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投毒或集體歇斯底里?伊朗「女學生集體中毒」之謎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
IPFS
·
伊朗近期發生上千名女學生在學校中毒事件,隨著中毒的女學生越來越多,伊朗社會譴責聲浪愈發強烈。圖為中毒後送醫的女學生。 圖/路透社

註:本文寫於2023年03月08日

「這聞起來,就像魚或橘子腐爛的氣味?或者,是濃烈的香水味...」伊朗近期發生上千名女學生在學校中毒事件,女學生們聲稱在問到怪異味道後,隨即出現噁心、昏眩、四肢短暫癱瘓以及疲倦等症狀。隨著全國31省中,有25省、至少52間以女校陸續中毒,伊朗社會譴責聲浪愈發強烈,要求官方徹查。在調查進行之際,各方也試圖釐清根本原因,究竟是有極端宗教組織為了阻止女學生上學而投毒,抑或這是在女學生群體中爆發的「集體歇斯底里」症?

近期事件並非伊朗第一起中毒案。在2022年11月30日,就已經發生過一起女學生中毒案例,當時伊朗中北部城市庫姆(Qom)的18位女學生表示,因吸入神秘的難聞氣味、出現呼吸困難與呈現四肢麻痺的狀態而送院治療。弔詭的是,在庫姆事件之後至今,這一類「女學生中毒事件」開始蔓延(伊朗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已改採男女分校,但相關案件也有部分男校受到毒氣影響),且數量以及遍布的區域也開始擴大,推估至少有上千名女學生中毒。

伊朗女學生中毒事件的影片、圖像在近期流傳於社群媒體,《BBC》查核驗證過其中的部分影片內容,確實有救護車抵達女校門前,也有許多女學生被送院或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

根據部分中毒女學生的說法,有些人指出自己吸入像是魚或橘子腐爛的氣味,有些則聲稱在吸入毒氣前,她們看到了有未能證實的物品被投進學校。「就像腐爛水果的味道,但更強烈、刺鼻。」一名在首都德黑蘭附近上學的女學生告訴《BBC》,自己當時聞到了這股奇怪的味道,回家後開始感到頭暈、喘不過氣;接著在第二天,很多同學包括一名老師都生病了,但幸運的是,絕大多數不舒服的症狀在24小時內就會退散。

伊朗上千名女學生於學校中毒,左圖為送醫急救的救護車,右圖為上街的伊朗抗議人士。 圖/路透社、美聯社
伊朗女學生示意圖. 圖/美聯社

除了釐清氣體成分之外,外界也在猜測中毒的背後原因,有沒有可能是「人為投毒」?對此,伊朗副衛生部長和一些政治人物就認為有人故意投毒,背後的動機是要阻止女學生受教育,因而將矛頭指向極端宗教組織——例如阿富汗的塔利班——但這個說法並沒有任何直接證據。

儘管外界難以在封鎖的伊朗環境中——在壓抑的社會氛圍之下,女學生、家長們和醫護人員都避忌出面表態——即時查證這些事件的時間和地點,但可以確知的是:中毒事件並非近期突然發生,而且已在伊朗國內造成民眾強烈不滿與抗議。然而至今,官方在事隔多月後依然無法釐清箇中原因,甚至試圖淡化事件的嚴重性、聲稱這是「女學生焦慮的症狀」,這種敷衍的說法,也讓家長和女學生的心中被恐懼和憤怒所籠罩,尤其,家長們也猶豫還該不該繼續送女兒上學?

但女學生們口中所說的「難聞、腐爛水果味道」的源頭究竟是什麼?是不是有毒的氣體?

