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位不喝彩的人

一榛Flora
·
·
IPFS
这是去年夏天写的一篇关于巴黎奥运会的文章,也是我决定真正开始“表达自己”思维的开始。

其实明显地感受到,今年大家对奥运会的关注大不如前,有位网友评论:“老爷养的蛐蛐在外面斗赢了,家里的奴才有什么值得开心的?”,这句幽默的话挂在高赞上,我想肯定也是反映了大家的某些共同情绪。

其实从一开始,我也有打算好好关注一波。

开幕式的切片看得人兴奋,我像一只未开化的猴子,围观了那些我们难以想象和触及的松弛与包容。但我也对这种草台班子感到有点“生气”。比如,升起的那位女性雕像,本来应该是11个,还有一个被卡住了,卡住的那位貌似正是我唯一认识的波伏娃。

又比如说,开幕式是开放式的,不用买门票,而正在开幕式场地里的那些巴黎人,事不关己,悠闲地坐在咖啡馆里自顾自地看报聊天,完全不在意窗外正在发生什么。他们凭什么不用尝用高价买黄牛票才能入场的甜头?

而对于重金属摇滚表演出现在奥运开幕式这件事,伙伴也发出了不屑的尖叫。

之后一段日子,关于奥运会的新闻每天都在热搜榜上成堆挂着,我一个都没兴趣。

我有更在意的事情。比如,前阵子我实习租房时买的的金龙鱼里到底有没有媒味儿?以后我们是不是真的要持许可才能上网?00后是不是以后真得70岁才能退休?但这些东西在热榜上待不了几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点无奈,我太喜欢深究这些不太可能有答案的问题。事已至此,那我就乖乖地跟着大家关注奥运。

虽然一开始我就感到许多不解:比如多名运动员,有300多名随行工作人员、多达2000位记者和专门的大厨团队。奥运会前夕,乒乓球球员在成都集训,负责其伙食的厨师说选手们吃的猪肉是空运的,成都的猪肉不太能吃,我陷入了沉思。

赶紧打住。不要细想。尽量只聊体育。

我承认,看许多比赛我都有些静不下心来。毕竟大多数我都没在生活中真的体验过,也搞不懂规则。比如射击、击剑、划艇此类,除了看变动的分数和排名,一无所知,没有办法得知什么距离下打进哪个环、使用什么动作击中对方、用多少时间到达终点,到底是什么难度?这个成绩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如果说这些是因为我生活的层次太低,那我想跳水和体操这类运动,应该也没几个有钱人真的尝试和体会过。

看到潘展乐打破世界记录,为中国队夺得混泳金牌那段视频时,我心潮澎湃,但这种情绪就持续了几十秒,过后又陷入很不是滋味的心情之中。我想起前段时间,我为了在市里找个能游泳的地方所面对的困难,走遍很多地方,考虑使用者密度、水质、安全等,最后真是选不出一个地方下水。

那一刻,真的挺羡慕他们有如此干净和标准的泳池供自己遨游。我也想在那种池子里游游泳,再没机会下水,我怕把自己唯一会的蛙泳都忘了。

我也不太有办法安慰这是因为家这边太小了,因为想起去年夏天在重庆,为了游泳和打羽毛球,只能冒着将近度的高温,跋山涉水去付费体验片刻。

今年,咱们游泳队奖牌是在参赛史里数量最多的一次。我想,如果他们多得一块金牌,就能多建几百、哪怕是几十个游泳池,我这种割裂感可能就不会产生了。


视线转到跳水这边,全红婵当之无愧算得上是这届的焦点,她从高台上跳下后溅起来的水花,简直比我缓缓地走下去还小。我知道跳水运动员个头小小的,但在同伴面前不太看得出,直到她和谷爱凌拥抱那刻,我才知道她的身子鼓有多“单薄”。

这个拥抱,被很多人觉得说是女性运动员之间的相惜之拥。我同样深受感动,却也莫名有些悲凉的触动。

过去很长时间里,谷爱凌其实很少作为运动员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是斯坦福学霸,也参加各种名流晚会、颁奖典礼,简而言之,奥运冠军只是谷爱玲的身份之一,运动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而跳水却几乎是全红婵的全部。

我想起自己高中隔壁的体校学生,他们日复一日单一的训练,若要是没有走上这条路,又会去往哪里呢?全红婵以后拿不了奖牌,当不了冠军的时候,又会去哪里呢?裁判席上只有一个郭晶晶,我想还在直播间带货的田亮,他应该已经算得上是体面的退役选手。

记得早些年看过一篇报道,内容是关于一位退役后的举重运动员的生活境遇。她叫邹春兰,14岁开始训练,拿过9块奖牌,还打破过世界记录,最后却到大澡堂里给别人搓澡谋生,一身的力气,别无所用。除此之外,还有伴随终身的伤病,以及服药过度导致终身无法生育的后遗症。

而能将名利转化为资源,留任成为教练得到“善终”的运动员到底能占多少呢?

