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馬特市&人物誌:王粲

毛毳
·
·
IPFS
·
迫於時間逼近,雖然本來不是要介紹他,但為了和作業搭配(?)就讓他出場了。
王粲,字仲宣,東漢末年山陽高平人。

因他因為他博學多識,文思才氣極高,劉勰並在《文心雕龍》中譽他為「七子之冠冕」。

為何是「七子」之冠冕?

這是因為當時曹氏父子推行的文學運動,底下有七位各有特色的文人——也被後人叫做「建安七子」

會叫做「建安」,是因為當時處在東漢皇帝漢獻帝的第五個年號「建安」時期,但實際上跨度大約是從「建安( 1 9 6 – 2 2 0)」到「正始(2 4 0 – 2 4 9)」這段時間。

曹氏父子所推行的文學運動,主要是指在製作樂府歌辭上,運用古樂府的舊曲來改作為新詞。

而這樣的文學運動,被後人,叫做「建安風骨」

若依照沈達材的觀點來看,建安風骨實際上除了上述所說,運用古樂府的舊曲來改作為新詞外,在於文人勇於表現個人情感思想在作品上。

又或如林庚的說法來看,認為建安風骨是當時代文人的共同經驗,在艱苦動亂的社會中,展現出屹立不搖的精神。

拉回今日的主角王粲身上。

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經歷了些什麼呢?

身處在東漢末年的他,面對局勢動亂,外戚、軍閥、太監當道的世道下,人們生活苦不堪言。

在古代,從出生就不斷經過傳統文化思想的薰陶下,身為知識分子的文人,無意外心中都會充斥的理想和抱負,並會積極期望投身於朝廷中,想要發揮己長實現個人價值。

而王粲,當然也是如此。

所以他在一開始,投奔了在東漢末年著名的地方軍閥荊州刺史劉表門下當幕僚。

會選擇劉表,是因為他的祖父王暢和對方有師生這層情誼存在,再加上算是同鄉之世交,故在南遷避亂時,選擇到荊州投奔對方。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劉表實際上只是個空有外表,但政治處理得一蹋糊之人,荊州在他手上,日漸衰微。

所以有遠見的人,都知道劉表不是個好的效忠對象。就像王粲的友人,裴潛就向他說過:「劉牧非霸王之才。」

另外,在《三國志・劉表傳》:「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也說明了劉表是個不會知人善任的人。

而在這樣的人底下討生活注定生活不易。所以王粲在荊州的這十五年,一直都深陷思鄉、思國又不得志的苦痛之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唯一的宣洩管道,大概只剩下「創作」一途了。

自古寫作並不是文人的志向,他們的志向是施展抱負、理念。

他們寫文除了日常生活、工作所需外,很多被後世稱許的文學作品,多半都是在被貶謫、不受重用、顛沛流離等時寫下的文字。

除了因為在這個時候比較有時間寫以外,更多的是,人在低谷時,為抒發心情,排解憂愁時,就會忍不住洋洋灑灑傾覆所學,寫下最真情流露的文字。再由這樣的文字塑造成的文章,反而容易打動人心。

投江自殺的屈原是如此,國破家亡的李後主是如此,被貶謫仍豁達瀟灑的蘇東坡是如此。

而今天的主角,王粲也是如此。

像是在他有名的作品《登樓賦》中,就表現了他思鄉思國和不得志的心情。

不過「」這個文體上,對於一般人在閱讀上不是很好理解。

因為在寫賦時,作者常常會使用各種典故來表達自身想法,若對典故不了解,就會不好瞭解對方具體內涵是什麼。

所以,以下就從《登樓賦》中舉個典故來稍做說明,王粲是如何從中抒發個人情感的,以至於被後世人稱為「七子之冠冕」,成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家之一。


1、「鍾儀幽而楚奏兮」

這則典故是在說,被晉國所囚禁的楚國伶人鍾儀,即使淪為他國階下囚,卻依然戴著自己國家的「南冠」和使用自己國家的口音「南音」。

這而這也和王粲不忘故國,想念國家有著類似的情感,所以才會在文章使用。

並且這則典故還有後續發展。當晉國大臣之子范文子聽說了此人品行以後,表示敬佩,並建議晉公任用對方,最後使他能展現自我才能。

而這也反映出王粲心中渴望能遇到知音,獲得被重用的機會,就像這則典故一般,但事實上卻是事與願違。

2、「匏瓜之徒懸兮」

這則典故出自孔子和子路的對話。

有天,佛肸召孔子去找他,孔子決定前往赴約。

子路就問老師為何要去呢?因為佛肸為人絕非正人君子,而是個欲要起兵反叛之徒的緣故。

孔子聽聞之後就回答他,雖然佛肸不善,但是自己會受到影響嗎?答案是不會的。

所以即使對方不善,孔子想要積極用世的心情仍不改。所以他說,不想成為只被掛著而無用的匏瓜。

從這之中,可以得出孔子極力尋找自我價值的出路,即使所要依附者不善,卻依然不會讓自己原先的信念有一絲毫的動搖。

這反映出,王粲對於劉表是一不善者心知肚明,然他期許自己就像孔子一樣,即使身處劣勢,卻還是不斷積極想要用世的心情。


總觀而言,其實王粲在《登樓賦》時,除了表達思鄉情之外,更多的是表達不被重用的痛苦和哀怨。

所以後來劉表死後,王粲勸說劉表的兒子劉琮歸降於曹操,並在祝賀曹操詞中貶低劉表。

但即使如此,王粲也並非一路都那麼不順遂,在後來北上投奔曹操以後,而被曹操重用過,是他人生中最輝煌得意,苦盡甘來的時候。

不過,有點可惜的是,在他人生轉為順遂以後,他的作品慢慢缺少原先的壯志豪氣,較多轉為向統治者歌功頌德的內容。

但這也算是人之常情。在生活安逸順遂時,人們不一定想寫文章,寫了文章也可能無法表現出最真實流露的情感,所以在其他人眼中看來,就會變得比較難產生共鳴,成就相比之下或許就和不順遂時少了些什麼。


參考資料

期刊論文

樊善標:〈文學史寫作方式與「建安風骨」論說〉,《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48期,2008年。

彭新有:〈引經據典 意蘊綿綿——王燦《登樓賦》用典賞析〉,《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2期,2009年。

薛姍:〈從王粲《登樓賦》看建安風骨的體現》,2021年。

謝謝大家的觀看m(_ _)m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毛毳大家好,這裡是毛毳,平時喜歡分享短文、圖畫、小說等文章 歡迎大家來訪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繪】叉叉

【繪】激動

【繪】捏