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記(七)——七食記

司湜
·
·
IPFS
·

假期後回到社區,發現竟然錯過了兩輪七日書活動,好可惜。但仔細想想,就算沒錯過,我也不一定有勇氣參與。(是的,書寫很需要勇氣,要克服寫不完的恐懼,寫不好的羞愧。)

但是說到吃嘛,就完全不一樣了。吃,沒有壓力,沒有顧慮,有的只是暢快淋漓;我們頂多需要擔心吃過多會發胖,又或者吃不完會浪費。吃,真是讓人感覺充實且滿足。

趁著小長假,我攜老扶幼走了好幾個珠三角市鎮,也吃了一些地道食品,有一部分讓我在返程路上依舊回味無窮。

(一)潮汕砂鍋粥+避風塘炒海鮮

潮汕地區的宵夜名物,砂鍋粥當數其一。用砂鍋燒水,將生米煮至七分熟,然後加入配料(肉類、海鮮、芫荽、菜莆等),再次熬煮。直到米已煮綿軟,食材也熬出味道,才算大功告成。這時啖下的每一口都無比鮮甜美味。


至於避風塘式炒法,便是用蒜頭、蔥段、豆豉、辣椒等起鍋,然後放海鮮一起爆炒。這種煮法,搭配新鮮海產,一般都不會太難吃,但有可能吃起來很難看。聽說吃這種菜式只許用手,拿筷子吃,吃不出真正滋味。

  • 食後銘:不建議與初相識的朋友或心儀對象分享,因為不敞開來左右開弓吮著手指吃,會過不了癮;但一旦忘情盡興吃上鼻尖失了儀態,則有可能過不了面子。


(二)順德卜卜蜆+筲簊魚片

順德河道較多,河獲甚豐,於是用淡水魚和河蜆做的不同菜式,便漸次出現了。本來順德魚生是到訪當地必點的一道菜,奈何自己不喜生食,又不嗜辣,所以轉而點了這道筲簊魚片。

河魚泥味較重,沒有大料佐味,有點吃不下咽。魚片是滑嫰的,河蜆也算鮮甜,就是調味出了點差錯。最終沒能光盤,慘淡結尾。是稍為尷尬的一頓飯。

  • 食後銘:如果本身不夠吸引,便努力加點氣質與韻味,女人如是,魚片也是。

(三)鶴山農家竹筒飯

竹筒飯,顧名思義,就是把飯放入竹筒裏煮。以前吃過的竹筒飯,都是用短短的竹筒,把米釀入,煮好了,才把竹筒破開來吃。這次在鶴山吃的,是長長的、已經開半的竹筒,與其叫竹筒飯,不如叫竹杆飯更貼切一點。

不過,別看它外貌不出眾,蒸出來的飯菜都帶著濃濃竹香,像是蒸熟後在火上再焙烤過一樣,很是好吃。尤其是那兩筒蒸飯,父母親從開吃起便一直讚口不絕,黏黏糯糯口感超棒。

以前從沒發現,父母對米飯口感還有這等要求,可能是年紀大了,腸胃不堪碾磨,因此便喜歡上軟食。作為子女,能為父母帶來合心意的一頓飯,我也吃得甘之如飴。

  • 食後銘:你外表硬朗,內裏卻溫暖而柔軟,情人,你的別名叫竹筒飯。


(四)石岐乳鴿+豉油皇大蝦+清燉鮑魚雞湯

石岐乳鴿以皮脆肉嫰聞名,撕開皮肉更有一泡鮮甜湯汁冒出來,一般會選用出生21至28天的鴿子來製作,有紅燒、油炸、卤水、鹽焗等烹調手法。鴿肉性味平和,任何體質的人都適宜吃(哺乳期婦女除外)。

當天,我還搭配了很好下飯的豉油皇大蝦,以及一盅暖胃的燉雞湯,一頓飯七分飽,很是養生。

  • 食後銘:年輕時吃飯,慾求不滿,不吃到脹氣打嗝,永遠不罷手;如今惜身,知道留有餘地,見好就收,不問肚子有否空間,只管擺擺手。


(五)三鄉夜市燒蠔+辣子炒皮皮蝦

以前到台灣或泰國旅遊,最佳的夜生活便是逛夜市吃夜宵。現在夜市風氣也吹到我的生活圈來,終於不用坐飛機到遠方才能過上口癮。本來想正值炎夏,又剛巧碰上休漁期,應該買不到優質新鮮的海產,但出乎意料的是,烤蠔和皮皮蝦都相當肥美可口,讓我跌破眼鏡。

  • 食後銘:生活總是會送你禮物、給你驚喜,只要你做好最壞心理準備。

(六)西式甜點+椰汁鮮果撈

吃了數天煎炸烤焗菜色,得來一點甜蜜清潤的食品來中和一下。有好吃的拿破崙蛋糕和椰汁配水果,至於那怪獸牛角包,配上芋蓉和微焦棉花糖,也是好吃的,就是在農曆七月看著有點驚悚。

  • 食後銘:外面的美食縱美味,時間久了還是有點膩。


(七)豉汁蒸硯魚+紅燒五花腩+清蒸奄仔蟹

離家數天,最記掛的始終是家中的爐火味,最吃不厭的還是母親的精巧小菜。沒有特別技巧,也沒精緻擺盤,主打一個少油少鹽不熱氣,平凡家常味,但母親的小菜永遠是最能感動味蕾。

  • 食後銘:樸素外觀,不減惠中。


雖未如期參與社區活動,但於農曆七月用第七篇外食記記上七款美食,也算是湊上七夕的熱鬧了,你說對不對?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司湜 生長於澳門。五行缺木,命定與書紙為伍。土性,卻實際上是個水漾人。水是...... 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wilhelmin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司湜的自律板
7 篇作品

年終回顧——二二二篇

司湜參與社區活動
37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