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稻田奔跑的育種家,陳榮坤孕育台版越光米、台版牛奶皇后,在嘉南平原發光

上下游新聞
·
·
IPFS
從出生那一刻,陳榮坤的人生便與水稻牢牢綁定。因身體緣故,從小就只能吃米食,童年跟著家人插秧,讓他練就在水稻田裡奔跑的特技。長大後再度與水稻重逢,美味的台版越光米「台南 16 號」及台版牛奶皇后「台南 20 號」,就是他的精采傑作,這兩種米也即將成為台南市及嘉義縣的代表米,在嘉南平原生根發芽。

從出生那一刻,陳榮坤的人生便與水稻牢牢綁定。因身體緣故,從小就只能吃米食,童年跟著家人插秧,讓他練就在水稻田裡奔跑的特技。長大後再度與水稻重逢,美味的台版越光米「台南 16 號」及台版牛奶皇后「台南 20 號」,就是他的精采傑作,這兩種米也即將成為台南市及嘉義縣的代表米,在嘉南平原生根發芽。

育種是一條孤獨且漫長的路,要解開好米的基因之謎,總是挫折不斷,不過對陳榮坤而言,都不算真正的難題,最麻煩的是,平常吃慣了好米的他,一旦遇到便當店沒把飯煮好,就會吃得痛苦不已,這可是優秀育種家也解決不了的難題。

被插秧累垮的童年,長大回歸水稻懷抱

台南農改場研究員陳榮坤,出生在嘉義縣水上鄉,因父親從事代插秧,身為老么的他,從小跟著家人一起下田幫忙,過往的插秧機設計不如現在的機型完善,舊式插秧機行走過程,必須有人隨時遞補秧片,父親開動插秧機後,陳榮坤與姊姊們得抱著秧片、追著插秧機跑,不斷補充秧片。「我小時候最怕寒暑假」,因為每天早上 5 點開工,回到家已是晚上 6 點後。

辛苦的童年一度使他對水稻感到排斥,陳榮坤國中進入升學班,得以逃離勞累的插秧工作,但也是新的壓力,「被逼到不想再唸書了」,於是他改唸嘉義農專,接著一路取得屏東技術學院農園學士、台大農藝碩士、中興大學農藝博士學位,「把全台農校都唸了」。兜兜轉轉,陳榮坤依然回歸農業懷抱,甚至與水稻重逢。

貼近農民與產業,長出育種的興趣

碩士畢業後,陳榮坤到農試所擔任助理研究員,跟著前輩做水稻育種,並成功育出低氮肥、高產量的品種,相較於一般水稻氮肥建議施用量 120 至 140 公斤,陳榮坤育出的品種只需 70 公斤,他相當滿意且有信心。

然而,交給農民試種後,卻發現農民未調整用肥習慣,栽培結果相當糟糕,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學術與實務的差距」。也讓他意識到,必須更了解農民栽培現場,育種才能發揮功效。

在農試所待了八年後,陳榮坤轉調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並被分發到嘉義分場。農改場接觸到農民的頻率極高,能深入學習現場經驗,例如農民會因不同條件而調整種植方式,例如:靠近山的水稻,土壤濕度高、較容易出現稻熱病;靠海的水稻則易有白葉枯病,因種在砂土,肥料容易流失,所以施肥必須少量多餐。

育種不只與栽培實務相關,也需考慮後端處理與銷售。陳榮坤說明,育種過程任何環節,都可能左右市場結果,例如:台南糯 12 號,僅因為米粒上的胚稍大,碾米時間拉長、耗損增加,便不受市場歡迎,這都擴展他對育種的視野。

日本學者帶來育種靈感,從光照下手讓米好吃

光線對水稻的生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對光的掌握,是陳榮坤後來能成功將日本米品種,轉換成適合台灣生長的重要關鍵。

正式投入育種工作前,陳榮坤曾研究過光污染。他發現,高速公路上的高壓鈉燈的黃暈色光線穿透力強,接續白天的陽光、日照時間過長,會拖累水稻生長速度,尤以早熟品種的水稻,如越光米受到影響更為顯著,不僅長得慢,收成時間也延後。

以日本越光米為例,從日本引入台灣將近 40 年,國內有部分稻農種植,但表現卻未如日本優秀。陳榮坤發現,台灣與日本氣候環境條件不同,台灣溫暖、日照時間長於日本,越光米的生長時間,會比日本縮短一個月,相當於生長期少了25%,產量也會減少,氮肥也消化不掉,使得稻穀中的蛋白質含量升高,造成口感變差、儲藏時間也變短。

2007 年,日本水稻學者矢野昌裕來台演講,陳榮坤從中聽到,越光米在日本市佔率高過三成,但全日本橫跨緯度達 25°,同樣種水稻,北端的北海道與南端的九州,日照時數完全不同。

為了確保品質,日本針對越光米又進一步育出不同抽穗時間的類型,抽穗時間短的越光米種在北部,時間長的則種在南部。這場演講帶給陳榮坤靈感,當天他便與台大農藝系教授林彥蓉討論,在台灣針對越光米重新育種的可能性。

