只為了滿足一連串的數字指標。這個叫做指標固著,在唯一目的就是按質計酬的的機構或單位可能是很有效,但金錢的流動對於組織的生存是必須,但不是絕對唯一的價值。又當一個組織無法提供可以被利用的價值時,金錢的流動就會停止。

或許對業務員獲利最大化的指標上,設了個數字門檻是個好事,但把這些指標擴及至醫院、診所、大學等,讓員工只為了達到季指標、醫療評鑑、教育評鑑等量化數值,會壓縮這些院所對於社會產生的非量化價值,一個資本社會是需要仰賴各種不同的機構為市場提供平衡的力量:像是強調論文數量但產生一堆毫無學術價值的垃圾論文;醫院為了美化死亡率與營收刻意拒絕執行對醫療成本跟風險大的手術等。書裡面的這句話寫得很好:『把所有機構單位變成公司來經營,反而會對實際的運作狀況造成很大的阻礙』。

數據本質是要把知識描繪出輪廓,知識分為公式化知識與一般實用型知識,公式化的知識就如個別年齡學到的教科書知識;實用型知識比較是約定俗成的手把手教學。過於理性主義時,則會把實用型知識在傳承中做出了消耗而不自知。

而在政治上,維持完全的公開透明,反而會影響國家的運作。因為政治是個別的利益團體組成,並不是經營公司有著唯一獲利目標(近年來也被各種檢討)。像是完整的外交透明反而使國家手腳難以伸展,在編列預算時曝光名單反而讓自己從事此行的人身陷囹圄,一個蓬勃發展的政府這如一段健康的婚姻關係一樣,部分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會讓關係長長久久。

我的感想

我個人過去在學生時擔任教學助理與研究助理、出社會後曾任職民代助理,也去醫院、民間企業、NPO協會等不同單位工作過。這些職業在行政流程上的一些評量表格,很多時候是為了做而做,有沒有這表格不影響事情可以辦完,但為了處理這些表格,可以把事情做到更好的機會就得被捨棄,為什麼要有這些表格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績效評量用,要做這些績效評量是為了給更上頭的決策者看、或是給外界不懂的人看,到頭來一堆人為做而做為忙而忙,很沒有意義。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梁廷安Matters是我個人資料庫 記錄我的閱讀筆記 & 各式心得,沒什麼版權,想抄就拿 歡迎多多交流 [email protected]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