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eenLines|十年:廣東話與普通話之別
/2021年6月2日,中國教育部建議香港確立普通話與簡體字的法律地位。/
如果你覺得此情境似曾相識,是否也想起《十年》其中一套單元劇《方言》?故事發生在2025年的香港,政府為配合國家普通話普及政策,規定的士司機若未能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上客範圍將進一步收窄。電影裡的香港,小學生聊天用普通話,去茶餐廳點餐用普通話,不懂普通話會被上司辭退,司機為了謀生,努力學習普通話卻怎麼都說不準。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那句「而家講廣東話係咪犯法先?」(現在講廣東話犯法了嗎?)
毫無疑問,「普通話」和「廣東話」是整個故事的關鍵,兩種語言的轉換、故事中人物對兩者的態度和感受,正正是電影想要呈現的。對於粵語觀眾而言,這十分清晰,但如果外國人看這套電影,他們又能否透過字幕翻譯,理解到導演的構思呢?
首先在caption方面,《方言》分開了幾幕,每一幕開頭都以黑畫面配上中文和普通話拼音caption。有些caption是廣東話獨有的詞語,例如「老竇」(老爸)、「自己友」(自己人)、「唔識」(不懂),配上普通話拼音顯得滑稽無謂,懂得粵語的觀眾自然明白當中巧思,但要點樣翻譯才能令英文觀眾明白箇中深意呢?對於英文觀眾而言,無論caption是廣東話或是書面語,一樣都是方塊字,他們未必能分到,更何況他們可能連中文字下面的拼音是普通話拼音都不知道。這種情況下,要利用字幕翻譯重現相同的效果就十分困難。Netflix的英文字幕並沒有特別處理,只是翻譯相應意思「Daddy」、「Fellow Men」、「I don't understand」。雖然犧牲了當中深意,但作為caption,清晰表達意思、劃分故事場景同樣重要。
其次是對白。故事人物不停在普通話、廣東話之間轉換,而哪個角色何時講普通話、何時講廣東話,對於劇情理解很重要。如果字幕不去刻意區分二者,英文觀眾未必能明白整個故事(除非他能聽到普通話和廣東話的分別,辨別到兩種語言的轉換)。既然無法避免,譯者就要思考怎樣處理。Netflix字幕沒有刻意處理兩者分別,無論普通話或廣東話,基本上都只是翻譯句子本身意思,除了少數採用「轉寫」(transliteration)的異化翻譯(foreignisation)例子:以「Baba」譯「爸爸」,「Bei Ke Han Mu」譯「貝克漢姆」,這似乎能表達到這些字眼並不常用的效果。但總不能將所有普通話對白都轉寫為拼音,這樣外語觀眾只會更加搞不清狀況。
要標示出兩種語言的分別,其中一種方法是在字幕前加上「(Cantonese) / (Mandarin)」,提示觀眾這句對白的原語。但字幕翻譯往往有嚴格的字數限制,加上提示後翻譯空間大大縮小,所以未必是個好方法。另一種做法,可以用斜體(italics)代表普通話對白,以此區分廣東話台詞,似乎既能節省空間,又能方便區分,不過壞處是斜體不容易閱讀。
總括而言,字幕翻譯空間有限,既要兼顧意思,又要令觀眾區分到兩種語言,並不簡單,每種方法都有利有弊。而最後,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將原作完完全全呈現給外語觀眾?翻譯又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或許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裡面,盡力去做而已。翻譯如是,想起《十年》的我們亦如是。
圖片:《十年》劇照
==========
人二譯社|InBetween Translators’ Collaborative 🏠👯♀️
Translation | Transcription|Proofreading|Reviewing | Copyediting|Copywriting | Typesetting
.
Enquiries ✉️: [email protected]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inbetween.trans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