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才是走向目標的第一步

Stella
·
(修改过)
·
IPFS
·

Matters 第一篇就講放棄這個議題好像有點消極,不過還好我一直百無禁忌啦。

今年加入了商業思維學院,在與學院中的同學分享自己無心的一句「學院在課程的安排中,有一件事情是教我們學會放棄」,沒想到引起許多人的反饋。其實這句話最初的靈感來源,是 Gipi 院長在始業式分享,去年同學發生的例子,他修了好多課,但也是愈學愈茫然,他該怎麼辦?


衝向成功,嗎?

學院當中有五大學程,上百篇的商業思維百科,數不清的主題講座,Case Study 和 學習營,在 Q2 更加入了社團活動,我們常常在取笑某些雙修或者肩負許多重責大任的同學,都不用睡覺了嗎?或者正往「肝鐵人」的修練之路前進。在學院裡我看見很多同學都有著屬於自己,追求目標時,閃閃發光的眼神,就像希望的星星一樣,非常觸動我的心。

小時候我們常常被鼓勵,當要龜兔賽跑中努力的烏龜,我們要義無反顧地往目標衝刺,盡可能吸收自己不熟悉的知識,有更強大的能力,才能靠更接近成功一點。但院長卻是勸那位修了很多課程的同學,放下學院的課程,好好回到工作上,加深自己的基本功。而在 Q2 投入專案管理學習營的我也是,一開始覺得專案管理學程的課程內容和自己的經驗相似,不會太難,但實際投入之後,發現自己以前的經驗,反而限制住自己。課程內容只是看懂了,但不知道怎麼實際演練,不停輸入而沒有輸出的情況之下,淪為不停趕課的下場,直到學習營的中後期才逐步進入狀況。

 6 月 16 日,學院發起了《百科打卡 | 策略力 – 晨間 AMA》活動,活動規則很簡單,每天看一篇百科文章,在文章下方寫下自己的心得,早上 8 點到 Gather 上和同學討論。無意間我和學院的幾個同學組成臨時性討論小組,有了小組就有自己輸出的壓力,每天晚上我會先看完隔日要討論的內容,寫下自己的心得,隔日再和同學們分享。透過這方法,我發現我更了解百科內的內容,會主動去思考自己過往經驗所觀察到反思,同時依據同學的反饋,又產生出更多的想法,我開始明白院長為什麼始業式的時候,院長要提醒大家要懂得選擇,懂得放棄。


FCEPF 法則

之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學習步調,並利用商業思維百科中提到策略規劃八步中的 FCEPF 法則,重新聚焦自己的目標。FCEPF 就是策略選擇的方法,也就是以下的 5 個步驟:


  1. 篩選(Filter):選定自己的目標之後,先篩選(Filter)掉不合價值觀的策略
  2. 脈絡(Build a context):建立起自己目標和價值觀的脈絡
  3. 估算價值(Estimate):在所選定的策略之中,資源要怎麼投才能產生最大效益
  4. 排序(Prioritize):依據效益來排序要優先執行哪些策略
  5. 聚焦(Foucus):聚焦目標

我覺得人生規劃的道理也是一樣的,我們有一個長期目標,需要選定一些策略方法,讓我們自己往目標前進。恰巧 Q3 開始,我們的學習小組也開始擬定下一季的目標,所以我也利用 FCEPF 法則,來思考,我要如何成為我想像中的自己呢?

最後,我將長期目標設定為「專業、多能及善於組織協調的祕書」,並選擇了以下的策略

  1. 強加商業思維:我認為這是祕書協助老闆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
  2. 強化專業能力:多讀書、多輸出,強化英文及領導力
  3. 成為更好的自己:養成穩定的運動習慣及每日的感恩習慣