對此,化學武器專家卡賽塔(Dan Kaszeta)在其Twitter上解釋要釐清氣體成分的調查難度。首先,他指出如果一個物質對人體有害,那麼該物質通常會與所處的自然環境如陽光、水分和氧氣等相互作用反應,然而這一些物質通常在短時間內就會揮發和消散,因此收集的難度很高。

卡賽塔認為如今許多女學生都將焦點鎖定在「氣味」上,這可能也會有誤導效果,除了專家們難以單靠氣味給出準確判斷,學生們對氣味的描述也多是來自個人主觀經驗。就卡賽塔的說法,認為女學生們目前所描述的各種腐爛氣味,還難以確定是哪一種特定的化學危害物質,無法成為釐清真相的關鍵證據。

就現有情況,相關單位難以收集物理性的證據,但生物學證據——如血液和尿液——或許可以提供一絲線索?卡賽塔亦補充,生物學證據依靠徵象(signs)與症狀(symptoms),前者是醫生能客觀觀察到的資訊,後者是病人的主觀感受,因此他認為就伊朗女學生中毒事件,不論是有關徵象或症狀的報告都不夠清楚。而儘管女學生們確實描述自己出現頭暈、噁心、呼吸急促等症狀,但卡賽塔也指出關鍵:能夠讓病患產生相關症狀的物質涉及數十萬種化合物,因此要從中找到「罪魁禍首」,更是不易。

圖/美聯社
圖/路透社

反駁的說法指出,儘管保守的伊朗男女有別,但情況不像阿富汗,伊朗過去並沒有發生過女學生被攻擊、或教育問題而出現嚴重攻擊事件。甚至,身為中東區域女性識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伊朗女性在社會上亦是重要的勞動力,且多年來積極爭取女性權益。例如,在近來阿米尼死後爆發的全國示威中,女性紛紛摘掉被強制規定要戴上的頭巾、上街抗爭,高呼「獨裁者去死」的口號。

或許,也正因為女性成為這場示威的抗爭主力之一,一些伊朗維權人士也猜測:若是人為投毒,可能與政府為了懲罰女性示威者有關。一名伊朗人權觀察研究員就告訴《紐約時報》:「這似乎是協同攻擊(指中毒事件),目的是為了在女生和她們的家人之間製造恐懼,因為這一些女孩參與示威,並因此受到懲罰。」

另外,伊朗籍記者卡迪瓦爾(Jamileh Kadivar)提出另一可能原因:女學生群體之間爆發「集體歇斯底里」症(mass hysteria)。這又稱之為群體性心因性疾病,意指集體性的恐慌、錯覺和無病因疾病症狀,例如當一個人感到不適如頭暈、嘔吐等,其他人也會出現相似症狀,但症狀的傳染並非因為中毒,而是心理因素如焦慮所致。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科和流行病專家西蒙·韋斯利(Simon Wessely)也提出類似觀察,並歸納成兩點:第一、他認為此中毒事件少有男學生、成年人受影響,而主要發生在女學生身上;第二、女學生很快就復原了。

「在政府強力鎮壓抗議活動的背景之下,毫不意外地,伊朗學校會發生這種情況。」西蒙教授說道。這個說法的猜測,是源自於伊朗社會對於女性的高壓、阿米尼之死造成的恐懼與壓力,構成了集體歇斯底里的因素。

然而,以上種種說法都沒有直接證據,一切都需要經過詳細調查,才能得知最終結果。目前,隨著事件持續延燒,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尼也終於3月6日第一次出面表態,要求當局認真調查,並且形容這是不可饒恕的罪行,若證實是蓄意行動,當事者應該被判處死刑。

上街抗議中毒事件的伊朗女性。 圖/美聯社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追蹤社群 訊息不漏接:轉角FB轉角IG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轉角國際 udn Global《轉角國際》編輯團隊:主編/林齊晧、編輯/周慧儀、編輯/賴昀、編輯/李牧宜。官方網站: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index —— 合作方式聯繫:[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現實與電影裡的真假安華?馬來西亞政壇不倒翁的拜相之路

藝術無罪,滲透有理?倫敦塗鴉牆「中國政治標語」之亂

後女王時代的英國王室
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