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黃老思想】第八篇 視之而弗見

文明之眼
·
·
IPFS
·
「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望」是在描述萬物成像原理,忽是描述高速運行,望是形容充實填滿,例如在原子觀測時所發現的電子雲,就是電子高速運行的縈繞殘像,當縈繞殘像大量疊加就會貌似實體,所以物象觀測是空間或實體,關鍵在於取相的時空區間。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收,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望。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人的視覺、聽覺、感覺都有範圍,皆是主觀意識對物象的解讀,當意識極靜專一入定時,就能發現萬物皆是空幻;因此可知,高速運行的縈繞殘像,是萬物的成相原理,無從得知運行始末,但能用既有的現象,來推論宇宙的起源。

 

「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昏之而弗得」與「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用意相同,即宇宙萬物皆意識解讀,當意識修行達到極致境界時,就會發現萬物空無的真相。

「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收,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道理相似,就是當修行專一入定時,意識能由相對轉化為絕對,也就是主觀意識能通達至宇宙意識,因此對時空能隨心所欲的解讀,例如將取相的時空區間調高,就捕捉不到電子,即「不收」,反之,捕捉電子就會象觀測地球一般,即「不忽」。

「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望」是在描述萬物成像原理,忽是描述高速運行,望是形容充實填滿,例如在原子觀測時所發現的電子雲,就是電子高速運行的縈繞殘像,當縈繞殘像大量疊加就會貌似實體,所以物象觀測是空間或實體,關鍵在於取相的時空區間。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這是對原理描述的總結,萬物成相原理是現有的基礎,因此,「今之道」即世間萬物皆意識解讀而來,由此我們能推論宇宙的起源也是意識虛擬的結果。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明之眼貼文全為個人著作,無版權問題,歡迎引用分享轉載製片。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黃老思想探討:天下皆知

黃老思想探討:天下有始

黃老思想探討:返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