分子標誌輔助育成台南 16 號,美味台版越光米

矢野昌裕在演講中提及「分子標誌」,陳榮坤解釋,育種過程會反覆選拔,分子標誌為輔助選種的技術,透過檢測植物 DNA 序列差異,輔助判定個體遺傳組成的好壞,藉由分子標誌技術,可以更明確知道要選別哪些基因,進而縮短選育時間。

陳榮坤與林彥蓉分頭進行雜交及分子標誌工作,他將越光米與台農 67 號反覆回交,歷經五年,最後育成台版越光米「台南 16 號」。

台南 16 號的基因中,約 95% 來自越光米,台農 67 號基因僅佔 5%。陳榮坤說明,水稻擁有4萬個基因,「差 1% 就是差 400 個基因」,考慮到台灣的日照時間與日本不同,台灣水稻品種通常都擁有「日長不敏感」基因,因此可透過育種把該基因導入。

田間試驗結果發現,台南 16 號的抽穗時間只比越光米晚 20 天,一期作產量則高出三成,二期作產量則增至 1.8 倍,不容易脫粒,米粒外觀比越光米稍胖,但口感更好、光澤更亮。

台南 16 號推出後,便在 2013 年優質米競賽中表現亮眼,至今在農糧署舉辦的稻米競賽中,上榜 15 次,更被台南市政府技轉、設定為「主要推廣米種」。

芳榮米廠公關行銷經理張美雪表示,後壁區有 200 至 300 公頃水稻田契作台南 16 號,「我認為這是非常厲害的品種」,台南 16 號一旦氮肥施用過量就會倒伏,如此特性會強迫農民避免氮肥施用過量,減少氮肥後,稻熱病罹病率下降、口感更好,煮粥、作壽司都相當好吃,「完全是精品米」。

台版「牛奶皇后」20號,被嘉義縣政府技轉

繼台版越光米台南 16 號後,2022年,陳榮坤再育成台版「牛奶皇后」台南 20 號。台南 20 號由台南 14 號、台稉 4 號與台農 84 號雜交育成,其中台南 14 號擁有日本品種「牛奶皇后」的基因、台稉 4 號則帶有張揚的香氣、台農 84 號米粒大又抗稻熱病。

結合三者優點,台南 20 號吃起來香氣淡雅、口感柔軟不黏牙。栽培方面,台南 20 號可適應乾濕灌溉法栽培,栽培非常省水,並減少溫室氣體釋放,目前嘉義縣政府已技轉、設定為嘉義縣「主要推廣米種」。

對好米執著,期待台灣建構出米食文化

台南 16 號及台南 20 號堪稱陳榮坤的代表作,而這也蘊含他對「米食文化」的期待。陳榮坤曾到過日本、中國、東南亞等地考察,他認為,台、日都很重視米食文化,建立、構成文化的基礎在於「好吃」。

日本的水稻研究、產業及消費習慣都是品質、美味至上,因此日本米種通常是品質好、產量低,台灣經歷過糧食缺乏的年代,即便產業慢慢把目標改為品質,部分農民觀念仍是「產量至上」。

陳榮坤希望提供不同口感的好米,與常見米飯做出區隔,台南 16 號口感較Q彈、台南 20 號則相對柔軟,「不好吃的飯,大家都有共識;但好吃的飯,大家喜好不同,有不一樣個性的好米,這樣才是文化」。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是陳榮坤的恩師,郭華仁認為,陳榮坤是很「獨立」的研究員,只要給一個方向,就會自行設計、執行,過程發現問題也會一一解決,他也聽到許多農民感謝陳榮坤,無論是育種還是有機農業生產,「他(陳榮坤)都非常有貢獻」。

Box:陳榮坤有多愛米?

陳榮坤對好米的執著,除了工作需求,其實也是上天的安排。因乳糖不耐、無法吃小麥及高度醱酵食品,米飯成了他餐桌上的長駐。小時候早餐喝米漿,現在早餐則變成米鬆餅,他會先將米粒久浸,接著打成米漿,再加入鹽、糖、雞蛋等,再煎成鬆餅。

晚餐則一定是吃飯,僅午飯會因工作不得已外食,但嚐過好米的他,一旦遇到便當店沒把飯煮好,就會吃得痛苦不已,這算是稻米育種家「獨有」的無奈。

支持《上下游新聞》,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上下游新聞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專注於農業、食物、環境等公共議題的獨立媒體,提供每日新聞及深度調查,將農業的精彩、面臨處境、從農業到食物的歷程,帶到大家眼前,累積台灣的農業公共資料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一隻愛喝咖啡的飛鼠,帶領特富野咖啡向外飛翔!陳瑜安陪族人,推展精品莊園咖啡

荔枝解密》台灣是荔枝「天選之地」?誰是市場之王?最好吃的荔枝是哪一位?

瓦磘村啟示錄》光電入農村,法規寬鬆無配套,無視景觀、居民需求,恐淪「消滅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