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藍莓之路 01》楊士藝專攻有機高品質藍莓,強化專業育種,優質藍莓供不應求
踏入南投的「莓果日記農場」,有機栽種的果實飽滿,不同品種的藍莓滋味不同,香氣馥郁,滿滿藍莓微酸帶甜的新鮮滋味。
楊士藝立志翻轉「務農沒錢」的刻板印象而就讀園藝系,並鑽研市場潛力高的藍莓,出社會後以學識與實作優勢,彌補資本不足的窘境,以有機、草生栽培藍莓,擄獲消費者芳心,鮮果未上市前就被通路搶購一空。
國內藍莓需求強勁,楊士藝踩穩有機、高品質等特色,專注提升藍莓鮮果品質,以繼續掌握高價、新鮮藍莓市場的優勢。他並期望擴大規模,成為藍莓農企業,證明「務農能賺錢」。
傲骨堅持專攻農科,翻轉「務農沒錢」觀念
農業對楊士藝而言是一段不甚討喜的回憶。爺爺在彰化、南投交界的八卦山上種植過鳳梨、薑,爸爸則以養蜂維生,同學下課能在家吹冷氣、打電動,他卻要上陡峭的山坡摘檳榔、採蜜旺季的深夜搬運蜂箱。
比起農業剝奪青春生活,楊士藝更難忍受的是家人覺得從農辛苦又沒賺頭,排斥他朝農業發展;高中同學也紛紛以醫學、電機等領域為目標,不把農業放在眼裡。一身傲骨的他,覺得眾人看不起農業,就越想嘗試,並自詡成為「比醫師、工程師賺更多的農民」。
楊士藝不顧外界看法,大學就讀嘉義大學園藝學系,原先專攻花卉領域。不過他觀察,若要自立花卉產業,設備投資門檻高昂,但他身負就學貸款,家中也沒有農地,因此放棄花卉之路,繼續攻讀台灣大學園藝系研究所,同時將目光移轉到果樹。
在超市與藍莓結緣,碩士即學以致用
選定藍莓為研究作物,是楊士藝以「價格高、較能賺錢」為考量而篩選的結果。他發現藍莓進口量不停攀升,但台灣卻沒有規模性的栽種藍莓。他判斷,國產藍莓之所以稀少,是因為缺乏量產的種植技術,因此找上專長莓果栽培的李國譚老師為指導教授,研究台灣地植藍莓、土壤改良與風土適應性。
楊士藝不僅於校園溫室試驗,也將藍莓移到南投老家栽種,摸索藍莓在台灣農地生長的情況。他指出,外界常聲稱藍莓好照顧,實際上「眉角」相當多。除了栽培介質酸度與有機質含量要充足,藍莓根系淺又敏感,既不能淹水、也不能缺水,根系一受損,下場就是枯死。
不過當時的他全無露天栽培藍莓的經驗,遇過金龜子把藍莓咬到體無完膚等各種挑戰。楊士藝回憶,若當時研究結果不順,他可能得延後畢業,甚至放棄藍莓,「感覺已經在下賭注了」。幸好自己完成研究,同時也累積栽種藍莓的經驗。
累積技術與栽培量,半農三年才轉正
研究所畢業後,楊士藝身無分文,無法確定能否規模栽培藍莓,擔心貿然進場會血本無歸。他先申請到史瓦帝尼擔任外交替代役,歸國後再到台灣花卉生物技術公司工作(以下簡稱「台花」),慢慢累積儲蓄、涉獵更多藍莓品種、精進規模栽種藍莓經驗。
楊士藝於台花任職時,台花的藍莓事業才剛起步,他負責建立約兩分地的果園與藍莓行銷。台花工作協助他學會精準規劃藍莓從零到有的建園事項,他也將部分收入投資種植不同藍莓品種,找出適合在八卦山栽種的藍莓。
在台花工作約三年,楊士藝感覺自己的藍莓品種量、技術都已到位,「應該能自己經營看看」,而於 2020 年轉為全職務農。他不諱言,當時家人相當反對,但他不改翻轉務農「不賺錢又辛苦」的野心,從 1.5 分的農田開始,專心生產藍莓。
目標為高品質鮮果,無資本處處省開支
楊士藝分析,智利等國進口的藍莓新鮮度不佳,經常軟爛且無風味,但以極低的價格佔據台灣多數市場。若採用價格競爭,栽種藍莓恐無維持生計,他因此生產不施用化學藥劑、高品質的新鮮藍莓,供應高端的鮮食市場。
不過楊士藝離職時資金不到 30 萬元,手頭拮据,只能處處節省成本。像許多藍莓農直接購買椰纖、泥炭土等栽培介質,離地栽培藍莓,然而進口介質成本高,楊士藝最初直接地植藍莓,並使用花生殼、薏仁殼等便宜又方便取得的農業副產物,維持土壤有機質含量。
地植較省成本,藍莓卻易受鼴鼠光顧,在吃地下害蟲時常挖傷根系,造成藍莓死亡。楊士藝嘗試在土壤中埋塑膠籃、堆高田畦等,避免鼴鼠危害。結果田中出現雞母蟲啃食藍莓根部。他近期將部分藍莓改成離地栽種,現在藍莓園針對介質栽培就有五種方式,「還在觀察哪種效益最高」。