放棄清單

的確,在利用 FCEPF 設定 Q3 的策略之後,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被我放棄了,像是產品經理學習營和第二次專案管理學習營的活動。不是說那些活動沒有價值,只是每天的時間有限,在估算價值及排序之後力有未逮。這時我做了放棄清單,將自己放棄的項目記下來,保留當初為什麼選擇他、他和長期目標的脈絡是什麼,和現在的目標關聯是什麼,以及最重要的是--為什麼放棄。透過放棄清單,和自己對話,把那些想做的事、想打造的未來都好好收著,期待在最合適的時間,讓他們展現最好的樣子。

Q3 的學習小組有雙週復盤的習慣,所以在每一次復盤前,我會好好思考,為什麼有些目標我沒有排定時間去做呢?為什麼達成率那麼低呢?是不是我當初高估了他的價值,所以我感受不到完成的滿足感,所以沒有動力去做?

接著把放棄清單打開,重新思考清單內的那些項目,會不會比原本選定的策略更能有效達成所設定的目標呢?那些放棄的理由,是否與現況相符呢?利用 Product backlog 的想法,思考現有的行動策略是否要再堅持一下,亦或是重新調整。

復盤、動態調整,是接續在 FECPF 策略規劃後,一步步達成目標的基石。 


「放棄」也是在前進

在上一次的雙週復盤,我和同學們分享到:「原來我真的需要安排一個時間打電動!」。原因就是在前一週,我陷入了各種趕作業與開會的循環,加上又得到辦公室上班,工作學習兩頭燒下,到週末產生「期末考效應」--明明就來不及了,就是提不起幹勁,一直東摸西摸。後來,真的開了 Minecraft,打了 2 小時的電動之後,重新回到狀態,補滿生產力。

有時候,放棄也是在前進。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曾經查覺到自己過度努力呢?有沒有試著放鬆自己,好好休息,重新找回自己的步調?學院的同學 Mika 就分享了某一天他老闆和她說工作不要盡全力的故事。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有時候要保留一點餘力給自己,留一點餘地給這瞬息萬變的社會。

VUCA 時代什麼都在變,在變動之中,我們要好好地守住自己的本心,讓我們一起利用放棄清單,好好與自己對話,和那些「更好的自己」說:「我沒有放棄你們,我們會在最適合彼此的時間,一起前進。」


後記:靈魂拷問的「人生策略地圖」

昨天(7/13)晚上參加了 Gipi 院長舉辦的個人版策略地圖,在商業思維百科上學到的策略工具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其實又更加彰顯出放棄的必要性。課程中我們一直被強迫思考「人生無法一直處在巔峰,當你在巔峰時你是否願意捨棄現有的優勢?」、「什麼是快樂?」、「資源有限 ,什麼該做而什麼又不該做?」。再利用策略地圖,一步步規劃自己的目標。過程當中除了被我們戲稱為「靈魂燒烤」的自省式問題之外,我們也被要求以 TA 的角度換位思考自己所能交付的價值,而同組的夥伴也會針對盲點提出疑問,像是夥伴就問我:「你想成為一個多職能的祕書,但也許你老闆不需要你多職能呢?如果他只需要一個人管好他的行事曆,幫他處理私人的瑣事呢?」這就會讓我反思,我的目標的 TA 是我老闆嗎?還是是我自己追求再上一層的企圖心。

如此反覆燒烤靈魂之下,會慢慢看見自己真實的自我,或者查覺到自己從未查覺到的野心,再透過目標設定,擬定交付價值,安排好學習進度,逐步往自己的目標前進。經濟學有一句名言:「資源有限、慾望無窮」,時間是人類最公平也最稀有的資源,這堂課,或者是學院許多的課程,都隱含著這個道理--在現有的資源下,如何做最有效的配置,如何評估每個目標的機會成本,做出效益最大化 (Utility maximization) 的選擇。

如果你是學院的同學,7 月 27 日還有一場,歡迎你加入我們在靈魂燒烤後所組成的脆皮燒肉小隊;如果你還沒有加入學院,可以利用我的推薦獎勵,成功報名的話,你和我都可以得到 6 學習貝,可以聽 3 堂主題講座呢,我們一起當同學吧!


我的推薦碼
https://bizthinking.com.tw/refer/[email protected]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