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狂潮下的音樂產業

四季
·
(修改过)
·
IPFS
·
變與不變?變!然後,我應該不會失業,但會用持續透過網路分享音樂。

這是一篇隨想文,沒有重點提示,好奇的人可以慢慢往下讀。

四季為聲音工作者,也是媒體人。從事配音、主持、新聞、藝文報導工作20餘年,待的地方雖非「知名媒體」,但也謹守分際,致力推廣音樂與藝術人文。

這些年來,四季親眼見證mp3的快速興起,更見過追求黑膠載體的各式文青人的堅持,雖然數位的聲音當時還不算好,但用過的人都知道,真的很方便,只是聲音還是不好。

雖然mp3也被檢討聲音取樣失真,但數位的好處是容量小便於攜帶,加上不要求音質的人能勉強接受,所以一直到現在依然有許多愛用者使用mp3聆聽。

其實,就連電台所播出的音樂檔案,美其名是無損格式的wav,但也只能算是披著wav外衣的mp3程度而已。

近年來隨身裝置容量都是百G計算,甚至可以添加記憶卡以擴充至T的等級,因此隨著隨身載具容量越來越大,可見的能存放的音樂數量也愈多,保守估計都可以萬首起跳。但常聽的又有多少呢?

隨科技進步,音樂取得的方式也跟著進步,四季也從聽CD多年,直到今年初開始訂閱聆聽數位串流雙軌並行。

猶記得數位mp3興起時,所有人都在瘋狂下載,那時以擁有mp3音樂檔案為榮,似乎沒聽過mp3好像就落伍了一般。只是,這樣的下載殊不知已經是違法行為。

曾幾何時的違法盜版mp3,直到如今的合法化、各家數位串流音樂爭鳴現況,業者無不推出更為划算的聆聽方式,藉以吸引使用者的耳朵與眼球的關注,但音樂出版商(也就是唱片公司)會有甚麼損失嗎?

基本上並沒有損失,反而更容易獲取利潤,甚至因為不需要壓制CD,也讓製作成本跟著降低,所有的美好又回歸到音樂藝術發行者。

使用者呢?

忠實的使用者本來就會花預算購買音樂收藏,如今只是換個方式,並透過各種訂閱制、會員制、年費制等等,讓忠實使用者持續透過隨身裝置,將百萬甚至千萬首音樂帶著走。

最終,喜歡儀式感的使用者將會凋零,取而代之的是天然的網路世代,他們是天生的網路族群,一開始接觸到音樂絕對是透過收聽APP,而他們的網路社交活動也將比我這一代還要頻繁,甚至可以透過虛擬實境、虛擬幣、NFT等虛擬代幣之名詞,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繼續過著虛擬與現實的人生。

音樂產業會衰亡嗎?不會!

走到網路世界之後,都是透過點擊次數收取費用,幾乎不會被盜版的音樂出版商,開始透過網路行銷、宣傳,也不需再花大筆經費買雜誌、電視廣告,只需要在與各大音樂串流商簽約時約定各種宣傳但書,之後持續躺賺

只是這樣的狀況將會造成"大者恆大"的局面,一些小廠、小眾的唱片公司,就很容易被忽略,不過在這內容當到的網路世界裡,只要有夠好的口碑、利用社群媒體進行有意思的曝光,小蝦米也能贏過大鯨魚的。

難怪乎有許多音樂家甚至藝人已經開始自行錄製音樂發行,透過網路端的快速傳送,已經完全不需要過多的唱片宣傳預算,逐漸的虛擬將會打敗實體,再堂而皇之的讓串流音樂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部分。

不用多久,只需再五年。

然後,我應該不會失業,但會持續透過網路分享音樂。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四季🎻音樂推廣職人|自由寫作者✍️ 🎧音樂不是聲音的藝術,而是時間的藝術🎧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這⋯是夢嗎?原來最令人意外的黑馬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

✍️這若不叫傳奇,又誰能堪稱傳奇?

日本隊的強悍,真的讓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