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談】 誰是要飯的?
1/19完成農曆年前的最後一場演出,因為極度疲累感,接下來的慶功宴並沒有參與。
唱歌並不輕鬆,觀眾看來輕鬆自若的神態,歌手卻必須全身肢體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用勁,而今天更是比上回多唱了兩首歌,即使歌喉沒有像上回那樣緊繃,唱完後還是感覺全身虛乏,好的,下回要演出前兩個月,一定要出門跑步去。
這是一個藝術季,也是劇團進駐衛武營都會公園三連棟第三年,開展的第一個大型活動。除了音樂性質演出,當然有戲劇演出,加上各種裝置藝術與展覽,而本次的藝術季是以高雄醫生詩人曾貴海先生的詩作為主題,參與者除了在此棟進駐的藝術家外,還有台語發揚社團的朗誦,也有帶入劇場氛圍的人體模特,一位男高音,兩齣戲劇,一組原民樂團,更有金曲客語音樂人顏志文與山狗大樂團(他們有一張以曾貴海醫師詩作譜曲而完成的專輯),還有在下。
在一群不錯的演出陣容裡,感覺自己的表演似乎有點兒戲,不過也已經把自己的能力儘量發揮了。
最近兩天的熱門新聞,便是車輪黨的立委一會要取消文化幣、一會要取消公視補助,那位金門胖虎還說影視工作者仰賴補助的行為是「要飯的」,讓演藝工作與出版業者,也就是文化人群情激憤,誓言推動罷免風潮。一個百年政黨,有堅持是好,但仍得要體恤民情貼近民意,而不是為擾亂行政而任意為之。演藝工作人生活並不容易,劇場人更是被擠在邊緣掙扎求生,當你看到高雄的演唱會經濟如此勃發,試問有幾個能達成,還有更多音樂工作者默默無聞,你看到那些戲約不斷的明星演員,沒看到的是有更多小配角,還有幕後工作人員,說台灣的影視產業打不出亞洲區,所以補助也無用,但反觀韓國,這些年韓國流行音樂,成為全球樂迷的新顯學,但他們國家每年都補助演藝事業超過300億韓元,因為這樣的投資超過十年才有起色,甚至又過了近二十年,才站上世界。
所以對於文化的投資不重要嗎? 拿文化幣去買書不對嗎?
我就是那種很邊緣的劇場人,兼默默無聞的音樂人。排練一齣戲至少兩個月,劇團沒經費發給排練費,連演出費也只有少少幾千元,說真的,要不是還有股熱情支持著自己,這樣的收入比例還不如去要飯乞討,所以我真的不是要飯的,更難怪文化人要怒氣噴發,這樣素質的民意代表真的適任嗎?
但我還是很盡責的,把歡笑和感動帶給觀眾,畢竟觀眾來欣賞演出,就是想或的一場視聽饗宴,這時刻是我最愛也最珍惜的,因為那時候的情感流遞無可取代,也讓我時刻感念舞台的神奇,始終敬畏著。
疲累一天,還把一堆氣憤話語宣洩給大家,包涵啊!
最後來段"反抗者"的舞蹈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