我想,所谓体育,真的需要大家不遗余力地将一批批家境不佳的孩子,关在几乎与世隔绝的训练室中,专门培养成为一个个终其一生只为了获奖和争光的人吗?

位于奖牌榜前列的许多国家,大部分运动员是还有自己的职业,抽个空来参加下奥运,一不小心还拿了个金牌,我觉得真酷,体育竞技并不是需要奉献自己的全部,丢掉自己生命中其他所有的东西。

我们经常说,不要用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专业,以卵击石,很好理解。可奥运会上这一堆堆的外国人怎么回事啊,怎么几乎都在用爱好挑战我们的专业,而且居然还能赢那么多,说实话,我的价值观有点崩塌,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种感受。

因为附着了太多,大家才会过度在乎。

王楚钦球拍被踩,网民都为此愤愤不平,运动员个人多处反应也着实不太得体,因为运动员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面对任何不可控的因素,反应势必会过度,因为输不起,赢不了的代价太大了,这种状态下,换谁谁不紧绷?

印证来得很快,王楚钦止步男单25强,还有隔壁体操苏炜德失误令团体错失金牌,被咱的网民骂了个翻天地覆。只要运动员没有拿到“应该”的金牌,大家能找到一万种讨伐的角度。

这样很容易让人想到当年的刘翔,明明已经创造了那么多奇迹的超人,因为伤痛而不得不退赛,事后却需要多次道歉,网暴到入美籍不愿归国,虽然我现在都没有想通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道歉?

前些年也有许多人可能是良心发现,在网上赛博忏悔,说自己欠刘翔一个道歉,当初因为跟风而说了很多伤害他的话。看着如今王楚钦和苏炜德被骂,我陷入了沉默,我想这些骂人的肯定是当初没有向刘翔道过歉的那些人。

这次奥运会期间,有两位阿富汗的女运动员在赛场上表达了自己的女性权利诉求,希望和呼吁自己国家的女性能够平等地拥有受教育、运动等基本权利,说实话,能在那种被打压的大环境下走到奥运的赛场上,我衷心地佩服她们。

但我说了,尽量只谈体育。

国内的许多人对这种行为颇有微词,我注意到有些评论说,理解也同情她们所遭受的困境,但奥运会作为纯粹的体育赛事,并不应该涉及政治。

我只是隐隐约约地认为,这句话由我们来说,合适吗?堂堂正正、干干脆脆地将体育与宏观叙事所分开,谁能来告诉下无知的我,我们是什么时候做到的?赢了为国争光,输了对不起全国,奖牌越多意味着越强大,只要数量第一,我们就是体育强国,真的吗?那为啥直到现在学校孩子们还在害怕体育课、课间十分钟会被挤占。

算了,只聊体育。


那位为了给国家多拿一枚金牌的举重选手唐功红,举起几乎不可能的重量,创造奇迹打破记录,赢得国人欢呼。但回到后台却血压飙升,鼻血不止,落下终身伤害。我当初了解过这件事过后,从此反感任何需要违背运动员正常身体规律,只求所谓观赏性的运动赛事。

要说期间我觉得最“反智“的事情,就是女单决赛那场,我其实挺想不通,都是中国人,谁赢不是赢?现场观众和国内网民的态度真让我摸不着头脑。后来被热心网友科普,说体圈能算是如今饭圈的鼻祖,挺意外的,但又很难被说服。

我想起一件困惑我的事情,每次只要有运动员拿到金牌,社媒上就会立刻爆出许多代言,我寻思着这是咋做到的啊,也不能瞬间就把代言广告给拍摄好吧,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还有“品牌押宝”这一说。

是有人押宝压错了吗?奖牌谁拿应该是无所谓的,都是咱们的嘛,但是谁拿到后某些人赚得更多,应该是没法一概而论的。

别想了,只谈体育。

要说正向触动还是有点,这种感受是一位乒乓球运动员,61岁的华裔卢森堡选手倪夏莲所带给我的。面对排名是世界第一的对手,她在结束比赛瞬间那个“过足了瘾”的笑所释放出的感染力,那就是最切中我内心的体育力量。

年龄大点又怎样?输赢又怎样?我自己反正很难因为某位选手夺得金牌而被激励到去运动,但倪阿姨的那种笑能让我感受到:

——哇,体育好神奇!真的能使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如此浓烈到外溢的幸福。

写完了,去运动了。

因为我希望做六十多岁也仍然如此灵活和幸福的人,至于那些无解的问题,也得等到我健康活到七十岁再说。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一榛Flora高墙挡不住我的眼和心。
  • 选集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