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開始

弓長先生
·
·
IPFS
·
很多大人的應對往往教會孩子求生存的方式,從小學會包括各式各樣的討好、指責、講道理、不理會,而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
老闆出差剛好補貨到

大人要求孩子要誠實;但,自己卻前後說法矛盾。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勇於承擔;但,自己卻理由一堆。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物歸原位養成好習慣;但,自己卻走到哪堆到哪。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有耐心;但,大人卻自己沒耐心。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有效率;但,自己卻拖拖拉拉。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放慢步調;但,自己卻匆匆忙忙。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情緒管理;但,自己卻放任情緒宣洩。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有事情要說;但,自己卻生悶氣。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做事細心謹慎;但,自己卻急躁魯莽。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和兄弟姊妹和樂相處;但,自己和自己的兄弟姊妹關係緊繃、不相往來。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專心;但,自己卻無法專心陪伴孩子。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認真;但,自己卻無法認真聽孩子說話。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做錯要改;但,自己卻做不到。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樂於分享;但,自己卻斤斤計較。孩子會怎麼想?

無論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怎麼想,孩子仍舊是會無條件愛著父母,但學會各式各樣的應對,同時也讓他的大腦與心越來越疏離。成人後副作用就會慢慢浮現。

當大人生氣時,跟孩子說:「你再這樣,就不要叫我爸爸」

以為在教孩子懂事,實際上是在教孩子可以對別人情緒勒索。


當孩子拒絕時,跟孩子說:「好啦!吃一口啦,吃一口我就跟你玩」

以為是在教孩子吃下營養的東西,實際上是在教孩子忽略對方的拒絕。


當孩子難過哭泣時,跟孩子說:「不要哭,這有什麼好哭的」

以為是在教孩子學會堅強,實際上是在教孩子忽略情緒,教孩子學會不同理。


當大人生氣不開心時,生悶氣。

以為在教孩子學會察言觀色,實際上是在教孩子討好別人。


當大人用著外在條件評斷一個人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教孩子用外在條件判斷一個人。

大人生氣打了孩子,當孩子學會原來生氣可以打人,卻又告訴孩子:「不可以打人。」

當大人要求孩子要看書,自己卻不看書。

以為是在教孩子上進,實際上是在教孩子說一套作一套。

孩子會因為雙重訊息而錯亂。

明明是擔心,呈現出來的卻是指責。

明明是煩惱,呈現出來的卻是是訓斥。

明明是生氣,呈現出來的卻是情緒勒索。

明明是開心,呈現出來的卻是告誡。

明明是焦慮,呈現出來的卻是道德勸說。

明明是難過,呈現出來的卻是生悶氣。

而這些大人的應對往往教會孩子求生存的方式,從小學會包括各式各樣的討好、指責、講道理、不理會,而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

還有無數的例子,說到底很多時候大人認為的教,反而只是讓孩子迷惘。

關鍵在我們大人教孩子是「自己過去累積的個人價值觀」還是「身為人皆可擁有的價值觀」。

儘管如此仍無關對錯,因為這樣的大人,可能也是在這樣環境下成長,慢慢累積出的「個人價值觀」。

想想自己對待孩子的模樣,有多少是我們小時候不喜歡被對待的方式。

這些年在一對一諮詢的工作中,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成人,都因覺察過去傷痕而掙扎著,很努力的想掙脫。

過去如何被對待,都無法重來。

但,過去如何對待孩子,永遠都可以重頭開始學習新的對待方式。

很多人告訴我,他們不希望下一代像他們一樣那麼的掙扎,明明愛著對方,卻用自己過去受傷的方式傷害對方。

當可以開始有意識的覺察自己的狀態,才有機會進一步做出新的「應對」的選擇。

試著一點點的作調整,都是新的開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弓長先生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退場

參考

言教?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