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ald得,我都得!——從小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教育共享
·
·
IPFS
·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為了讓幼稚園學生更適應小一的學習,以及希望在他們九月正式上課前,先從思維及態度裝備他們擁有自信積極、樂於嘗試、不怕失敗的生命素質,因此舉辦了一個名為「阿得歷險記:小一迎新生命教育週」,邀請小一學生及家長參加為期三天的生命教育體驗之旅。


你的孩子曾發生過以下的狀況嗎?

  • 常把「不要」掛在嘴邊
  • 會因一些小事而鬧情緒
  • 總是害怕挑戰新事物
  • 遇到挫折時容易放棄
  • 不知道如何面對失敗


如果孩子有多於一項上述的狀況,實在值得師長反思當中的關鍵及關係何在。是孩子個人的問題,是家長教養的問題,是學校課程的問題,還是社會風氣的問題?抑或是,提及的通通都是問題所在?

師長們應如何就此對症下藥?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為了讓幼稚園學生更適應小一的學習,以及希望在他們九月正式上課前,先從思維及態度裝備他們擁有自信積極、樂於嘗試、不怕失敗的生命素質,因此舉辦了一個名為「阿得歷險記:小一迎新生命教育週」,邀請小一學生及家長參加為期三天的生命教育體驗之旅。


「自我效能感」有何成長意義?

雷智明副校長 (左)、林逸龍校長 (中) 及陸雪瑩副校長 (右) 相信「正向成就」對學生的成長意義

校方認為,要讓學生自小願意嘗試、敢於挑戰自己,甚至不畏失敗,為孩子提供不同的展藝平台,鼓勵他們建立「正向成就」,正是其中一個可行之道。


陸雪瑩副校長多年來用心推動正向教育,她認為「正向成就」有別於「成就」。這是指人們能透過努力奮鬥來爭取有意義的成果,並在過程中開發個人潛能。一個「優秀」及「快樂」的人,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有期待的人,這樣的孩子會主動及自發地好奇探索、嘗試,在多方面建立正向成就,繼而更令其進一步「優秀」及「快樂」。


林逸龍校長說,

「正向成就」可拆成兩個詞語,一個是「正向」,另一個是「成就」。「兩者之間互為因果,一個人可以因為其個人『正向』而有『成就』;亦可以因為其個人『成就』而變得『正向』。我們是較傾向的是,當一個人先『正向』,然後再積極主動,追求一己的『成就』。」


與此校合作的生命教育機構林秋霞老師補充說,

「『成就』應為多元化,不應只局限於主流的學術成績、名利地位,而且每個人對個人成就也應有不同的解讀,若能為自己的人生而盡情、盡興、盡責,難道這不是繽紛燦爛的人生嗎?」


如何提升一己的「自我效能感」?

小一新生投入參與三天的生命教育體驗活動

林逸龍校長表示,要讓孩子自主地探索及嘗試,發掘個人的潛能,藉以在多方面獲得成就感和建立正向成就,關鍵在於提升其「自我效能感」,讓他們相信「自己得」。


「自我效能感」指個人對一己能否有完成某工作的信念和能力,即一種衡量「你有多相信自己能做好一件事」的標準。如果人們的「自我效能感」低落,他們就很容易出現無助、無力、無心的沮喪局面,最終失卻自我,處於迷失惶惑的狀態,會窒礙個人成長,反之亦然。


培養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校方指可參考心理學家亞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提出的四部曲入手:

「第一是『信念』:孩子對事物的理解及對自己能力的認識。
第二是『嘗試』:相信自己的信念,動手探索其可行性,在探索過程中了解自己的實際能力。
第三是『評價』:分為自我評價及他人評價。從評價的高低斷定自己的能力。
第四是『經驗』:經評價後,強化信念的過程。愈多做得到的經驗,會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克服困難的人。」


「自我效能感」怎樣具體落實?

校長和老師落力地上演「阿得歷險記」

這個連續三天的小一迎新生命教育週,改編自童話故事《醜小鴨》,自編自導自演【阿得歷險記】,由校長及生命培育組的老師真人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阿得」是一隻小鴨,他的英文名是Donald,從小被其他鴨子取笑及拒絕,但其成長過程中遇見欣賞及接納他的花精靈。在花精靈的鼓勵及支援下,最後得以重拾自信及勇氣,成為一隻獨一無二的小鴨。校方期望新生能以「阿得」的經歷,勉勵自己在一舉兩「得」中成長:既「優秀」,又「快樂」,從而帶出「你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但你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的主題信息。


現場所見,孩子對迎新週的口號琅琅上口:

「Donald得,我都得;只係未得,唔係唔得。」


活動最後一天,每位新生均「得獎」——願意嘗試,相信自己的孩子便能獲獎。陸副校說,這個獎亦稱為「Duck獎」,當學生想起小鴨「阿得」時,就會想起這個活動的口號,繼而鼓勵自己作多方面的嘗試,提升一己的自我效能感,建立正向成就。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教育共享Sharing Education (教育共享), 啟發自一個法國的古老故事《石頭湯》。 從煮石頭湯的過程中,讓人們學習互相分享,互補不足的美好; 當付出愈多,得到的也愈多,快樂也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身邊人。 我們相信: 1. 相爭不足,分享有餘 2.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3. 愈跟人分享,擁有的愈多 4. 從分享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5. 生命,因樂於分享而豐富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每一次挫折,都是生命系統的升級:小學「挫節」體驗週案例】

【中文科裡的生命教育實踐:鳳凰木下的回憶】

【通往幸福的路上,回歸教養的初心:幸福失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