草生栽培穩定土壤,自然天敵意志害蟲
另外楊士藝指出,藍莓怕缺水,但承租土地沒有豐沛水源,因此用滴灌系統,防止藍莓乾死也控制用水成本。他當初還拜託設備公司指導安裝方法,自己在田間一個一個設置,以減少人力開支。
替藍莓保濕的夥伴還有雜草。楊士藝在有機栽種藍莓時並行草生栽培,夏季雜草旺盛,能協助土壤穩定含水量與溫度,藍莓根系受層層保護。他並在雜草過於茂密與冬季乾旱時人工拔除雜草,把雜草殘體留在土壤表層,維持土壤養分與有機質。
雜草也為楊士藝打造「益蟲樂園」,在露天環境控制蟲害。像他最初苦於薊馬叮咬藍莓,又無法施藥而「聽天由命」。沒想到多年下來,薊馬危害越來越穩定,他觀察是田間雜草成為肉食性椿象等天敵的棲所,幫助控制薊馬族群。
有些雜草則為楊士藝刻意栽培,如田間花色鮮豔的馬利筋,可吸引不危害藍莓的蚜蟲、蝴蝶幼蟲造訪,肉食性瓢蟲與螳螂聚集後,會到藍莓上捕食其它害蟲。馬利筋亦是良好蜜源植物,藍莓須授粉時,除了楊士藝家中的蜜蜂外,也有蝴蝶助陣,「它們幫我很多,不可以沒有!」
透過生物防治與警鳴器等物理防治,楊士藝將鮮果折損率控制於三成以內,目前他也在田間插滿二手鋼架,預計搭建鳥網、控制鳥害,讓有機栽培也能有好的產量。
專精生產果實香甜,通路搶著採購
多年貫徹有機栽種,楊士藝的藍莓看似纖細,花蕾與果實卻充滿枝枒,摘下果實品嚐,粒粒香味濃郁、酸甜兼具。楊士藝表示,自己幸運在 2019 年就受到主婦聯盟支持,少量藍莓就可上架販售,至今培養出死忠顧客。
同時他下定決心,專注於提升生產規模與栽培技術,而不考慮觀光採果等產業,「我不想壓縮精進果實品質的時間」。
楊士藝白天在田間農忙,晚上透過粉專,分享照顧田間的雜談、藍莓的現況、對莓果產業的觀點等,向消費者呈現自己的專業。為了極大化藍莓銷售,他不斷與消費者溝通,讓他們認同外觀有瑕疵,但風味不減的有機藍莓;亦將藍莓次級果製作成藍莓果醬,與家中獨特的藍莓蜂蜜一同販售。
現在不僅有主婦聯盟與散客採購,他的莓果還會上架至直接跟農夫買等電商,也有通路找他洽談合作,但因供不應求,楊士藝只好請他們「明年再來」。
出國進修、擴大產量,目標成為規模農企業
楊士藝除了在田間精進技術,甚至定期造訪日本、美國等藍莓產區,觀察他們的藍莓企業如何規模產銷。近期他也到澳洲藍莓園「打雜」,實際是白天在田間觀察業者如何管理採收人力、選擇合適品種、安排產銷期程,夜晚則在田間研究栽培介質、品種等藍莓園各項細節,無不希望以此成為壯大自己農田的經驗。
楊士藝目前種植面積約 1.5 公頃,去(2023)年已收支平衡,植株產果量也穩定增加,之後可供應更多藍莓。不過儘管精打細算,他至今投注在藍莓已經逾 500 萬元,且仍背負約 200 萬貸款,人力也是由他與家人全年無休地工作,過往辛苦不在話下、未來挑戰不減反增。
自虧賭性堅強,楊士藝期許後續能擴大藍莓園為具有規模的農企業,達到「務農薪水也不錯」的願望,並讓就讀農業的後輩有具前景的產業投入。
新手建議:踩穩自己優勢、產銷皆須謹慎
面對山丘藍品牌 30 公頃栽種藍莓的規模優勢,楊士藝指出,他的生產策略與山丘藍類似,但國內高價藍莓需求未飽和、自己的有機藍莓品質高、栽種品種跟山丘藍不同,他自喻是「高級連鎖咖啡廳」下的「特色獨立咖啡館」,踩穩自身優勢,就會有固定擁護者,不怕互相競爭客群。
藍莓產業吸引不少新手嘗試,不過楊士藝指出,藍莓要細心照料,水土不服就容易死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品種流通,但台灣低溫時間不長,勢必費心思選出結果需冷性低、果實表現也優良的品種,以免選錯品種,「難結果或不好吃,種再多也沒用」。
另外,台灣不乏價格、品質低廉的進口藍莓,國內生產低價藍莓毫無競爭力。楊士藝提醒,藍莓栽培粗估五年才可損益兩平,前期投資成本又高。他建議新手應從少量試種藍莓起步,以長期經營規劃生產策略,並聚焦高端市場,才能於藍莓的藍海中安然長泳。
支持《上下游新聞》,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